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漢服之都」 曹縣殘疾人的致富經

2024-05-31三農

近幾年,要問「國潮」之中哪個最火?漢服可謂產銷兩旺,屬於獨一檔的現象級事物。這種起源於宋朝的傳統服飾,不僅裝點了現代人的衣櫥,更覆寫了一個縣城的發展史。

從2019年開始,在山東曹縣,一場轉行潮悄然到來。往日打五金的,要開漢服店;姑娘嫁去外地的,也要回老家賣漢服。就連曹縣大集鎮的鎮長都說,現在鎮上住著400余名返鄉賣馬面裙的曹縣大學生,個個忙得腳不沾地。最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一個事,是曹縣一家原本做耳機的企業,都轉頭做起了馬面裙。

據統計,2023年曹縣漢服總銷售額超百億元,僅2024年1~3月漢服網上銷售額已達19.8億元,同比增長90.8%。曹縣當地的布料廠、制衣廠,成了最忙碌的工廠。因為漢服的再次「瘋狂」,殘疾人生產致富的新大門也徐徐開啟。

文 攝影丨【三月風】記者 白帆 王雨萌 吳麗君

來到曹縣安蔡樓鎮侯小廟村,幾乎踏進每一條村路,都能看到豎在道路兩側、各種大大小小的招牌,上面寫著「布藝裁剪」「布料加工制造」,在胡同口的直接寫「裁縫往裏走」,或者像侯玉同家,直接掛上企業名稱——曹縣夢幻情緣演出服飾有限公司。

侯玉同除了在村裏有自己的服裝加工廠,還在鎮上包下一層樓作為品牌漢服展示廳,吸引南來北往的經銷商上門。

在曹縣漢服圈,侯玉同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十五六歲就走南闖北推銷影樓背景布。1998年新婚不久,在前往武漢銷售的途中,一場車禍改變了侯玉同的人生軌跡。因為脊柱受傷,他從健全人變成了需要拄拐而行的殘疾人。侯玉同在床上躺了兩年,之後在院子裏面綁了兩根棍子重新練習行走。

一個曾經走街串巷賣服飾的人,面對年邁的雙親,新婚的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孩子,無論再多的磨難,都要打起精神。侯玉同在村裏開了個超市,維持生計。後來電商風起,淘寶網出現了,侯玉同覺得這是個學習機會,報名參加了曹縣殘聯舉辦的殘疾人電商培訓班,系統化學習電腦和網店知識後,自己開店主營演出服。村裏物流不發達,侯玉同就打車到縣城去發貨。從一開始一個小院幾個人,到現在蓋了1000多平方米的大廠房,十幾個工人每天忙著打包、發貨、裁剪、包裝、燙熨、壓褶,還發展了兩個合作工廠,生產演出服、秧歌服、拉丁舞服、廣場舞服、漢服……網上哪一類賣得火,侯玉同就往哪一類發展。近兩年馬面裙出圈,侯玉同推出了四五十款,甚至把國潮生意做到了海外。

作為總經理,侯玉同每天坐在電腦前運籌帷幄,「我的優勢是款式多,這邊能比我還多的,沒有!」仔細一數,一款馬面裙竟能做出七八個顏色,每天從廠房運往洛陽、西安等地的衣服至少有300多件,養活了不少當地做漢服生意的小店,也滿足了遊客穿漢服遊古城的心願。

采訪中,一通電話打到侯玉同手機,「嗯嗯好的,這個價格可以賣!」直播銷售給「老板」打電話,申請優惠價。侯玉同笑著說:「我現在簽了三個主播帶貨,銷售額快占到出貨的1/3了。」他決定在2024年把主播的數量擴充到10個人,為此侯玉同甚至把網店客服外包,專心抓營運。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在鎮上的一棟樓租下一整層,作為服裝展示點,南來北往的渠道商到了曹縣,很容易順著招牌進來看看,生意轉化率極高。

在漢服爆火以前,曹縣的服飾產業主要生產各式演出服。直至現在,曹縣也是全國最大的演出服生產基地,演出服銷售占全國市場的80%以上。自2008年起,隨著演出服線上上市場的熱銷,許多曹縣當地的生意人紛紛轉型投身演出服銷售行業,並向現代電商轉型漸進。

電子商務成本低,不需要出門,幾台電腦就可以做起生意,十分適合殘疾人創業。乘著電商東風致富,並把電商業務鉆研到極致的,曹縣竇堂村的李榮正算一個。

「叮咚,叮咚。」「三號機。」提示音和人工語音先後響起。

聲響如令下,李榮正話還沒說完,輪椅已經轉過去了。一只手點選著滑鼠,嘴巴湊近麥克風,一改平時淳樸豪爽的山東口音,「您好,在的親」,普通話標準而親切。

2015年,曹縣殘聯初次舉辦電商培訓班,殘疾人李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後來創業開店,全家人都成了專業客服

李榮正今年60歲,原本在建築工地做專案經理,44歲時因為操作煤氣罐不當發生爆炸,失去了雙腿和四根手指。事故發生後,他找過不少謀生的門路,但經濟收入都不高。2015年,一向頭腦靈活的李榮正參加了曹縣殘聯舉辦的電商培訓班,從開店、營運到客服對話,對網店經營進行了全面學習。

他是培訓班裏年紀最大的學生,但學得很快,培訓結束第二年,李榮正就開始創業,註冊自己的服飾公司,開起了網店,主要經營演出服飾。現在他的公司有50多個演出服款式,廠裏有十幾位員工,五六名殘疾員工。

除了日常的管理,李榮正最忙的工作就是做客服。之前將客服工作外包出去,但對方對產品不夠了解,回復不夠及時,會影響網店的銷售和評價,一家人便自己做。客服工作非常耗費心力,一般來說要在6秒內回復訊息,顧客流失率才能降到最低。李榮正和家人幾班倒,從早到晚守著電腦和手機,睡前最後一件事、醒來第一件事都是回復顧客的訊息。時間久了,他也摸清了客戶下單的規律,「新疆地區經常是晚上12點左右買東西,東部沿海地區清晨五六點就開始咨詢產品。」所以每天線上的時間必須足夠長。

從早到晚,李榮正家裏的電腦和手機不間斷地響,隨時隨地回復幾乎成了家人共同的肌肉記憶。好的客戶服務也換來了好的店鋪效益。一個上午,李榮正就收到200多個訂單。平時每天要發走三四百件快遞,日均銷售額在幾千至幾萬塊不等。2023年,李榮正的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他也成了曹縣殘疾人創業的典型之一。

為了改善營商環境、引導電商產業發展,近年來,曹縣規劃建設了數碼經濟產業園和農村電商產業示範片區,產業發展日益規範、規模日益壯大,電商經濟幾乎滲透曹縣人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曹縣人對服飾、電商產業也有了更切身的認識和情感。在農村,墻壁上隨處可見「網上開店賣天下,電商服飾富萬家」的標語,實際上是曹縣人經商致富的真實寫照,這其中,也包括一大批經由服飾、電商產業就業、受益的普通殘疾人。

曹縣德俊服飾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前身是一家福利工廠,在種種原因下,戴德江作為管理者接手,開始了上海、曹縣兩邊跑的生活。

▲從上海來到曹縣、接手服裝福利工廠的戴德江(前排左四)發現,曹縣的服裝產業鏈上下遊齊全,非常適合殘疾人長期在廠從事服裝加工,提高收入。

1998年,戴德江還在上海的一家襯衫工廠裏打工,踩縫紉機和熨燙衣服是他的主要工作,幹了一年多,聰明勤奮的戴德江深得老板賞識,得到了外出跑業務的機會,一來二去,結識的人越來越多。2004年,戴德江靠多年經驗和敢闖敢拼的勁頭在上海開了家小服裝公司。2010年,一筆大訂單上門,礙於公司生產能力有限,戴德江透過一位朋友把剩余訂單發到曹縣的一家服裝廠。為了盯生產進度,他來到曹縣與這片土地結下緣分。

從「魔都」到山東西南部的小縣城,完全不同的營商環境和人力資源,讓戴德江適應了好一陣,但他極其看重曹縣服裝加工完整的產業鏈。「剛來曹縣時,數碼印花、刺繡在這還不能實作,必須把貨發到南方。現在隨處可以做,包裝袋廠、橡皮筋廠都開到曹縣了,原來訂個包裝袋、搞個花型,來回南方一個禮拜也搞不定樣品,現在當天就能在曹縣出樣品。」對於商人戴德江來說,這些細碎的東西為整個生產流程中節約了不少成本,對於公司營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由於前身是福利工廠的緣故,戴德江接手的公司是當地有名的助殘企業。截至目前,戴德江管理著60多人的團隊,其中有殘疾員工22人,薪金每月在1700元到5000元不等,公司為其繳納五險。

德俊服飾有限公司一直是當地有名的助殘企業。截至目前,戴德江管理著60多人的團隊,其中殘疾員工22人,薪金每月在1700元到5000元不等,公司為其繳納五險。

作為管理者,戴德江剛接手時發現一些殘疾人經常請假,尤其是聾人員工,為了更好地管理,戴德江在辦公室安排了懂手語的員工,並且定期組織殘疾員工一起開會聊天,了解大家的需求。從維護衛生間環境衛生到心理疏導、發放節日福利,包括助殘日等一些殘疾人節日時的特殊關照,戴德江希望每位員工都能在這個環境裏獲得平等的機會、待遇。目前在職的22位殘疾員工已經成長為核心人員,在各自崗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年輕的不到30歲,工齡最長的從福利工廠一路優勝劣汰下來,已經待了15年。

曹縣德俊服飾有限公司位於曹縣孫老家鎮李集村,這裏前後左右都是服裝廠,對於戴德江來說,同行多不見得是壞事,「我是到曹縣以後,才意識到只有誰更完善、誰給員工的待遇福利更好,誰的企業才能營運得更長久,大家不管競爭也好、互補也好,都是產業鏈的一部份,既然身在曹縣,對我們來說就是好事。」

在曹縣大集鎮,門面房鮮有空置。布料銷售、服裝制版、剪裁縫制、數碼印花、快遞物流等商鋪密密麻麻,綿延數公裏。得益於十多年的演出服產業發展,曹縣以中小企業為單元,形成了精細完備的市場分工。

▲趙西勝(左)和妻子都是曹縣的殘疾人,他們的企業以生產演出服為主,前幾年中國殘聯的領導曾走訪他家,鼓勵他進一步擴大生產,實作脫貧。

曹縣常住人口超過135萬,是山東人口最多的縣之一,曾是山東勞務輸出第一大縣。十幾年前,村民帶著生產的影樓服、表演服等四處奔走推銷,雖然有一定銷路,但市場份額不高,直到不經意間開啟電商的大門,服裝產業迅速崛起。

2015年,曹縣殘聯註意到市場變化,考慮到電商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決心聘請當地電商老師,對有意願參與電商的部份殘疾人進行培訓。兩周內,30余名殘疾人來到縣特教學校同吃同住,食宿費、資料費及專業教師授課費等全部由縣殘聯負擔,第一期培訓班順利起步,從此舉辦培訓班成為曹縣殘聯每年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培訓之外,殘聯還提供實實在在的鼓勵——對註冊營業執照開店的殘疾人學員,並且半年內有交易記錄的獎勵2000元,2016年就有40多戶領到了這筆補貼。

在多重幫扶之下,越來越多的曹縣殘疾人忙碌在代發貨、控制生產流程、客服服務、直播賣貨等多個產銷環節之中,在曹縣這片電商產業的田野裏紮下了根。

一位位殘疾人憑借奮鬥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既是殘疾人創業幹事能力的寫照,也是曹縣電商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側寫。曹縣漢服的故事,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故事,也是文化與經濟共生共榮的故事。電商培訓賦新能,助農增收促振興。在城鎮,在鄉村,新的故事仍在譜寫。

來源:中國殘疾人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