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懸崖村的險峻風貌
貴州懸崖村坐落在海拔 1500 米的懸崖絕壁之上,四周都是大斷崖,其險峻程度令人咋舌,曾有 「連鳥都摔得死」 的說法。這裏的地勢極為險要,如貴州水城 「紅德村」,有一個 「烏蒙大裂縫」 的峽谷,路走到這裏就斷了,堪稱 「最危險的村莊」。
位於貴州六盤水市西部的水城縣營盤鄉紅德村,距離最近的火車站 「茅草坪站」 直線距離不到 2 公裏,但中間卻隔著深 100 多米的峽谷。村民出行極為不便,過去要麽選擇從裂縫底部的竹竿橋透過,先下到谷底,再爬上對岸,一下一上至少花費 2 個小時;要麽就靠溜索出行,一根鋼筋一個滑輪一個鐵籠子,就成了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看著就讓人心驚膽戰。
貴州省威寧縣的花果村大石頭組也是一個靠著溜索出入的村莊。100 多米長的溜索,距離地面 10 到 20 米,汛期 5 米之下就是湍急河水,這些年來死傷不時發生。這裏的小學生黎明時分就要起床,爬 8 公裏陡峭山路上學,往返 7 小時。懸崖村的險峻可見一斑,這樣的環境對於生活在這裏的村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二、從貧困到旅遊村的轉變
(一)基礎設施改善
曾經的懸崖村,由於被險峻的群山和烏江上遊支流環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極為薄弱。但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各方努力,這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水電方面,穩定的電力供應讓村民們告別了昏暗的油燈時代,家用電器得以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質素。在交通上,一條條寬敞平整的公路逐漸修建起來,連線了懸崖村與外界。曾經村民出行要麽靠溜索,要麽花費大量時間攀爬陡峭山路,如今公路的暢通不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為物資運輸提供了便利。此外,通訊設施也不斷完善,網絡訊號覆蓋了整個村莊,讓村民能夠及時了解外界資訊,為鄉村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為懸崖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旅遊產業興起
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當地政府全力打造烏江源百裏畫廊景區。這裏湖水清澈澄深,倒影沈碧,兩岸峰壁險峻,氣勢恢宏,有著 「山似三峽而水勝三峽,水似漓江而山勝漓江」 的美譽。隨著景區的開發,鄉村旅遊蓬勃興起。遊客們紛至沓來,欣賞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鄉村旅遊的發展也帶動了特色產業的繁榮。化屋村結合傳統苗繡、蠟染等手工技藝,開發了 100 余種文創產品,古老的 「指尖技藝」 變成了 「指尖經濟」。同時,特色苗繡、餐飲、民宿、黃粑等產業也迅速發展。目前,化屋村有民宿 21 家、餐飲店 39 家、旅遊公司 2 家、特色旅遊食品加工 2 家。2022 年,化屋村人均年收入超過 1.9 萬元。鄉村旅遊為懸崖村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曾經貧困的村莊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大樓房拔地而起的原因
(一)勤勞雙手創造
貴州懸崖村的村民們祖祖輩輩靠著勤勞的雙手,在這片險峻的土地上頑強地生活著並努力建設家園。他們在懸崖峭壁間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盡管土地貧瘠,但他們從不放棄。農忙時節,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澆灌著每一寸土地。除了農業生產,他們還發展養殖業,飼養家禽家畜,增加家庭收入。在過去交通不便、物資匱乏的年代,村民們自己動手制作工具,修繕房屋。他們就地取材,用石頭和木材建造簡陋的居所,為家人遮風擋雨。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們不斷積累財富,為日後蓋起大樓房奠定了基礎。他們的勤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懸崖村發展的動力源泉。
(二)交通開辟助力
在懸崖上開辟公路,為懸崖村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曾經,懸崖村的交通極為不便,村民們出行困難,物資運輸也十分艱難。然而,隨著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一條條公路逐漸在懸崖上延伸開來。公路的開通,不僅縮短了懸崖村與外界的距離,也為村子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物資可以更加便捷地運進村子,村民們的農產品也能更快速地銷往外地,增加了收入。同時,交通的便利也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遊客的到來,帶動了當地的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交通的開辟,讓懸崖村從一個封閉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旅遊勝地,為大樓房的拔地而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政策扶持推動
政府對懸崖村的扶持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村子的建設與發展。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懸崖村的基礎設施,包括水電供應、通訊網絡等。同時,政府還積極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村民發展民宿、餐飲等產業。例如,政府為村民提供貸款支持,幫助他們修建大樓房,發展旅遊產業。此外,政府還組織培訓,提高村民的旅遊服務意識和技能水平。在政府的扶持下,懸崖村的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政府的扶持政策,為懸崖村的大樓房拔地而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