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道縣:集中育秧助力春耕 打好糧食生產第一仗

2024-03-15三農

紅網時刻新聞3月14日訊 (通訊員 謝萬波 何俊傑 何惠 蔣飛勇)人勤春早,萬象「耕」新。連日來,道縣白馬渡鎮等全縣各鄉鎮積極組織種糧大戶搶抓農時,透過智能化育秧工廠開展早稻集中育秧,有效助力農民增產增收,紮實打好了糧食生產的「第一仗」。

在白馬渡鎮東山智慧育秧大棚裏機械轟鳴,流水線上秧盤絡繹不絕,自動育秧機依次將基質、水源、種子、覆表土放入空秧盤中,僅幾秒鐘,播種均勻的育秧盤便隨著傳送帶被輸送到催芽室,兩天左右,這些秧盤就能移入迴圈運動式育秧苗床進行培育。

據基地負責人尹學健介紹,東山智慧育秧工廠的大棚統一采用優質薄膜和水肥一體化噴灌技術,以無紡布代替普通塑膠薄膜覆蓋,能為秧苗生長提供一個相對平穩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秧苗的質素好、效率高,透過這樣的育秧流水線作業,一天可完成10000盤秧盤供500多畝大田用秧。

「這個工廠就在村子裏,去年6月第一次建設投產的時候,我就簽了一批800畝的育秧合約,合約簽好後半個月不到秧苗就培育出來了,而且秧苗的存活率很高、產量也不錯;秋收後,這800畝秧苗濕谷產量近4萬斤,被育秧工廠以145元/斤的市場價格收購了,除去育秧施肥施藥收割成本,再加上政府給予相關稻谷種植補貼,沒怎麽操心的情況下,收入就有25萬元左右。」東山村種植大戶鄧顯紅高興地說,今年開春,在白馬渡鎮黨委、政府統一組織下,鄧顯紅主動帶領全縣十余名種植大戶到東山智慧育秧工廠進行實地調研,並與育秧工廠簽訂了全年雙季稻育秧合約。

「統一集中機械化育秧節約了成本和人工。以前老百姓都是用牛和自己的耕地機,耗時長。現在稻谷也有了保障,減少倒春寒的影響,秧齡期也稍微提前些;而且一畝田包育包插才220元,對於種植大戶來說,一年能節因數十萬元的成本。」白馬渡鎮東山村支部書記尹義海表示。

東山智慧育秧工廠占地面積約210畝,包括25個智控薄膜大棚、噴滴灌系統、控制系統、生產冷藏車間及配套設施等;現代化生產、管理和經營模式,能為農戶提供高質素、大批次秧苗的同時還能提供從育秧耕種、施肥施藥、收割銷售全過程的個人化農業客製服務。育秧工廠全年水稻育株8萬余畝,可收獲農戶濕谷1000噸,提供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4萬余畝。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近年來,道縣白馬渡鎮全力推進傳統育秧向集中化育秧轉變,將早稻集中育秧大棚「搬」到了農戶「家門口」,實行系統籌劃、科學管理、智慧育秧,有效提高了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為推動糧食穩面增產、農業提質增效提供強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