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父母都走後,我獨自回農村老家過國慶日,卻在第二天就走了!

2024-10-04三農

本文內容均是小編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

回不去的家,走不遠的路

農村老家,曾經是我們的避風港,如今卻成了一個讓人感到陌生和不適的地方。這位獨自回鄉過節的主人公,用他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鄉愁、親情和時代變遷的故事。

這故事裏頭,有堵車的煩惱,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更多的是難以名狀的失落和惆悵。咱們一塊兒來瞧瞧,這位老兄的心路歷程裏頭,到底藏著啥玄機。

先說說那堵車。本來八個小時的路程,硬是開了十五個小時。這可不是一般的堵,簡直是要把人堵到懷疑人生。可你瞧瞧,那些跟他一起回鄉的人,卻是一副激動的樣子。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句老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這回,大夥兒不為利,只為回家。這份執著,著實讓人動容。

回到家,迎接他的是雜草叢生的院子,結果寥寥的石榴樹,還有屋裏那股難聞的味道。這哪裏還是記憶中的家啊!想當年,母親在世的時候,院子裏種滿了花生,石榴樹上果實累累,屋裏總是飄著餃子的香味。如今,這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

這不禁讓人想起李煜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啊,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位老兄,怕是也有這般感慨吧。

鄰居張大娘,89歲高齡了,兒子們都在外頭有車有房,可就是沒人陪她說說話。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嗎?我們追求物質生活的改善,卻在不經意間,遺失了最寶貴的親情。

再說說他那發小寶根。年輕時候走南闖北,為了三個兒子拼命工作,如今終於可以輕松下來了。可是,當初那麽拼命,值得嗎?想起那句老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又有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人生啊,還真是難以兩全其美。

最讓人唏噓的,莫過於主人公在村裏的那種陌生感。"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詩句,本是描寫戰亂年代的景象,如今卻成了和平年代農村的寫照。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如今,連路都快沒人走了,又何談認識呢?

有人說,離開故鄉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兩個世界。可看看這位老兄,他的兩個世界,怕是都不甚美好。在城市裏,他是個異鄉人;回到農村,他又成了個陌生人。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已經歸去,人卻還在遠方。"

說到底,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似乎遺失了太多東西。家園、親情、鄉愁,這些曾經最珍貴的東西,如今卻變得遙不可及。

那麽,我們該何去何從?或許,答案就在那句古老的諺語中:"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們需要在前進的同時,不忘回望;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時,也要珍惜舊情感。

最後,讓我們用一首小詩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村口的老樹依舊,

只是再也等不到熟悉的人。

石榴樹上果實寥寥,

如同我們逐漸淡薄的鄉愁。

也許有一天,

我們會發現,

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是你的故鄉。"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寫照。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是否也曾感到無所適從?是否也曾對故鄉產生陌生感?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歸屬。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不忘初心,不失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