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同樣都是中國的種子,為何美國種出的水稻,畝產要比中國高?

2024-01-30三農

圖文|青梅侃史

編輯|青梅侃史

論起水稻的歷史,沒有哪一個國家比得上中國,至今已經種植了數千年之久,但在2021年,美國平均畝產1152公斤,而中國才948公斤。

可奇怪的是,中國不是水稻產量最大的國家嗎,為什麽畝產還不如美國呢?難道是中國的水稻品種不如美國嗎?

其實水稻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盡管美國水稻總產量遠低於中國,但其平均畝產量卻高出中國約20%,這主要是由於兩國在水稻種植規模、地形條件和機械化水平等方面的差異。

從種植面積來看,2021年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約為3000萬公頃,而美國僅為102萬公頃,約占中國的3.4%。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需要大量水稻供應國內消費,因此種植面積遠高於美國。 據統計,中國每年消費稻谷近2億噸,人均消費約150公斤,而美國人平均每年只消費4.5公斤大米。

同時中國地形地貌復雜,山區面積廣闊,適宜水稻生長的平原較少,這限制了開展規模化種植。而美國中西部廣袤的平原面積就占全國五分之一,大片平原可供選擇適宜作物種植。

不僅如此,中國南方氣候溫暖濕潤,光熱資源豐富,種植密度高,而東北地區夏季短,僅能單季種植,難以實作高產。

此外中國70%以上地區為山地丘陵,地形復雜導致機械化難度大。相比之下,美國主要水稻產區中南部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光照時間充足,這些條件都利於水稻快速生長。 與中國分散零星的小塊田不同,美國的大田塊有利於機械化作業,這是中國大部份地區難以實作的。

在機械化方面,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僅達69%,主要仍依賴人工插秧、人工收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量。而美國80%以上的稻田面積實作了飛機、無人機機械播種,全程機械化種植不僅效率高,也減少了人工操作帶來的損失。

同時,美國水稻品種選擇廣泛,並與市場需求高度匹配,如長粒型品種米質優良適合出口。中國主要以中短粒型品種為主,無法滿足部份消費者對大粒米的追求。在抗逆性方面,美國育種了抗旱、抗熱的新品種,增強了水稻的環境適應力。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雜交水稻還是從中國引進的。

1979年,美國圓環種子公司從中國引進三個雜交水稻品種進行試播,結果畝產比美國優良品種高165%-180%,美國人稱它為「東方魔稻」。

第二年,中美兩國簽署了一項關於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的技術轉讓協定,中國派出專家赴美進行技術轉讓,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最為關鍵的是,直到現在美國每年種植的雜交水稻都有60萬公頃,相當於總種植比例的60%。

所以從品種上來說,中國和美國的差別並不大。

可能中國水稻平均畝產量目前達不到美國的水準,但中國的最大單產可不低,尤其是河北矽谷農業大學的雜交水稻,畝產達到了1326.77公斤,直接創造了水稻種植最高記錄。

不僅如此,為提高水稻平均畝產量,中國正在推廣一種「品種培育+配套技術」的高產模式。作為世界水稻種源國,中國積澱了悠久的水稻栽培歷史,擁有豐富的水稻品種資源。

要知道,中國現有25種野生稻,其中四倍體水稻天然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雜種優勢。

2021年,江蘇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聯合南京農業大學,在【分子植物育種】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提出快速馴化四倍體野生稻的方法,大大縮短了馴化時間,使四倍體新稻種的培育速度顯著加快。

這為中國水稻育種註入了強心針,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培育出適應力更強、抗逆性更好的高產水稻新品種。

除四倍體水稻外,專家還在持續最佳化已有商業化水稻品種的相關性狀,如穗長、穗數、粒數等,以適應機械化智能化栽培新要求。

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新增超高產水稻品種30個以上。這些高產新品種的選育育,將進一步鞏固中國水稻生產大國的地位。

另外,水稻高產的實作,離不開先進的栽培技術支持。20世紀50-60年代,中國水稻平均每公頃僅結240-225萬穗,每穗粒數也較少。

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專家歸納總結出「三黃三黑」高產技術體系,透過合理控制分蘗、返青、灌漿等關鍵期管理,顯著提高了水稻的孕穗率、結實率和千粒重。

針對不同品種和增產環境,各地還制定出了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體系。 例如華中地區的「稠苗移栽法」,使橘薯炒米類水稻畝產突破900公斤,南方早熟型稻區的「早插秧育秧」技術,帶動單季稻平均畝產提高10%以上。

為加速高產水稻技術在生產大面積的推廣和套用,農業農村部啟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和高效水稻生產功能區建設。

在主產區和重點縣選擇建立了一批萬畝、千畝高產水稻生產功能區,進行高產栽培技術與優良品種的配套示範。2020年,示範區平均畝產達1039公斤,同期全國平均水平814公斤,增產28.6%,這為農民增收提供了直接的示範帶動作用。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但人均可耕地面積較低。透過持續推廣適合本土條件的高產水稻新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實作平均畝產的穩步提高,對中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不管怎麽說,中美兩國的水稻生產各有所長,不能只看表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