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十年磨一劍 幫扶結碩果——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幫扶六盤水市發展獼猴桃產業成效顯著

2024-01-12三農

2013年,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透過考察我市的地理條件後,與我市簽訂了兩個五年合作協定,於2014年初派幫扶團隊前來幫扶我市發展獼猴桃產業,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間,中科院武漢植園獼猴桃團隊以釘釘子的精神,一直堅守幫扶陣地,轉化獼猴桃科技成果,使我市獼猴桃產業從2013年前不到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0.8萬畝,累計新增18萬余畝。其中,2023年全市獼猴桃產量達6.3萬噸,產值達15億元。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成了全市廣大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小康果」和許多創業人士轉型發展獼猴桃產業的「創業果」。

調整品種結構 擴大種植規模

我市的獼猴桃產業大部份分布在水城區,原來種植的獼猴桃品種主要是「紅陽」。2014年,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幫扶團隊進駐我市開展幫扶工作後,為進一步提高獼猴桃種植效益,幫扶團隊制定了「六盤水市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1套,引進優良品種10余個,尤其是引進中科院自主培育的優質高抗紅心品種「東紅」試種成功後,2016年開始規模化發展,全市共種植6萬余畝。因「東紅」適應種植區域比此前的「紅陽」品種種植區域提升海拔高度300米,平均單產超「紅陽」20%-30%,加之「東紅」有突出的抗軟腐病和極耐貯性,銷售期延長2個月以上。透過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技幫扶,如今已在水城區建成萬畝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使全市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從2013年前不到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0.8萬畝,占全省獼猴桃種植面積的30.91%。今年透過省、市各水果專班對我市獼猴桃測產檢查,全市原建的3萬畝獼猴桃「噸產園」和新建的3萬畝獼猴桃「噸產園」均達標達產。從測產情況看,全市獼猴桃產量達6.3萬噸,綜合產值達15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9.9%和66.67%。其中「東紅」優果率達80%,盛果期平均每畝單產超過2000斤。

透過幫扶單位和我市各級有關部門多年努力,成功打造出「彌你紅」「涼都紅心」等知名品牌,全市獼猴桃產業基本實作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城區米籮獼猴桃產業園區成功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建立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重點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及「貴州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多個稱號,2013年以來連續5年蟬聯貴州省農業園區綜合績效考評第一名,2021年9月獼猴桃產業進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城區成為產業技術體系的示範區,獼猴桃產業成為水城區脫貧攻堅和高質素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培養大批人才 提升種管理念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產業發展中,只有老百姓掌握技術,嘗到產業技術帶來的收益甜頭,才會激發他們發展產業的內在動力。為此,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幫扶團隊積極傳授獼猴桃種植技術。據悉,自2013年以來,該團隊平均每年在當地舉辦室內培訓班3期以上,在田間地頭舉行培訓會5期以上,並先後在水城區舉辦了2屆全國性培訓班、5次全國性學術研討會、9屆全國性產業技術培訓班。此外,幫扶團隊還深入基層開展大小培訓600余次,培訓一線從業人員8萬余人次。10年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幫扶團隊累計為全市培訓中層技術人員超5000余人次、基層一線技術人員超3萬余人次,同時為我市培養了本地專家20余名,其中市農科院2名、水城區管委會1名因近十年獼猴桃合作成果晉升高級職稱,多名年輕技術人員晉升中級職稱,成為我市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透過幫扶團隊連續10年的集中授課和田間指導,我市各級農技人員、市場主體和生產一線人員的種植管理理念大振幅提升,山地坡改梯、重施粗有機料改良土壤,疏蕾疏花、科學使用生長調節劑、果實套袋防軟腐病和柑桔小實蠅、小型農機運用、科學采收、科學貯藏保鮮等先進技術的實施已在許多獼猴桃果園屢見不鮮。

就水城區而言,水城區符合標準化的果園占90%以上,平均畝產從原來的800斤提高到現在的2000斤,新引進品種「東紅」的平均畝產量達3000斤,最高產量可超4000斤。透過果實套袋技術的普及,降低柑桔小實蠅和果實軟腐病的危害,大幅降低了采後的果實損耗,采後損耗由幫扶團隊剛進入時的30%-40%,降低到現在的20%以內,其中「東紅」品種的采後損耗率僅在5%以內。

來源:六盤水日報

編輯 向秋樾

二審 劉定琿

三審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