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吃甲魚寓意只進不退」!揭秘湖南漢壽名鱉甲天下的生意經,百億產業蓄勢待發

2024-02-14三農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汀雯

編者按:春節,是中國人口從城市到鄉鎮的一次大遷徙。作別繁華,回到故土,那座縈繞著鄉音的小城又變了模樣,這裏有商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這裏也有讓我們心生溫暖的人情世故。值此甲辰龍年春節之際,時代周報、時代財經、消費者報道聯合推出【小城大年】系列報道,關註小城裏的大生意、小城的變遷和冷暖。

從長沙通往漢壽的高速公路旁,「漢壽甲魚甲天下」雕塑十分顯眼,迎接著返鄉探親、外出旅遊的人們。

漢壽甲魚是一道常出沒在湖南人年節餐桌上的「硬菜」,也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年貨和禮品。「吃甲魚的寓意很好,甲魚只會往前爬,不會往後退」,一位甲魚養殖業人士向時代財經道出了甲魚受歡迎的部份原因。

連日晴空後,霜雪已融,太陽帶著暖意照耀著地處洞庭湖濱、沅澧兩水尾閭的漢壽縣,在這裏,有著享譽於世的漢壽甲魚,和蓄勢待發的百億產業。

太子廟(漢壽南)高速收費站入口處的雕塑。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吃甲魚,只進不退」

與其他地域的甲魚相比,漢壽甲魚具有體薄片大、裙邊寬而厚、腹內脂肪豐富、體質健壯、爬行靈活、免疫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等特點。1995年,漢壽縣獲得「中國甲魚之鄉」稱號;2011年,漢壽甲魚被列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長沙某超市在售的漢壽甲魚。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正月初二,時代財經來到了剛從銀裝素裹恢復到波光粼粼的東倉湖畔,這裏有許多漢壽甲魚的養殖基地。

近期剛經歷了氣溫的巨變,但漢壽東倉湖生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見華告訴時代財經,雨雪冰凍天氣對甲魚影響不大,甲魚有冬眠的習性,而且冬眠可以為甲魚帶來更高的膠原蛋白含量和更豐富鮮美的滋味。

漢壽縣屬中副熱帶向北副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這正有利於甲魚的生長。蔡見華說,每年的5月~7月是漢壽甲魚的繁殖期,但不同於在繁殖期才大量上市的螃蟹等水產品,漢壽甲魚一年四季都是最佳賞味期,其季節性特征並不明顯。即便是冬天,也可以使用彈槍等特制捕撈工具將漢壽甲魚捕撈上岸。

東倉湖甲魚養殖基地。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吃甲魚的寓意很好,甲魚只會往前爬,不會往後退」,蔡見華說。

對湖南人而言,甲魚可是一道「硬菜」,常以紅燒、黃燜、幹鍋等烹飪方式頻繁出現在年節餐桌、婚宴酒席上。

但要成就這道「硬菜」,還須下一番功夫。

時代財經了解到,漢壽甲魚市場售價不一,從十幾元/斤至百元/斤左右不等,主要與養殖方式有關。

「一般漢壽甲魚需長至3斤以上才可售賣。養殖密度大、餵飼料的漢壽甲魚生長周期短,只需要2年多即可達到出售的標準;養殖密度低、餵魚蝦的漢壽甲魚則需要6~7年才能出售。同時,後者會比前者更不容易生病,也具有更佳的風味」,蔡見華告訴時代財經。

在東倉湖畔,蔡見華投資建設了一座養殖面積達1300畝的「老鄉鱉生態養殖基地」,他表示,「我們這裏甲魚名氣大,但缺少高端品牌。盡管做品牌的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但還是想花時間培育一個高端的漢壽甲魚品牌」。

也正因此,蔡見華的養殖基地一畝僅投放50只甲魚,使用有機野養模式,售價也較為高昂,專供米其林、黑珍珠等高檔餐廳。而且,蔡見華的基地使用的是魚鱉混養、堤埂種草養羊的「魚羊鱉」養殖模式。湖區裏,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和漢壽甲魚共存,充分利用水體,甲魚也能及時吃掉行動遲緩的病魚和死魚,從而減少魚群發病的概率。

堤埂上,一只在尋找自己孩子的母羊。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在湖面的堤埂上種草養羊,免除人工除草的成本,避免除草劑的藥物殘留,且羊產生的排泄物也可以成為浮遊生物或魚鱉的食物,可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和生物資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水生態良性迴圈。

蔡見華告訴時代財經,其1300畝水面擁有近100畝陸地堤埂面積,可放養200頭羊(現有83頭羊),18個月便可出售、每只羊可賣2000元左右。

除了魚鱉混養外,稻鱉共生、蓮鱉套養等模式也正在成為漢壽甲魚養殖新方向,較常規養殖每畝可增加產值5000元左右。

百億產業蓄勢待發

漢壽甲魚除了銷往餐廳和農貿市場等地外,出口量也在與日俱增。早在上世紀50年代,漢壽野生甲魚年出口量便達60噸。

但後來漢壽縣水域環境遭到破壞,野生甲魚產量下降,到上世紀70年代,漢壽甲魚出口量僅不到1噸。直到後來人工繁養甲魚技術成功,幾經起落的漢壽甲魚產業才逐漸重現輝煌。

通往漢壽的高速公路旁的甲魚雕塑。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現在出口量大了,尤其(出口到)東南亞國家蠻厲害」,蔡見華也稱。

2020年,常德海關開通甲魚通關「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通關服務,確保通關「零延時」,全力保障產品鮮活度,助力常德甲魚成功開啟東南亞市場;2023年全年,常德海關監管出口甲魚333噸,同比增長高達39.5%。

「1993年時,漢壽還只有幾家養甲魚的,那時候我才19歲」,蔡見華稱,「1995年之後漢壽甲魚產業才開始興旺,幾經起落,現在養殖規模應該已經要達到百億級別了」。

2021年,漢壽縣把甲魚產業列入「十四五」發展目標,提出全力打造以甲魚等特種水產為主的百億淡水養殖業;截至2022年,漢壽甲魚養殖規模達65億元。

漢壽一處甲魚養殖基地。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按照漢壽縣打造「以漢壽甲魚為主的百億產業」的戰略部署,到2025年將力爭達到全縣養殖面積20萬畝,年產稚鱉1億只,商品鱉10萬噸,年加工甲魚產品2000噸,建設一家年產30萬噸甲魚飼料企業,年產值100億元的目標。

時代財經註意到,目前,註冊地在漢壽縣且從事與甲魚相關的企業就達280余家。截至2023年3月,漢壽擁有甲魚養殖水面14.5萬畝,共有甲魚繁養戶2800多戶,規模養殖企業37家,其中千畝以上大型甲魚養殖企業1家,從業人員達5萬人以上。

截至2023年8月,漢壽在全國50多個城市建立了200多個銷售網點,以專賣店、訂單式合作及市場批發等形式,開展線下銷售,以漢壽甲魚水產綜合市場為集散、配送中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10億元。

漢壽甲魚綜合市場。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為加強漢壽甲魚地理標誌保護,2024年1月12日,漢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釋出了【漢壽甲魚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由此可見,在推動產業建設過程中,不同以往的粗放管理,漢壽的品牌意識也越來越強。新型養殖方式、高端品牌培育、地理標誌規範,漢壽正依托水域廣袤的地理優勢,推動百億甲魚產業乘風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