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江蘇沿海灘塗愈發嚴重,未來能否形成陸地,增加國土面積?

2024-02-12三農

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選右上角的「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沿海灘塗面積為2268.5萬畝,其中單是江蘇的灘塗面積就占了四分之一,並且還在以每年近兩萬畝的速率自然擴大。

但是,沿海灘塗是鹽堿地,不適合農作物生存,還會導致優良深水港無法形成。

那麽要怎麽樣利用這些沿海灘塗?可以用來填海造陸,增加國土面積嗎?

江蘇大面積沿海灘塗如何形成?

簡單來講,灘塗就是陸地和海洋之間的過渡地帶,灘塗是濕地的一種,灘塗同時具備陸地跟海洋兩個系統的特征。

在潮汐的作用下,灘塗有時候會被海水淹沒,有時候又會直接裸露出來。

沿海灘塗就像是一個矛盾集合體,它有著大量營養物質。

無論是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攜帶的營養物質,還是海水帶來的營養物質,都會在地勢平緩的灘塗沈積下來。

可在海水的常年浸泡下,沿海灘塗鹽堿化非常嚴重。

因此,對於這些沿海灘塗,周邊民眾可謂是「又愛又恨」,但是為什麽江蘇會形成如此大面積的沿海灘塗?

首先,江蘇沿海地勢平坦,有利於泥沙沈積。

除了北部連雲港市的雲台山之外,江蘇沿海地區都屬於平原,地形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起伏,大多地區的海拔在5米以內。

但是,除了要有平緩的地形之外,還需要有「泥沙」,這些泥沙又是從哪來的呢?其實主要來自我們的兩條母親河。

長江和黃海在江蘇沿海交匯,長江帶來的泥沙會在這裏沈積。

過去黃河有過多次改道、南流,有時候會「奪淮入海」,即跟著淮河一起入海,這會帶來大量泥沙。

久而久之,這裏就形成大面積的沿海灘塗。

江蘇沿海氣候比較濕潤,降雨也會帶來一部份泥沙。

與此同時,漲潮、退潮會不斷沖刷泥沙,不斷塑造沿海灘塗的形態。

也就是說,隨著越來越多泥沙沈積,沿海灘塗的面積會不斷擴大,但是能不能用來填海造陸呢?

要知道現在單是一條黃河,每年就可以在黃河三角洲填海造陸1萬畝土地,可見含沙量多的河流本身就有填海造陸的能力。

加上借助一些現代的填海造陸技術,在江蘇沿海灘塗填海造陸肯定不成問題。

但關鍵的問題在於,是否有必要填海造陸?可不可以透過填海造陸增加國土面積?

是否有必要在沿海灘塗填海造陸?

答案是有必要,只是不是為了住人或者增加國土面積,

現在像荷蘭等國家都在填海造陸,這些國家大多都面臨地少人多的問題,但是中國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至於透過填海造陸增加國土面積,這不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對於江蘇來講,這個省份更加關註的是有沒有優良的深水港。

江蘇是經濟大省,又是沿海省份,本身在國際貿易方面就占據一定優勢。

但這些沿海灘塗的存在,導致江蘇痛失「天然深水港」。

尤其是在蘇北地區,只有一個連雲港港口。

而江蘇鹽城有長達582公裏長的海岸線,結果卻沒有多少大型港口,這在沿海省市中非常少見。

一般來講,上乘的天然深水港主要具備兩個條件,分別是靠海和臨山。

當山峰一部份沒入水中時,船只相當於停靠在山腰,山腰跟海面幾乎是垂直的,有利於船只停靠和躲避風浪。

但是江蘇北部的海底不深,沿海灘塗是低窪濕地,並且沿海灘塗面積還在不斷擴大,這並不適合建設大型港口。

在這種條件的限制下,江蘇一些本身靠海的城市卻比較難發展海洋經濟。

過去為了能夠有港口停靠,江蘇還跟上海借了幾個小島,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加上現在的船只越來越大,對深水港的需求也變大了,這使得蘇北地區越發迫切想要擁有更多優良深水港,因此江蘇開始將目光轉向沿海灘塗填海造陸。

事實上,就蘇北地區的海岸線而言,也不是完全沒有建設深水港的條件。

以前是技術比較有限,很難在蘇北沿海地區發現深水水槽。

像南通的洋口港、鹽城的大豐港,這些港口不靠山,但是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還是有深水水槽的。

因此,可以透過吹填等技術,在沿海灘塗填海造陸,直接把陸地延伸到深水水槽。

也可以找個合適的地方建設人工島,然後利用架橋將人工島跟陸地連線起來。

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困擾蘇北多年的缺乏深水港問題,還間接增加了國土面積,可見該計劃之偉大。

但是,除了填海造陸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開發沿海灘塗的渠道?

沿海灘塗的出路在哪裏?

自古以來,沿海居民對灘塗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圍墾造田」,即直接將沿海灘塗改造成農田。

沿海灘塗改造成為農田不僅能夠解決一部份沿海居民的生計,還可以緩解人均耕地不足的問題。

耕地是生產糧食的基礎,但中國的耕地家底並不豐厚。

2019年,全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與10年前相比,整整少了1.13億畝。

除了耕地面積縮小之外,有超過一半的耕地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

這些地方種植水稻等農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總體來說就是靠老天爺的心情吃飯。

中國耕地面積占據全球耕地總面積的9%,然後這樣的耕地要養活全球20%左右的人。

而江蘇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7畝,還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可見,能否開發利用沿海灘塗開展農業生產對江蘇至關重要。

過去沿海居民通常會直接將沿海灘塗圈起來,但是這種做法不是那麽考慮。

結果在離開海水之後,沿海灘塗中的鹽分會被海水蒸發,這反而導致沿海灘塗的鹽堿度迅速上升,導致它變得更加不適合耕作。

因此,科研人員不斷創新改造鹽堿地的方法,還生產出了土壤改良劑等可以加快速度改造鹽堿地的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自建國以來,江蘇透過改造灘塗而形成的農業用地達到231萬畝,其中有90多萬畝是耕地。

最近十幾年,除了透過改造等對沿海灘塗的鹽堿問題進行治理之外,江蘇還在沿海灘塗嘗試種植海水稻。

最初由於沿海灘塗大多數土地的含鹽量在6.8%-26.6%(一般高於0.1%就是鹽堿地),因此種植水稻的收成很不樂觀。

但是在種植海水稻之後,一些沿海灘塗的水稻畝產已經可以達到400公斤。

除了水稻收成大振幅提升之外,種植的品種質素也越來越好。

比如,江蘇鹽城已經在一些灘塗種上備受歡迎的「南粳9108」,這種品種的畝產大多都在375公斤以上。

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還會在鹽堿地種植大量品種的水稻,然後從中篩選出耐鹽堿性更好、產量更高的品種。

除此之外,新能源產業也開始在江蘇沿海灘塗上紮根。

如今江蘇很多沿海灘塗已經形成灘塗綜合利用開發區,除了用於農業生產之外,還可以用於風力發電、光伏發電。

一般沿海灘塗在上面空中部份安裝發電機,地下還可以用來搞水產養殖,這種產業模式是立體化的,將有限的空間跟資源利用到了極致。

還有沿海地區還可以利用獨特的灘塗風光,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漁村遊、觀鳥遊等旅遊專案,形成具有沿海灘塗特色的旅遊業。

顯而易見,沿海灘塗有很大的挖掘、開發空間,但是考慮到沿海灘塗環境的特殊性,在利用時必須特別重視環保問題。

參考文獻:

人民網:江蘇:鹽堿地上催生稻香麥浪

新華網:江蘇東台:「風光漁」互補構建生態灘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