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五台林局10種模式助力草原修復

2024-01-30三農

本報訊 「‘裸地松土+補播’模式,主要套用於地勢較為平緩的退化區域。在播種前,用草坪耙對地面松土,然後選用適生草種均勻撒播,並進行鎮壓。」冬日的五台山,千裏冰封。在通往北台頂的路上,五台山國有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一邊檢查路兩邊的草毯和圍網,一邊介紹近年來人工修復高山草甸的模式和成效。這是五台山區經歷億萬年才形成的寶貴亞高山草甸資源恢復往日容顏的希望所在。

近年來,五台林局集中技術力量,探索出10種治理模式修復亞高山草甸,集中連片打造示範精品工程,蹚出了一條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新路徑。

10種模式包括:「裸地松土+補播」「常規補土+林下草就近移植栽培」「植生袋固土+林下草就近移植栽培」「分段引流+常規補土+林下草就近移植栽培」「結網固土+人工播種」「機械松土補播+土壤微生態修復劑」「植生袋+生態草毯固土護坡」「制備防侵蝕營養土+生態草毯」「無掛網客土噴播」「人工播種+土壤微生態修復劑」。

五台林局轄區內有亞高山草甸3.96萬畝,集中分布於海拔2000米—3000米的五台山5個台頂,主要有苔草草甸、蒿草草甸、蘭花棘豆草甸、雜類草草甸、五花草甸五大類別。他們針對不同地理環境套用不同模式,「結網固土+人工播種」修復模式,主要套用於部份修路邊坡面較陡、沖刷嚴重的區域,先利用草袋進行結網固土,再將適生草種撒進網內。這項措施成活率高,越冬性強。「人工播種+土壤微生態修復劑」修復模式,主要套用於需清理的裸露巖石面,土壤板結裂縫、草場斑禿面,經人工清理表面石塊、雜物後,再采取挖穴或翻旋的方式疏松土壤,均勻撒播草種,最後噴灑土壤微生態修復劑。

目前,經過修復有力遏制了亞高山草甸退化勢頭,治理區平均鮮草量和植被平均蓋度比修復前明顯提高,水土流失區域得到了有效治理。(景慎好)

(責編:褚嘉琳、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