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深耕農業 揮灑青春——記市人大代表陸多紅

2024-01-12三農

水上樂園、迷宮賽道、研學科普基地……走進葉集區三元鎮橋元村,一幅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基地圖映入眼簾。而基地負責人正是市人大代表、葉集區共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多紅。

2012年7月,陸多紅從安徽農業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省植保站、加拿大龍燈集團工作。2014年春,陸多紅回到家鄉三元鎮開始做農業方面的調研,他發現當地的農技服務人員年齡斷層,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農產品效益低。於是,他對癥下藥,提出「全程化安全保姆」式理念,建立一套從銷售到技術服務,再到產量驗收的全程跟蹤服務機制,建立大戶檔案,走進田間地頭,運用所學農業專業知識,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確保農作物豐產豐收。那一年,陸多紅成立了葉集區共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把自己的「鴻鵠之誌」種在了家鄉的土壤裏。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138+N」等一系列助農惠農政策,讓農業企業迎來了新機遇。2020年,陸多紅先後投建育秧工廠、溫室大棚、蔬菜育苗基地、千畝稻蝦示範基地等專案,負責2.5萬畝土地的農事全程化服務,成功打造「六安市綜合性農事服務中心」。2021年,他再一次先試先行,以蝦稻產業為主導打造「共創蝦稻三產融合示範園」,建立集研學教育、親子樂園、農事體驗、高標準稻蝦養殖示範園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

創業之余,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陸多紅十分關註三農,先後提出了【關於高標準農田整治的建議】【關於2022年水稻收購市場保障的建議】【關於銜接資金用於村集體經濟建設的建議】【關於推進秋種進度的建議】等意見建議。

陸多紅認為,一個地方的產業要想做大做強,一定是在一到兩個主產業發展之上形成配套發展、鏈式發展,不在於多而散、小而不強。為此,他建議,要根據每個村的實際情況和產業特點,謀劃產業,整合資源,帶動農民參與;要以協會或者其他形式形成「產業聯盟」,打造農業產業集群,走品牌化的路子;要在有限的鄉土人才中,透過人才內容、專業定位與產業發展節點相結合,做到本地人才利用最大化、價值實作最大化。

「在農村的這片沃土上我找到了我的價值,在代表的身份裏我知道我應該做些什麽。」陸多紅表示,他將繼續立足農村,發揮專業特長,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記者 黃雪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