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市農科院4個新品水稻找到「新東家」

2024-01-30三農

1月29日,昆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稻新品種成果轉化簽約儀式在昆明市農業農村局舉行。市農科院、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雲南楚雄益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雄益農」)達成合作,市農科院主導育成的四個水稻新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給楚雄益農進行開發經營。

據介紹,此次市農科院主導育成的水稻新品種為昆粳7號、昆粳11號、昆粳13號和昆粳14號。

昆粳7號經多年多代選育而成,2016年生產試驗,多點試驗平均畝產592.5千克,適宜在雲南省海拔1550—1850米的稻區種植。

昆粳11號是經過多年多代選育的紫糯新品種。2019年、2020年兩年平均畝產556.6千克,適宜雲南省海拔1450—1800米稻作區作特殊稻(糯稻)種植。

昆粳13號是經過多年多代選育的紅糯新品種。2020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4千克,適宜雲南省海拔1450—1800米稻作區作特殊稻(糯稻)種植。

昆粳14號經過多年多代選而成。2019—2020年兩年平均畝產753.5千克,適宜在雲南省海拔1850—2000米粳稻區域種植。

楚雄益農 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將根據四個品種的特性進行針對性開發。以11號、13號糯米為例,將圍繞小眾且有特色方面進行開發,滿足消費者對小眾食品的需求;14號是適合高寒山區種植的品種,這樣的高寒資源在全省稀有。該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向市場進行推廣,力爭3年內推廣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5年內種植面積達500萬畝。

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一環,也是實作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昆明市在農業科技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成果轉化率依然面臨一定的困難。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過程,市農業農村局加強科技創新,最佳化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不斷增強對科技人才和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打通「最後一公裏」。

昆明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昆明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台,在市科技局的指導下,將繼續在轉化過程中幫助雙方進行合作對接,對成果價值進行挖掘,做好專案轉移轉化服務工作,探索出一條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路徑,促進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來源:都市時報

全媒體記者:孫文潔 文/圖

編輯:張麗青

稽核:王海濤

二審:鐘玲

終審: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