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原來新疆「海鮮」只是順帶,新疆海鮮背後,有一盤大棋!

2024-07-08三農

說到新疆,您能想起來的都有啥?沙漠?葡萄乾?哈密瓜?估計這一切都和缺水有關吧。沒錯,新疆平均海拔達000多米,似乎是個命裏就缺水的地方。從地形來看,北面南面都是山,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讓這裏降雨少卻蒸發量大,是個天然的氣候幹旱的地區。

根據一份【2020年中國水資源公報】的數據,在2020年新疆年降雨141.7毫米,是全國降雨量的五分之一。可這裏的沙漠面積就有42.3萬平方公裏,占了全國沙漠面積的接近6成。鹽漬化土地占了全國鹽漬化土地面積的4成多。

即便土地貧瘠,不宜耕種面積很大,但不容否認的是新疆是中國棉花、葡萄、紅棗、甜瓜的重要產地。有多重要呢?紅棗的產量能占全國產量的一半,甜瓜、葡萄的產量也是全國領先,而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在全國絕對是第一。

於是,新疆的印象就成了這樣,沙漠、鹽堿地很多,可用耕地很少且缺水。但現在這一固執的印象可以改變了,因為新疆很大,面積166萬多平方公裏。如果換在歐洲的話,這可是3個法國,5個意大利,7個英國的面積。即便換在亞洲,也是4個日本或者16個南韓的大小。

如此廣大的面積,沙漠和鹽堿地確實很大,但也存在更大面積的水域和綠洲。在這裏,還有很多大河。例如中國第一大內流河塔裏木河,水域面積102平方公裏。伊犁河,水域面積5.6平方公裏。開都河,擁有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吞吐湖。另外還有別的省份所沒有的充足光照時間和晝夜溫差,這樣,只要靠近水系和湖泊,水產養殖是絕對能夠搞起來的。

可新疆卻存在著大量荒漠化的鹽堿地,於是就有科學工作者打起了向鹽堿地要海鮮的主意。尤其是在當前日本沒臉沒皮向海洋傾倒核廢水的背景下,保障海鮮的食品安全,更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在新疆西部的紅旗農場,是一片高鹽堿化的泥澤。在這裏的鹽堿化程度簡直和海洋相比除了水少,別無二致。科學家在這裏放棄了把鹽堿地變土地的做法,而是直接把鹽堿地變成「人造海」。透過投放海洋微量元素以及培植菌類等,紅旗農場當前已經成功在人造海中養殖成功了羅非魚、石斑魚、南美白對蝦、鮑魚以及龍蝦等各種「海鮮」。

當然,新疆各地的鹽堿化程度高低各有不同,各地的降雨情況也各有千秋,經驗在某個地區的成功,不能作為另一個地區推廣的依據。像是羅布泊流域,就不適合養殖紅旗農場的海鮮。在新疆向鹽堿地要魚蝦蟹的時候,羅布泊發現了一種適合自己的品種,那就是「祖籍」香港的奶油蟹。這種奶油蟹生活在淡水和鹹水之間,正適合羅布泊的水域情況。並且因為沙漠地區的溫度比起珠江流域更高,所以在羅布泊地區長大的奶油蟹,反而比原產地的品種上市時間更早。

其實在新疆,養殖海鮮只是改造鹽堿地和治理荒漠化的「順便」行為。在養殖海鮮的同時,新疆也在重新塑造綠洲。像是毛烏素沙漠,經過幾十年的植樹造林現今已經消失,而原本已經幾乎消失的塔裏木河,也在「輸水」後重現生機。

新疆的海鮮,您是否準備好要在今年秋季嘗嘗鮮呢?歡迎留言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