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80年代2毛錢一斤的剝皮魚,一網兜下去十萬斤,為何漲到了幾十塊

2024-06-08三農

小時候,價格實惠、能吃得過癮的海魚還真不多 剝皮魚絕對算得上其中之一

這種魚的學名叫做綠鰭馬面鲀, 俗名超級多 川渝地區叫耗兒魚 大灣區喊它剝皮牛 潮汕地區叫它迪仔魚 上海和閩浙地區叫它橡皮魚 北方地區叫它皮匠魚

一位老漁民告訴我: 在80年代中後期 ,每年初冬過後他們都會開著600馬力的雙拖漁船,在海峽區域作業。

剝皮魚晚上都在中上層,他們就晚上下網,白天整理網和魚獲。 那個時候的剝皮魚特別多,有時候只拖一兩個小時就得上網,網上來十幾萬斤像喝口水那麽簡單

賣這種魚的人都會開著大車拉著賣, 價格也不過2毛錢一斤,家裏人一買就買一大盆,回家燉直接吃個夠 。當時光浙江的慈溪一個縣(現為慈溪市),每周都要售出好幾十噸的量。

能有這麽多魚獲可以售賣,還得歸功於剝皮魚 彪悍的繁殖能力 ,雌性剝皮魚性成熟後可以多次產卵, 一次可產卵數十萬枚 ,孵化率高達60%-80%。

只要生存環境適宜,剝皮魚造起娃來可謂「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也幸得有這些剝皮魚, 讓物質匱乏的年代裏,有一口鮮美的魚肉可以補充蛋白質和一飽口福

有網友回憶道: 小時候家裏老人只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便把剝皮魚制作成美味的溫馨場景,不禁意猶未盡 這何嘗不是我們許多人的童年所熟悉的畫面呢?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剝皮魚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 。畢竟它處理起來要去頭剝皮,相對麻煩一點,有些人吃了還會有過敏反應。

80年代的剝皮魚那麽多,現在為何卻很少見了?有時難得在超市裏看見,價格竟然漲到了40幾塊

以前爛大街的低檔魚,咋活生生吃成了高檔海鮮?

有一種說法是 80年代近海浮筏養殖了許多海虹(青口) ,而海虹又是這種魚最喜歡的餌料,才哺育了這麽多的剝皮魚。

後來養殖戶都紛紛轉型吊籠養殖,剝皮魚數量銳減,身價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電視節目【人生一串】第二季,也許會給我們另一種答案

巴掌大的耗兒魚(剝皮魚) 經過炭火烤炙,外焦裏嫩 ,再淋上香氣撲鼻的油辣子,撒上蔥花和炸得金黃酥脆的黃豆, 光是看一眼就讓人垂涎欲滴

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魚肉送入口中, 雪白的魚肉鮮嫩多汁,與油辣子的麻辣、蔥花的清香和黃豆的醇香完美結合,麻辣鮮香的味道在口中爆炸 ,讓人回味無窮。

這道「炭烤耗兒魚」不僅美味,還十分下飯,真可謂「巴適得很」。

交易市場上, 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 ,現在剝皮魚漲成了高檔海鮮的價格,說一千道一萬, 還是因為魚少食客多

沒想到有一天,剝皮魚像很多孩時的事物一樣,離我們普通人越來越遠了

註:圖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