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王順友普通的郵遞員卻被寫進課本,拍成了電影,他做過什麽

2024-07-20三農

一,1965年,在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這片高原地帶,一個普通的孩子王順友出生了。彼時的木裏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高山環抱,交通極為落後。

全縣29個鄉鎮中,28個沒有公路,不通電話,甚至很多地方連電都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郵遞員成為了連線山區與外界的唯一紐帶。

1985年,19歲的王順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看著父親日漸蒼老的背影,心中明白,是時候接過這份責任了。當他從父親手中接過馬鞭和郵包時,年輕的臉龐上寫滿了堅定。

他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漫長而艱險的旅程,但他的心中燃燒著使命感。"馬班郵路"因地制宜而生。政府為郵遞員配備了馬匹,以應對復雜的地形。

王順友輕撫馬鬃,深吸一口氣,邁出了第一步。從這一刻起,他開啟了一段持續32年的艱辛征程。這條郵路從木裏縣城出發,到白碉鄉,跨過雅礱江再到倮波鄉,來回一趟足足360公裏。

王順友要翻越海拔近5000米、半年時間都被冰雪覆蓋的高山,穿過海拔1000米、氣溫卻能高達40度的河谷,還要經過野獸出沒的密林。

年輕的王順友可能還不知道,這條路將成為他生命的一部份。他將在這裏度過無數個春夏秋冬,經歷生死考驗,收獲尊重與榮譽。

此刻,他只是懷著一顆赤誠的心,開始了自己的郵路生涯。王順友的郵路,是一條跨越多個地形和氣候帶的艱險之旅。從木裏縣城出發,經過白碉鄉,跨越雅礱江,最後到達倮波鄉,往返全程360公裏。

這條路途不僅距離遙遠,更是充滿了各種挑戰。每個月,王順友要出差兩次,每次為期14、15天。全年有超過330天,他都在這條郵路上奔波。

他的工作節奏,幾乎與外界的生活完全脫節。在這條路上,只有他和他忠實的馬匹相依為命。路途中,王順友要經歷極端的氣候變遷。

有時候一天之內,他會穿越幾個氣候帶。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上,冰天雪地是常態,寒風刺骨,呼吸都變得困難。而在海拔1000米的河谷地帶,炎熱難耐,氣溫甚至能高達40度。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這就是王順友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王順友的日常飲食也十分簡陋。饑餓時,他就著清冽的山泉水吃幾口隨身攜帶的糌粑;口渴時,就隨便喝點山泉或者嚼兩口冰塊。

這種艱苦的生活,鍛煉出了王順友堅韌不拔的意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順友的皮膚因長期風吹日曬變得黝黑。但每當他將信件交到村民手中時,臉上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二,這個質樸的笑容,成為了山區村民最期待的景象。三十余年來,王順友走過的郵路總長達34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赤道8圈還多。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始終保持著驚人的工作效率。從未延誤一個班期、沒有遺失一份郵件,投遞準確率高達100%。

這條360公裏的郵路,因為王順友的堅持和付出,真正成為了連線山區與外界的生命線。他用自己的雙腳和堅韌的意誌,為偏遠山區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溫暖。

王順友的郵路生涯,充滿了危險與挑戰。其中最險峻的莫過於"九十九道拐"。這段路上,彎道連綿不斷,上方是懸崖峭壁,下方是咆哮的雅礱江,腳下僅有一條馬幫踩出的羊腸小道。

有些地方陡峭得驚人,需要人在後面推著馬才能前進。1995年的一天,王順友小心翼翼地走在這布滿碎石的小道上。突然,一只野雞從路邊竄出,驚到了他的騾馬。

王順友上前安撫時,不慎被馬蹄重重踢中腹部。劇痛讓他癱倒在地,整整三個小時才勉強緩過勁來。盡管疼痛難忍,王順友心裏卻很清楚,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只能靠自己。

想到家中年幼的兩個孩子,他咬牙忍痛,踉蹌著繼續趕路。平時只需一天的路程,這次他整整走了九天。到達醫院後,醫生震驚地告訴他:"你再晚到兩個小時就沒命了。

原來,那一腳踢破了他的腸子。除了意外,王順友還曾遇到過強盜。有一次,兩個人攔住了他的去路。面對威脅,王順友沒有退縮。

他大聲喊道:"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說著就握著柴刀沖了過去。劫匪被他的勇氣震懾,見他穿著郵政制服,也不敢輕舉妄動。

王順友趁機騎馬沖出重圍,保住了郵件的安全。然而,比起這些外在的危險,更令王順友害怕的是路途中無盡的孤獨。在這條漫長的郵路上,他的同伴只有一匹馬。

常常幾天見不到一個人影,四周只有鳥獸蟲鳴和自己的腳步聲。為了驅散孤獨,王順友會自編歌謠,扯開嗓子高聲歌唱。

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山谷中回蕩,仿佛在安慰這個孤獨的旅人。夜晚來臨時,黑暗籠罩著四周,仿佛要將人吞沒。王順友會支起簡易帳篷,燃起篝火,仰望滿天繁星,獨自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

有一次,王順友遠遠看見雪地裏站著一個人,心裏很是高興。走近時,他興奮地問:"你去哪?"可對方始終不說話。他伸手一碰,才驚恐地發現那是一具被凍死的屍體。

這樣的經歷,讓王順友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條郵路的艱險和孤寂。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大山裏,王順友不僅是一名普通的郵遞員,更成為了村民聯系外界的重要紐帶。

三,除了傳遞郵件,他還承擔起了多項額外的責任,成為村民們的貼心人。每次出發,王順友都會為途徑村子的村民帶來種子、藥品和食鹽等生活必需品。

他還會幫忙打聽花椒價格,協助村民寫信、寄信、讀信。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對於與外界幾乎隔絕的山區村民來說,卻是無比珍貴的幫助。

1998年8月,木裏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山體滑坡直接切斷了白碉鄉與外界的聯系。按照規定,遇到這種惡劣天氣,王順友是可以不去送件的。

然而,當他在整理郵件時,發現了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8月已經臨近開學,深知大山裏孩子上學不易的王順友,心裏一橫,當即決定冒險送信。

他帶上自己的戰馬"金龍",蹚過齊腰的河水,走過泥濘的小道,在兩天後終於將通知書送到了白碉鄉海旭燕的手中。盡管全身泥濘,筋疲力盡,但看著收件人臉上綻放的喜悅笑容,王順友感到一切都值得了。

他深深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是他義不容辭的使命和擔當。正是因為這樣無私的奉獻,王順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和尊敬。

一些年長的老人甚至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有的村長直言:"在這裏,你的威信比我還高,說話大家都愛聽。"對王順友來說,最讓他高興的是將每一封郵件安全地交到村民手中。

每當看到村民們臉上綻放的笑容,他就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成為了支撐他繼續前行的動力。

在村民們眼中,王順友不僅是一個盡職盡責的郵遞員,更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一個可靠的幫手。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郵遞員"這個職業的真正含義,展現了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擔當和情懷。

王順友的堅守和付出,終於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32年來,他走過的郵路總長達34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赤道8圈還多。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始終保持著驚人的工作效率——從未延誤一個班期,沒有遺失一份郵件,投遞準確率高達100%。

這份堅持和敬業精神,為王順友贏得了多項榮譽。2005年,他成為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獲得了"五一勞動獎章",被譽為"最美奮鬥者"。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千千萬萬像他一樣默默奉獻的基層工作者的褒獎。2005年10月29日,王順友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他受邀參加萬國郵政聯盟總部的會議,打破了131年來的慣例。自1874年萬國郵政成立以來,他成為第一個被邀請的最基層、最普通的郵政員。

這一突破性的邀請,不僅是對王順友個人的認可,也是對中國郵政事業發展的肯定。2007年,以王順友為原型的電影【香巴拉信使】上映。

四,他的故事被搬上大銀幕,感動了更多的觀眾。這部電影不僅展現了王順友的堅守和奉獻,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偏遠山區郵遞員的艱辛工作。

榮譽和贊譽並沒有改變王順友樸實的本色。他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穿梭於山間,為村民們傳遞書信和希望。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麽是責任,什麽是堅守,讓人們看到了平凡崗位上的偉大力量。2017年,木裏縣三桷椏鄉公路終於開通,標誌著馬班郵路正式成為歷史。

這一變化不僅意味著當地交通條件的改善,也代表著王順友這一代馬班郵遞員使命的完成。然而,長期的高原工作給王順友的身體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還有關節炎和風濕病。陰雨天時,這些"職業病"會讓他疼痛難忍。這是他為使命付出的代價,也是他對職責堅守的見證。

王順友的離去,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平凡中蘊含著偉大,普通人也可以成就非凡。

正是無數個像王順友這樣的普通人,用他們的堅持和付出,默默守護著這個國家,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人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