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回農村建房,串聯四代人血脈親情,不猶豫,不後悔,不攀比

2024-03-08三農

引子:

回農村建房的問題,有些人一直糾結,左右徘徊,始終拿不定主意。有些人建好了房,又後悔不叠。之所以這樣,主要幾點原因。

一是成本太高,代價太大。

這其實是相互攀比造成的惡果。農村建房,完全沒必要高大上,建別墅更是浪費。經濟,實用,安全,美觀即可。我個人覺得, 一層小院,幾間瓦房,足以安身

二是建好後很少回去住,是一種浪費。

關鍵是, 農村有房,住多久,你可以做主,否則,你連選擇余地都沒有 。況且,誰說農房只能貶值,不能增值。君不見,鄉村振興,紅紅火火, 宅基地將成稀缺資源,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等著後悔吧!

三是人口空心化加重,農村人口越來越少。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是事實。另一個潛在趨勢你要看清,很多城裏人想到農村定居,養老,享受田園生活。 一旦政策松動,城裏人返鄉回鄉將成潮流。從全國試點地區看,戶籍雙向流動,合建房,租賃房是早晚的事。

四是上學就醫不便,配套設施跟不上。

上學就醫不方便,正在成為過去時。君不見,現在農村道路早已經四通八達,通村通社到戶已成現實。學校,醫院條件均明顯改善,即使到鄉鎮,到縣城上學就醫也非常方便。公共交通,日間照料中心,水電氣路等配套設施已經或者正在逐步完善!

五是攀比風人情債不堪重負。

這就要擺正心態, 你自己不攀比,也不會有人逼你。人情債也要量力而行,更何況,人情投資也是有來有往。

這些問題,客觀上確實存在。但凡事有利有弊,看你怎麽取舍!

就我個人經歷來看,回農村建房,串聯四代人血脈親情,不猶豫,不後悔,不攀比。

一,農村有個家,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老爸82歲了,在城裏居住。每年春節,我們都要征求爸的意見,在哪兒過年。老爸總是不假思索,毫不猶豫的回答:在老五家。其實這個答案,我不問殾能明白。因為弟兄姊妹六人中,只有老五在農村有房。 在老爸的眼裏。城裏是套房,農村才是家 。所以,這麽多年了,每年三十,初一都是在農村,在老五家。而且除夕守歲,都要12點後才休息。老爸的農村情結,對老家的眷念,早已經深入骨血。

後來,我和哥商量。我們在農村也有宅基地,我們應該回去翻建老屋。

老爸知道後,非常高興。

一直給我們出謀劃策,各種建議。不僅如此,還從微薄的積蓄中,拿出資金支持大哥。

後來,我們兄弟倆張羅著修了幾間瓦房。雖然稍顯簡陋,但老爸心滿意足,看到誰都樂哈哈的。但因為都在城裏工作生活,就不忙著裝修。

我們生活的縣城離老家不過二十分鐘,所以每周總要回去二,三次。其實也沒什麽大事,就是回去除草。清理邊溝,雜樹之類的事情。或者,什麽事也沒有,就是回去轉轉,在房前,屋後石礅上坐會兒。

有時候,遇到鄰居,就會問:「今天回來幹啥呢」他們怎麽知道,那是我自己的家,自己的屋。回家一定要有事嗎? 我回自己的家,不需要理由 我現在想什麽時候回,就什麽時候回,以後,我想住多久住多久!

有時候,老爸也會砍竹子,編箢篼,用來挑泥土。對於一個82歲的老人,那也太難了。我勸他休息,他卻樂此不疲,說這個手藝還沒忘記。

每次回家,說起過去的經歷,那些朋友,鄰居,改田改土,溝溝坎坎,那些帶領群眾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情景,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我非常理解老爸,總是洗耳恭聽,還問這問那,成了爸最忠實的聽眾。

我知道,讓老爸落葉歸根,是我最大的責任,也是對老爸最大的孝順

在農村,子女在城裏買了房,紛紛把父母接到城裏,想讓他們安度晚年。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城裏生活,讓老人倍感寂寞,找不到家的感覺。最後,不得不重返農村。 那種自由自在,鄉裏鄉親的田園生活,才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二,農村有個家,是承上啟下的家族傳承。

我們這代人,如果不去翻建老宅,將失去千載難逢的機遇。宅基地將被政府有償收回

別以為,老宅是你家的,誰也沒資格收回。要知道,長期閑置不用,當地政府有的是辦法讓你結束。我在基層工作三十多年,我心知肚明。

如果不抓緊修建,祖宗留下的基業,將斷送在你的手裏。家族傳承將不再延續。血脈親情也將漸行漸遠,以後再回老家,你已經是客人 了。

清明節,春節回家,鄰居熱情招呼你,還請你去家裏吃飯。你不帶點禮物覺得不禮貌,吃一頓飯象欠了多大的人情。以後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了。

九零後,我的女兒,對農村沒感情,對農村不熟悉,他們決不會回農村翻建老宅,這個任務,只能由我們來完成。

73年,那時候,我剛剛七歲。老爸選了一個塊地,請人修建了老屋。沒有機械,砌墻,鋪草,全是人工。建成五間土墻草房。那就是我們兄妹六人生長生活的院子。我現在,對當年建房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後來,兄妹成家立業,都搬出去了。這老屋,慢慢就坍塌了。母親去世以後,回家就少了。清明,春節回家,只為祭奠掃墓,也是來去匆匆。

看到滿院的荒草,殘垣斷壁,滿目淒涼。一種思緒,在心中油然而生。老了,我要回家!

48年後,我們對老屋進行了修繕。即將裝修,年底將要入住。總算是實作了老爸的心願,完成了我的使命。

三,農村有個家,是給子女留一條退路。

中國有句古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當我們年老的時候,當我們即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總想給子女留下點什麽東西。

知識,財富,家風,都非常重要。但如果能把老宅留住。不僅是一筆財富,更是一條退路。如果事業不順,生意失敗,或者疫情,或者戰爭。他還有老家,還有一個老宅。

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有一個安放心靈的院子,他們可以回頭,可以重新開始

睹物思人,你在九泉之下,也會收到子女的感激和思念。

四,農村有個家,是給孫子留一個念想。

我們終究要離開,我們割舍不下的,除了子女,就是我們可愛的孫子。

當孫子長大成人,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倘徉在田間小道,擡頭是藍天白雲,耳邊是鳥語花香。詩人的浪漫在心底蕩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桃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他得意的指著老宅對朋友說,這就是我外公(爺爺)生活的地方,這裏就是我的老家,我的根就在這裏.,那種自豪,那種對外公(爺爺)的感激和思念,是比黃金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農村有個家,把四代人的血脈親情連在一起。

星期天回家的時候,老爸和孫子,回為一把鋤頭發生爭執。居然互不相讓。讓我非常震驚。

俗話說得好,隔代親。老爸非常疼愛他的孫子孫女。可是,面前這個孩子,是我的孫子,是他的曾孫子,他居然一點不打讓手。孫子哇哇大哭,老爸滿臉怒容。

老爸覺得,孫子貪玩,耽誤他正事。他早已經換了衣服,準備星期天大幹一場。孫子覺得,他要挖沙參,那不是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外公還答應過,要專門給他買一把鐵揪呢。

老爸要用鋤頭挖土,平整人行道。孫子要用鋤頭挖沙參。因為外公告訴過他,把山披上的野沙參移栽到屋後地裏,明年可以燉肉吃,還可以拿到集市上賣。

I1老爸不懂他的曾孫,曾孫不懂他的曾祖父。但是,我懂他們!我為自己修繕了老宅,留住了親情而驕傲。若幹年後,孫子一定會記得今天的爭執。記得他曾經和外公,曾祖一起除草,栽竹,挖沙參。

有了老屋,孫子知道自己家在哪,當別人問起他時,他馬上就能回答。可是現在城裏的孩子,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農村,曾經有個家。

有了老屋,老爸找到了一家之長的感覺。生日,春節,他可以拿出心愛的二胡,盡情表演。兒孫滿堂,唱歌跳舞。看到一個個瞪大眼睛,那專註,陶醉,佩服的眼神。他飄飄然,感覺自己像要飛起來。

留下老宅,留下血脈,留下親情.給孫子留下一個念想.,把滿滿的鄉愁刻在心裏。

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老了,不僅要有棲身之所,更要有一處老宅,一處小院,安放心靈。

小院裏,裝著鄉愁和故事。小院裏,有歡聲笑語,有稻花飄香。

回農村建房,你還在猶豫,還在後悔,還會去攀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