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上海「四大名瓜」今何在?百年名瓜回歸百姓餐桌

2024-07-03三農

炎炎夏季,瓜果是大家最愛的消暑佳品。上海歷史上素有「四大名瓜」的說法,分別是:寶山羅店海冬青、金山亭林雪瓜、浦東三林崩瓜和七寶黃金瓜。這些瓜有的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後來卻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淡出市民的視野。如今,在農業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除了寶山海東青難覓芳蹤,其他三大名瓜都開始重出江湖,努力回歸市民餐桌。

寶山羅店海冬青、金山亭林雪瓜、浦東三林崩瓜和七寶黃金瓜,曾經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四大名瓜,可到如今,市民還能叫得出名的都已屈指可數。平時買不到、嘗不著,使得名瓜們的名號日漸式微,要讓它們重回餐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產量問題。

三林崩瓜,被瓜農稱為「最難種的瓜」,因為其皮薄如紙,一不留神就會「崩裂」,而且崩瓜需要「原種」種植,如果是自留種,瓜的品質和果型都不具備商品性。

2007年,三林崩瓜被列入搶救性品牌專案,三林還成立了崩瓜制種中心,中心裏保留著20世紀70年代末最初找到的「原種」。據農藝專家孫惠興介紹:「它的葉片很大很厚,這就是老崩瓜的典型性狀,它就是根,把三林老崩瓜原有的風味還原出來。」

如今農戶種植的都是由三林崩瓜制種中心統一配置的F1代崩瓜原種,瓜農還要在每一藤瓜葉上標記出授粉日期,往後推算約30天,形狀比例最佳的崩瓜才會被送往市民餐桌。「品質要求肯定高的,我們拿出去是百分之百的優質瓜。」

崩瓜

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誌峰稱,標準是1比1.8,「如果打個比方,一個崩瓜長度是22公分的話,它的直徑在12公分左右,這個才符合我們三林崩瓜的技術標準。」

今年,三林崩瓜從此前僅三林地區的50畝,還推廣到了泥城和川沙,總共種植了有200畝。按一畝800個瓜計算,預計今年能有16萬只三林崩瓜走向市場。

而四大名瓜之一的亭林雪瓜,也是有百年歷史的珍貴農家甜瓜品種,據說在高溫的夏季,它的果肉會像雪般融化,因此才得名雪瓜。

雪瓜怕水不喜歡肥,傳統的灌溉方式會導致品質下降。為了提升雪瓜的產量和品質,亭林農技中心引入了一套智能技術,現在每株雪瓜的生長過程,都有系統監控,可以做到恒溫、恒濕,按需供給水肥。「精準灌溉,精準施肥,同時透過後台大數據,積累雪瓜的生長檔案。」金山區亭林雪瓜基地負責人周克儉介紹。

今年,亭林雪瓜還首次試驗了立架種植。從趴地生長,到向空中延伸,雪瓜的畝產量可以比原來增加一倍。透過提純最佳化栽培的雪瓜,糖度可以達到14以上,再現了當年的口感,一開售就供不應求。金山區亭林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書記、主任張明法告訴記者:「我們現在透過建立亭林雪瓜產業聯合體,把雪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逐步構建起雪瓜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的全產業鏈。」

雪瓜

四大名瓜中的七寶黃金瓜,民間俗稱「十條筋」。巔峰期的一籃黃金瓜,果香可以飄滿屋。閔行的老果農蔣正明,從八十年代就開始種植黃金瓜,經歷過七寶黃金瓜一度瀕臨滅絕的時代。「黃金瓜越來越少,後來基本上中間,可能是二十多年,不種了。」

七八年前,七寶黃金瓜被列入閔行地方品種保育,農技部門找到蔣老伯,希望他們這批老果農能重新帶頭種植,每畝地還給予特別的資金補貼。閔行新建立的「種質資源保護圃」負責提供種源,然後把果農種植出來的性狀明顯的「十條筋」進行選育、再度留種。「透過五代提純復壯,技術團隊也攻克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關,也是讓七寶黃金瓜的外觀、香氣等特征重現在老百姓面前。」閔行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資訊綜合科科長劉妍真介紹。

黃金瓜

如今,整個閔行一共有30畝左右七寶黃金瓜,等7月下旬成熟的時候,就能再度端上市民的果盤。而已經絕跡的寶山海冬青,農業專家們則已經尋到同類別替代,青皮綠玉甜瓜。「性狀能夠很好地提高的話,又能恢復一定的市場。」上海西瓜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範紅偉這樣說。

四大名瓜,代表了兒時的記憶,是一代代人難以忘懷的好味道。不但有年代感的特色品種,更是上海地區農耕文化的傳承載體。隨著科技的創新,這幾年四大名瓜開始陸續重出江湖。而取代寶山海冬青的青浦青皮綠玉甜瓜,跟海東青有著相似的外觀,但肉質厚度和口感甜度上更勝一籌。它們將承擔起「新一代四大名瓜」種質資源收集和重點品種保護的重任,成為上海都市農業的一張「甜蜜名片」。

看看新聞記者: 梁蔚浩 邢穎

編輯: 尤穎慧

攝像: 沈佳俊 汪鑫

責編: 虞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