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地主富農的後代真的都還是富人嗎?「基因」「家風」說法可靠嗎?

2024-03-23三農

有人在網上宣揚,改革開放後,地主富農的後代都又成了富人。緊接著,有人評論說,是人家的基因好。還有人評論說,是人家的家風傳承好。

無論是「基因說」,還是「家風說」,都是建立在「地主富農的後代都還是富人」這個命題真實基礎上的。如果命題本身就不靠譜,或者說就是一個偽命題呢?後年的觀點都就失去了依托了。

我好長時間都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手頭沒有具體資料,對此沒法肯定或者否定。

前不久,遇到我們村的一位老鄉,名叫路金升,比我大幾歲。文革前老初中畢業生,當過兵。愛學習,很有人文素養。在村裏擔任村幹部好多年,算是村裏很有見識的一位老人。

我們聊天時,說到這個話題。他明確地表示,不一定。

接下來,他結合我們村裏富裕家族的後代發展情況,和鄰村大地主的後代發展情況,談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很受啟發。

我們村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窮山村。村裏街道一裏多長。村裏沒有地主,只有兩戶富農。不過,從村裏的房子來看,古時候,應該有三個富裕人家。人們對這些富裕人家的認定,不是依據土改時劃定的成分,而是依據祖上留下的大房子。

我們村從東到西,有高門樓大房子的三家,在土改時都不是地主了。但是,這幾家的高門樓大房子,還是在宣告著,這幾家祖上是十分殷實富裕的家庭。這些大房子都是相同的氣勢,相同的格局。臨街的大門口,都有一個月台。這些大房子都是兩進大宅院,上房都是樓房。房子都是磚木結構,根本沒有用石頭。

我們那個地方,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普通人家蓋房子,都是石頭墻。只有門口和視窗,才用很少的磚。人家蓋房子全部用磚壘墻,說明家裏應該是很富裕的。

這三個富裕人家的家族發展歷史沒有資料,沒法考究。但是,從土改時沒有被劃定為地主富農成分來看,說明土改時,家道已經衰落了。這幾個高門樓大房子家庭的後代,我們都了解,好像沒有發展非常好的。也都是普普通通地勞動者而已。

這個例子說明,這些富裕戶,只是祖上曾經發達過,但是,並沒有留下什麽好的基因,好的家風,從而讓整個家族成員再次成為富人。

我們的鄰村倒是有兩家有名的地主。

一個是我們村東邊相距十裏有個穆廟村,那是一個大集鎮。村西頭有家大地主,姓柳。這家人留下的大宅子,解放後成為穆廟人民公社辦公的地方。人家的高門樓大房子,是三進院落的,每一進院子,都分東西兩個院。房子很多,整個公社機關都在裏面辦公,挺寬綽的。

這家人的後代沒聽說有大富豪的。但是,其後代有很多是在體制內工作的。這個家族為什麽會有很多人進入體制內呢?因為,這家人有一個後代在解放前讀高中的時候,參加了共產黨,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解放後在西安工作。正師級幹部。他的親屬,他的孩子,都受他的影響,參加革命工作,進入體制內。

這個家族,在改革開放後,盡管沒有富豪,但是也都還發展不錯。畢竟家族成員所接觸的人物,都是有一定素質的。不過,正師級可能是這個家族社會地位的頂峰了吧。

另一個是我們村西邊相距十裏有個豐慶村,也是大集鎮。這個村裏也有一家大地主,姓劉。穆廟的地主姓柳,柳樹的柳;豐慶村的地主也姓劉,按繁寫體說,就是卯金刀劉。這家人的房子怎麽樣,我沒有看到,應該也是氣勢恢宏的。這家人的後代中,還有我的學生,後來當兵了,好像是團級幹部。這家人的後代好像也沒有富豪,當教師的倒是有幾個。

按照我老鄉路金升的說法,就是這些家族的發展,不是基因,也不是家風,而是得益於教育。

就穆廟村的柳姓地主家來說,他們家族現在的發展,得益於當年柳家有個叫柳子俊的老先生,非常重視孩子的們教育,他家自己就開有私塾。後來新學出現,因為他家有經濟能力,後代孩子大都上學。其中有一個叫柳四海的,還考到一所省裏高中讀書,在那裏接受了地下黨的啟蒙,投身革命,後來成為解放軍的高級軍官。從而帶動這個家族的人好多都進入了體制內發展。

而豐慶村的劉家,也是因為經濟能力強,能供後代孩子讀書。不過,他家的孩子讀書效果大都不太好。到了快解放的時候,他們家有一個叫劉玉琨的,考到了市裏的師範學校,解放後成了教師。於是,他家的後代近朱者赤,都願意學習。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個叫劉強華的孩子,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參軍後考上軍校,現在是團級幹部。

我們村倒是有幾家富農成分的。我的親戚中也有富農成分的。這些家庭的後代,也和其他老百姓一樣,發展也都很平平。沒有什麽突出富裕的。

再說,現在那些有名的大企業家,馬雲、馬化騰、俞敏洪、雷軍、劉強東、李彥宏等人,有誰是大地主大資本家的後代呢?我沒有資料,在網上也搜尋不到,不好輕易盲目下結論。

透過和我老鄉的交流溝通,我基本上是不贊成「地主富農的後代如今都還是富人」說法的。我認為,改革開放之後,地主富農的後代不再受政治歧視,生存環境寬松了,肯定有發展很好的,少數人成為富人也是可能的,絕大多數應該是和其他普通百姓的後代都一樣,都是日子越過越好而已。

不過,教育真的很重要。當年那些有見識的地主富農,利用自己家裏的經濟條件,讓孩子們多讀點書,多上點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擴充套件胸懷,對以後的發展的確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