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衛龍產品、行銷雙「翻車」,「辣條一哥」為何「失守」?

2024-06-07三農

近日,衛龍(09985.HK)再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起因是有網友在網絡上釋出影片,稱自己購買了衛龍旗下魔芋爽麻辣素毛肚,稱重後發現產品實際重量低於包裝上標註的凈含量。隨著事件發酵,不少網友質疑衛龍「缺斤少兩」,相關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今年4月,衛龍魔芋爽就曾因電梯廣告過於「洗腦」與「擾民」,遭到吐槽。此前,衛龍還曾因「辣條漲價」、「低俗廣告」等話題,引發爭議。

多次卷入輿論風波的衛龍,經營現狀也不理想。根據企業2023年年報,衛龍在2023年實作總收入48.72億元,同比增長5.2%,營收增速有所放緩;同時調味面制品(辣條)收入出現負增長。

第一部份:

產品不足稱、廣告被指低俗

衛龍數次陷入輿論風波

5月20日,有消費者在社交平台發影片稱,兩包標稱15克的衛龍魔芋爽,實際重量分別為12.6克和8.9克,均未達到15克。

5月21日,該消費者釋出一條與衛龍客服電話溝通的影片。在影片中,客服人員詢問「您不是普通消費者吧」。隨即再度引發爭議,不少網友認為衛龍應該積極處理消費者的問題,而不是首先質疑消費者的投訴目的。

5月23日上午,衛龍官方釋出【致消費者】致歉,稱已經聯系相關消費者妥善解決,同時在內部立即展開了產品生產、品質檢測等自查工作。

當天下午,衛龍再發【致消費者書】稱,針對產品凈含量不足,公司已配合漯河市市場監管局進行產品凈含量抽檢,報告生成後將進行公示。針對客服與消費者初步溝透過程中的不當言論,公司已在內部展開工作檢討。

截至目前,該事件並未迎來最新進展,衛龍官方也沒有詳細說明出現不足秤的具體原因。

今年4月,衛龍的這款魔芋爽產品還因電梯廣告引發網友吐槽。據了解,這支廣告為了強調產品熱量低,在15秒內連續說了22個「低」。網友表示,在密閉的電梯環境中,這支「洗腦」廣告讓人感到不適。

截圖自小紅書

4月18日,衛龍對爭議廣告作出回應,稱全國正在陸續調整音量,部份地區已經將分貝調整至10,並於4月22日在全國完成整改。

除了魔芋爽的「缺斤少兩」、廣告爭議外,近年來,圍繞衛龍辣條的風波也不少。比如2023年,關於衛龍辣條漲價就曾引發網友熱議,網友調侃為「辣條比肉還貴」。在行銷層面,2022年衛龍辣條因在外包裝上印有「約嗎」等廣告語,被指涉嫌低俗行銷,引發網友討論。隨後衛龍方面回應,稱深表歉意,並將停止生產相關產品包裝,同時進行版面文案及設計的最佳化。

不管是在產品層面還是行銷層面,衛龍近年來已數次陷入輿論風波,而這些是否會影響衛龍的品牌形象,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這是衛龍需要直面的問題。

第二部份:

重點布局魔芋爽,但行業競爭激烈

從衛龍營收構成來看,重點布局魔芋爽,背後也有著辣條「失守」的無奈。

目前,衛龍的主營產品分為三類,分別為調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其中調味面制品即最為消費者所熟知的辣條。

根據財報數據,2023年全年,公司調味面制品(即辣條)收入25.49億元,同比下降6.25%;銷量12.44萬噸,比上一年少賣了2.62萬噸,同比下降17.4%。

辣條業務下滑的同時,撐起衛龍業績的是蔬菜制品。根據衛龍2023年財報,蔬菜制品的收入同比上漲25.1%,達到了21.19億元,占營收的比重也上漲至43.5%,這其中主要就包括魔芋爽、風吃海帶等。

截圖自衛龍2023年財報

公開資料顯示,衛龍於2014年開始上市魔芋爽,經過十年發展,到2022年累計銷售額超29億元,成為衛龍第二個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大單品。

衛龍在年報中也提及:蔬菜制品營收增長是由於公司挖掘消費者對魔芋產品的需求,不斷叠代升級,並在2023年度持續擴大此類產品的產能。

因此,眼下辣條「賣不動」了,豆制品業績發展緩慢,衛龍將更多業務重心轉向了魔芋爽這類蔬菜制品上。

不過,盡管衛龍打造了魔芋爽這一爆款,但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也十分嚴重。眼下衛龍魔芋爽在產品與行銷上又引發諸多爭議,這給業務發展帶來了較多不確定性。

據了解,目前鹽津鋪子(002847.SZ)、三只松鼠(300783.SZ)、來伊份(603777.SH)、良品鋪子(603719.SH)、百草味等眾多零食品牌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魔芋產品,同時不少企業都透過魔芋產品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比如,財報顯示,2023年鹽津鋪子休閑魔芋制品收入4.76億元,較上年增長84.95%,對公司營收的貢獻為11.57%。2023年以來,三只松鼠也依靠魔芋爽出現在抖音食品飲料日銷榜前50中。

在辣條業務業績乏力的情況下,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制品成為了衛龍新的業務增長點,但行業競爭激烈,衛龍遠不能高枕無憂。

第三部份:

辣條業務為何「失守」?

前文提到,2023年衛龍辣條收入同比下滑。但其實,衛龍辣條銷量下跌的危機從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根據企業財報,2022年衛龍調味面制品銷量下跌22.23%,比上年少賣了4.3萬噸。

此外,受辣條「賣不動」影響,企業產能利用率也不樂觀,2023年降至48.3%。也就是說,在衛龍辣條產品生產線中,有超過一半的生產線並未運轉。

為什麽消費者開始不買衛龍的辣條產品了?

一方面,從價格角度,近年來衛龍辣條價格持續上漲。財報顯示,從2021年開始,辣條的銷售單價逐年攀升,從15.1元/kg持續上漲至2023年的20.5元/kg,這影響了部份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從產品角度,不少網友表示衛龍辣條太甜,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此外,太油、不健康也是網友們吐槽的關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自己更加重視飲食健康。

截圖自微博

不過,本質上來說,這也是由於辣條行業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所致。畢竟原料、工藝、渠道、服務只是頭部零食品牌的標配,而非護城河。像麻辣王子、百草味、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零食巨頭,都在不斷搶占辣條市場。

總的來說,如今衛龍面臨著辣條業績下滑、品牌形象受損等諸多問題,加之激烈的市場競爭,都讓企業面臨不小的壓力。

二級市場上,衛龍於2022年12月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最高時接近300億港元。然而,自2023年以來,企業股價整體下行,目前總市值約為150億港元。

紅星新聞記者 劉謐

編輯 鄧淩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