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春走基層|阜南這個小村為啥大變化?記者跟隨駐村幹部感受鄉村振興

2024-01-29三農

大皖新聞訊 作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張峰已在村裏駐點工作近3年,他多了3個「孩子」,多了一批朋友,感受最幸福的就是「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好了!」

朱夫俊和張峰都是阜南縣人民醫院職工,他們駐點村阜南縣段郢鄉汪寺廟村曾經是全縣1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村集體收入一度為零;現如今該村群眾全部脫貧,村集體收入2023年已達61萬元,目前已成為阜陽市中心村建設一類村。小鄉村大變化的秘訣是什麽?1月28日是星期天,大皖新聞記者跟隨兩個駐村幹部走訪小村,感受鄉村振興給這裏帶來的可喜變化。

讓村裏產業興起來

進村第一站是安徽麗彬服裝有限公司,這個廠主要生產睡衣等居家用品,透過網商銷售到全國各地,每天要發送快遞5000多件,最忙碌的時候每天能發送10000件貨。廠長田徑介紹說:「我們租用的是村裏的就業車間,工人都是當地群眾,我們需要工人、村裏就安排專人幫我們招工,他們對待我們就像自己人一樣,真的非常感謝!」。

工人正在搬運外銷的服裝

「我也要感謝你們,是你們幫鄉親們找到了致富路,也是你們幫我們村服裝銷到全國各地!」阜南縣人民醫院駐該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朱夫俊對田徑說:「我們對你們的要求是安全生產、守法經營、不能拖欠鄉親們薪金!其他需要我們做服務的,我們肯定會做好!」

在廠辦公區,有一塊「非公企業黨支部」的牌子特別醒目。朱夫俊說,鄉村振興,首要就是產業振興,他們不僅發展大棚辣椒、大棚草莓等傳統農業,也招商了一些符合鄉村發展的服裝加工企業。村兩委不僅給企業輸送工人,也把村裏的黨員推薦到非公企業就業,幫助企業成立非公黨支部,相信企業今後能夠發展得更穩健、快速。

讓鄉親身體都健康

汪寺廟村衛生室功能齊全,基礎的醫療器材齊備,完全不像一個村級衛生室的樣子。村醫汪建說:「原來衛生室特別簡陋,是縣醫院幫俺們村援建了這個衛生室,縣醫院不僅讓我去培訓,還經常派醫生來俺們村裏義診,幫助俺們這些村醫提高治病的本領。」

鄉親們稱在家門口看病真方便

村民張敏說:「現如今看病真方便,小病不出村,萬一有個急病大病,只要打個電話,救護車就能開到家門口」。

張峰說:「我們是阜南縣衛健委系統駐村工作隊,就充分利用單位資源優勢,給這裏的鄉親們進行健康幫扶,我們透過上門送醫、培訓鄉村醫生、援建村衛生室等方式,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讓鄉親們健健康康奔小康。」

讓鄉村生態更宜居

冬日的暖陽下,村裏的文化廣場上,孩子們有的在遊戲、有的在健身、有的在打籃球,小小的村莊裏,熱鬧十足。

汪博文在村文化廣場上打籃球

13歲的汪博文正在打籃球,他目前在段郢鄉中心校讀書。他說家鄉如今越來越美了,居住得更舒服了,而且家家用上自來水。鄉親們不僅蓋起了樓房,而且也愛上了健身和廣場舞。

村民王運生(左)對駐村幹部贊不絕口

村民王運生站在兒子的樓房前特別開心,他對朱夫俊說: 「家裏以前特別窮,有一年過年,我借了50塊錢過年,嚇得連親戚也不敢走;現如今,兒子蓋起來樓房,家裏的日子越過越好、雞魚肉蛋也不缺,一天的花銷也不止50塊錢!」

「真感謝你們對俺們村的幫扶,鄉親們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王運生對朱夫俊等駐村幹部的工作贊不絕口。

「我們作為安徽省第八批派駐幹部進村工作,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駐村工作雖然辛苦,卻也很幸福!」朱夫俊介紹說,從2017年以來,阜南縣人民醫院就開始派駐工作隊來汪寺廟村,目前已經派駐了兩任,駐村隊員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已經成為當地鄉親們的主心骨和知心人。

讓鄉風文明更淳樸

在村文化廣場上,大皖新聞記者看到兩塊醒目的「好人榜」,榜上公布的是村裏的好人事跡。上榜的不僅有多年如一日照顧植物人妻子的好丈夫,也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的好青年。

村文化廣場上的好人榜

張峰介紹說,他從2017年就開始結對幫扶汪寺廟村群眾,2021年開始駐村幫扶,多年的幫扶經歷讓他感覺到,給鄉親們給予物質幫扶、技術幫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鄉親們振作精氣神,讓鄉村更和諧、民風更淳樸。

駐村幫扶以來,他建議汪寺廟村兩委註意發掘身邊的好人事跡、樹立可感可親的身邊好人形象,讓鄉親們知好人、學好人、做好人。

村民王麗說,自村裏開展好人評選、好媳婦、好婆婆評選以來,村裏的風氣明顯改善,左鄰右舍也更友好和諧了。

讓村裏孩子也成才

「叔叔,謝謝您對我和我弟弟關懷事無巨細、盡心盡力,經常打電話進行詢問是否有生活上的困難,積極幫我們解決問題,我很慶幸也很感激能遇到這麽好的人,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現在能過得非常幸福。」給張峰發資訊的大學生小汪,她是張峰在汪寺廟村幫扶的一個特殊家庭孩子,現如今已經上大學了。

張峰向記者展示他收到的手機資訊

2018年,張峰開始結對幫扶小汪家庭,幫助小汪父親治病、給小汪父親籌集救助金,小汪父親病逝、母親改嫁後,張峰對姐弟倆給予更多的資助和幫扶,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關心這孩子成長,現如今,小汪已經上大學了,小汪弟弟決心「像兩個姐姐一樣考上大學、長大成才」。

「弟弟說的兩個姐姐,一個是他親姐,一個是我家女兒,我把他們都當成自己孩子」。張峰解釋說,他自己女兒在合肥當老師,他自己幫扶資助了3位特殊家庭孩子,讓女兒給3個特殊孩子以特殊關愛,把3特殊孩子當親弟弟妹妹看待。

「鄉村振興的關鍵還是人才,我想繼續在汪寺廟村駐點,想透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汪寺廟村孩子能夠成才,讓他們成為建設家鄉、回報家鄉的人才。」張峰說。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許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