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共和國同齡人|陸建國:「公交世家」一家三代見證重慶公交和城市變遷

2024-10-05三農

剛成為公交駕駛員不久的陸建國 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

他們,迎著新中國成立的曙光,出生於1949年,被稱為「共和國同齡人」。

他們,是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光輝歷程的親歷者,更是新中國發展的奮鬥者、建設者和見證者。

7位重慶的「共和國同齡人」,他們在文化繁榮、交通變化、工業發展、對外開放等各個領域,奉獻了青春,揮灑了汗水。他們的故事,也是新中國的成長故事。

今天,來聽75歲陸建國的講述。

人物:陸建國

見證:公交變遷

簡介:陸建國,出生於1949年,退休重慶公交司機,開了33年公交車,曾開過黃河牌柴油公共汽車、鉸鏈車、解放牌汽油車等多種車型。他從父親手中接過公交司機的接力棒,如今兒子也進入公交系統,一家三代「公交人」,演繹了山城「公交進行曲」。

祝福語: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公交事業越來越好。

陸建國父子倆感受新能源公交車

黃河牌柴油車、無軌電車、鉸鏈車……對於很多重慶人來說,這些名字或許並不熟悉,它們其實就是如今的新能源公共汽車的「前身」,承載著一段段城市發展的記憶。

今年75歲的陸建國,就與這些公交車緊密相連。

他的父親陸榮楷曾是一名公交駕駛員,陸建國也接力進入公交系統,從公交售票員到駕駛員,一幹就是30多年。退休之後,他的兒子陸欣欣也接過了「公交世家」的接力棒。一家三代,用他們的雙眼和雙手,見證重慶公交和城市的巨大變遷。

鉸鏈車 圖由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提供

柴油車、鉸鏈車

他們見證著城市發展變遷

在75歲的陸建國的眼中,公交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生活的一部份,是他與城市共同成長的見證。

他的父親陸榮楷,是家裏第一代公交人。「我記得,他是從50年代開始開公交,我小的時候,他總是開一些比較遠的路線,早出晚歸,幾天見不到是常有的事。後來,又回到位於牛角沱的保養場上班,就是車輛維修的地方,情況才稍微好些了。」陸建國回憶道。

一家人跟公交的緣分也就此開始。

1972年,陸建國也進入了公交系統,成為11路公交的售票員。「當時公交路線不多,11路執行上清寺到江北城區間,是主要的出行路線。」1976年,當了幾年售票員之後,陸建國主動學習了駕駛技術,轉型成為一名駕駛員,13路,成為他開的第一條路線。

陸建國說,當時的13路執行牛角沱到臨江門區間,「當時開的是黃河牌的柴油車,每天早晨很多人坐車,從售票員變成了公交駕駛員,還是很自豪。」在陸建國的印象裏,當時因為車少,車上特別擁擠,都是人工關車門,有時候,售票員得下車把乘客推進車裏,再上車關門。

「那個時候,大家都把坐公交叫做‘出國’,把公交稱為‘幾內亞’,就是又擠又累又壓的意思,還有人喊公交叫‘古巴’,就是我們重慶話說‘鼓搗巴’的諧音。」回憶以往的乘車場景,陸建國向記者分享起當時人們流行的言子兒。

在陸建國的記憶裏,上世紀80、90年代,由於城市人口增加,坐公交車的人越來越多,普通型公交車已不能滿足需要,就開始有了把兩節客車連線起來的鉸鏈式公交車。

「這種公交車載客量很大,高峰時期一輛裝得到200多人,但對駕駛員來說考驗也更大,個子小了可能掄不動方向盤。」陸建國說,開鉸鏈車更像是一場力氣活,尤其是轉彎的時候,尤其費力,需要使勁才能掄動大大的機械方向盤,一天下來,手臂酸疼是常有的事。後來,因鉸鏈式公交車適合在平原地區執行,重慶坡坎多,鉸鏈車也逐漸被新型車代替,他也開上了解放牌汽油車。

在車型升級變化的同時,公交路線也在不斷增多。為適應發展,陸建國除了城區內的路線,也開起了城郊和長途路線。「我開過到石船、大足的路線,當時的路還不得是現在的柏油路,沒得這麽寬,都是彎多路不平。」陸建國說,他也一直堅守在公交崗位上,直至退休。

2004年,陸建國從重慶新城公交公司(現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兩江公交)的駕駛員崗位上退休,後又被單位返聘,一直開車至2009年,才真正告別駕駛室,前後開了33年的公交車,陸建國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

「現在走重慶這些路,如果沒導航,一時半會兒我還真找不到。」陸建國說,曾經自己對山城道路了如指掌,駕馭公交也是遊刃有余,但如今山城道路的快速發展,讓他這個「老司機」也需要借助導航。

引擎蓋上長大的娃接棒

和公交智能化打起交道

在兒子陸欣欣眼裏,小時候父親是公交駕駛員,一直都是件很值得驕傲和「洋氣」的事。

「我記得我小時候坐我爸的車,就喜歡坐車子駕駛室旁邊的引擎蓋,尤其夏天的時候,像坐在‘加熱器’上面,一趟下來衣服褲子都打濕完,但又覺得坐在那兒威風得很。」陸欣欣說,後來,隨著車型一代代的更新,緩解夏季乘車困擾的空調車也開始普及。

父親退休後,受父親熏陶影響的陸欣欣,也在2004年進入了公交系統,成為了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南部公交的一名駕駛員,他當駕駛員的這段時間,重慶的路線越來越多,空調車也開始逐漸普及,開了5年多的公交車,他又轉型幕後,成為一名資訊員,開始進行路線勘測等工作。

也是這段時間,陸欣欣也深刻感受著公交轉向智能化的巨變。

陸欣欣說,從昔日傳統的售票模式到如今普及的無人售票、移動支付,公交車內的設施與服務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升級。如今,公交車輛也在向綠色環保、智能化方向發展,新能源公交車的廣泛投入使用,極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新能源汽車比之前的車好開太多,無論是方向盤還是車內助力都非常輕便,並且還無汙染、無噪音,提速不換擋非常方便。」陸欣欣表示,進入公交系統20年來,車型是越來越好,站點之間距離也在縮短,道路也越來越寬,除了公交出行之外,地鐵、出租車、私家車都四通八達,人們選擇出行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

經歷著變化的陸建國父子,工作、生活都發生了變化,但他們對公交的熱愛和關註從未減少,如今退休在家的陸建國,也總喜歡讓兒子帶著自己,坐公交車出行,看著車窗外的變化,用另一種方式感受城市的發展。

上遊新聞記者 譚旭 攝影 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