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建設金融強國,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

2024-05-25三農

5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深圳金融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主題為「高質素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本文根據吳曉求在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吳曉求:

非常感謝戴行長、尚主席、建堂主任和李揚院長的精彩演講。他們四位所做演講是高水平的。戴相龍行長對金融強國的中國特色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議。尚主席對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發展與金融的內在關系在結構上的相互適應,做了很好的闡釋。建堂主任從人口角度談到了養老金融如何發展,要重視人口老齡化和60-70歲輕老年人的就業等問題。李揚教授講了大家當前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國債市場對未來中國金融結構,也包括人民幣國際化所具有的重要支撐作用,對國債問題的研究它不能完全停留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工具協調層面,可能具有更宏觀的意義。這些觀點對我都有很大啟發。

我也講一個當前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即金融強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金融強國,這是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

總書記在省部級學習班上對金融強國的科學內涵做了科學闡釋。我也是在學習總書記的講話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談一點個人理解。

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是偉大的,同時又是艱難的。中國實作金融強國,既要遵循金融發展的一般邏輯和金融強國的共性,又要體現中國特色,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在14億人口的大國中實作金融強國。

雖然在這之前,有英國,更有今天的美國,他們當然是金融強國,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可能還有一點金融霸權的特點,我們所要實作的金融強國大概不會有金融霸權的意思。這個看法是之前戴行長一次專門給我電話中所強調的,他說他最近看到我關於金融強國的一些論文和影片,特別提醒我,中國所要建設的金融強國不是金融霸權,對我有很大啟發。

我們所要建設的金融強國,首先是要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同時也要體現金融的普惠性,要為改善國際金融體系做出中國的貢獻。我們建設的金融強國當然不是金融霸權,但同時我們又要體現出金融強國的一般特征。這個一般特征又是什麽?

第一,在我的理解中,要成為金融強國,其貨幣應該是國際化的。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比重相對較高,達到12.28,排在第三位。比這更重要的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從定價到支付清算,再到財富儲備,還要有不斷的提高。

這其中當然必須要解決可自由交易問題,至於這種可自由交易是透過什麽模式來完成,我們可以進行新的探索。我們的確存在一個外匯儲備安全閥的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貿然推進會對我們的外匯儲備安全帶來重大威脅,但我們又必須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解決這個兩難選擇的支點在哪裏?在完備的法制,在社會必須具有巨大信心和穩定預期。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建設金融強國的一個顯著指標。如果人民幣只是處在邊境貿易和雙邊貿易結算狀態,在財富儲備市場占比很低,那當然會影響到金融強國目標的實作。

第二,金融體系一定是開放的,不可能是封閉的,而且也不能停留在管道式開放狀態,必須全面開放。也就是說,金融強國的重要載體是開放的金融市場或資本市場,而且這個開放的資本市場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放,而是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是人民幣計價資產的財富管理中心。我認為,這可能是我們建設金融強國的共性特點,英美兩個國家大概也有類似的共性。

建設金融強國,我用了一個形容詞,艱難而偉大的目標。昨天我在人民大學的一個論壇上,只說是一個偉大的目標。我昨天在來深圳的飛機上突然意識到,可能還是一個艱難目標,它比經濟強國、貿易強國甚至軍事強國都要艱難得多。

經濟強國世界上很多,全世界有36個已開發國家,大體上都可以認為是經濟強國。貿易強國也很多,日本、南韓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是貿易強國。但是,真正稱得上金融強國的,在我的認知中,大概只有英國和美國,其他國家很難說是金融強國。

透過改革和開放,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三個金融強國。由此可見,建設金融強國的難度非常大。為什麽呢?因為對大國金融來說,當然要有強大的、有競爭力的、有創新能力的實體經濟,這是實作金融強國的基石,因為它必須為市場源源不斷地註入有成長性的資產,這個市場才有生命力。

中國所要建設的金融強國之國際金融中心,不是新加坡那樣的。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實體經濟可以沒有那麽強大。但是,對中國來說,實體經濟的強大非常重要,因為它要源源不斷地將成長性資產註入到這個市場,從而這個市場才能成為全球的財富管理中心。

這個意義上說,在中國,建設金融強國需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特別是要有一大批領先的高科技企業,因為這些創新型企業有很好的成長性。

除實體經濟基礎外,更重要的是國家軟實力。金融強國當然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更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是一個國家綜合信用水平的定價。金融強國不是自畫自說,不是自己說自己強,而是別人說你強,自己說強不算數。別人憑什麽說你強,軟實力、硬實力都強。軟實力的意義在於讓投資者放心,有安全感、靠譜,經濟有成長性,這樣外匯資金、國際資本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們國家,這是很重要的。能把錢不斷地投到我們國家金融市場中來,對國家軟實力、完善的法制是放心的。軟實力來源於完善的法制。

我特別重視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社會信心的來源,也是社會安全的最充實的底線。有了法治,社會就能形成嚴格的契約精神。金融的本質是一種契約交易,如果沒有嚴格的契約精神,社會秩序就會非常混亂,經濟執行的成本也會非常高。什麽事情都去打官司,這不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社會秩序靠契約精神來維系。契約精神不會憑空產生,它根植於一個國家完善的法治理念,深厚的法制傳統。

這就是實作金融強國難的地方,因為是軟實力的體現。一個國家秀肌肉相對容易,軟實力則需要一個漫長過程。我們每個人到健身房去練一年,身上都會充滿肌肉。但人的涵養、風度和豐富的精神世界,不是一年就能練出來的,要十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修行,才能顯現。

社會文明的進步特別重要,文明來源於完善的法制。這就是我說的,金融強國是一個偉大而艱難的目標的原因所在。

這是金融強國的共性。金融強國的特殊性,剛才戴行長做了深刻的闡釋,我這裏就不再重復了。

在中國,如何實作金融強國?我想,三個環節是繞不開的,我們不要想著走捷徑,還是要攻堅克難,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實作金融強國,有些坎是必須跨過去的,想繞是繞不開的。

第一是市場化。沒有金融的市場化,就不可能滿足實體經濟、居民部門和投資者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剛才尚主席的演講,實際上是在闡述這樣一個原理,居民部門、實體經濟、科創型企業的金融的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金融難以滿足這種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我們必須透過改革來創新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以滿足日益變化的金融需求。

透過什麽來完成?透過金融的市場化。市場化是改善中國金融結構的重要路徑,這是中國實作金融強國的起點。試圖要回到單一金融業態,不進行金融創新,就想實作金融強國,那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是法治化。法治化是金融強國的基石,市場化是起點。法治化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一切的希望來自於法治。只要有了完善的法治,社會就有了基本的秩序,就有了基本的信心,就有基本的安全保障,社會就會慢慢地會富裕起來。

一個社會有完善的法制,低稅收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就會慢慢富裕起來。這是亞當·斯密的名言。

我們要特別理解法治的極端重要性。現在社會出現很多問題,與法治有很大關系。剛才李揚說消費需求起不來,是因為收入沒有增長,這個邏輯是對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收入沒有增長又是什麽原因?我們要思考這些邏輯,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是非常重視法治和制度的作用,我不太喜歡政策的作用。這麽大的國家,靠政策的頻繁調整去試圖完成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會帶來很大波動。有了完善的法制,有了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制度設計,市場主體個個都很理性,他們都會做出理性判斷,不要太多視窗指導他們。我們這些坐在辦公室的人,不見得一定就比企業家高明,我們要有這種認知。我們的重點就是要把制度要完善起來。完善的法治至關重要,也是金融強國實作的難點。

第三是國際化。這是中國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首先,人民幣要國際化,我們以後可以懷揣著人民幣到了紐約,到了倫敦,到了南非,到當地銀行換成當地貨幣。到那個時候,我想,金融強國的目標也就基本完成了。同時,我們還要讓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上占比要不斷提高。剛才戴行長說提到10%,10%非常重要,現在是4.5%,4.5%到10%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美國是18.5%,我們可能難以超過英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占比,但是我們先達到10%,再達到18.5%或者20%,我們的市場就國際化了。我相信,這個目標經過艱難的努力是可以實作的。中央也提出來了,到2035年要構造金融強國的基本架構, 2050年要基本實作。對此我們還是要充滿信心。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