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新」花怒放!福州這個千年花卉小鎮花香年味濃

2024-01-16三農

N海都全媒體記者 吳雪薇 劉錦涵 文/圖

春節的腳步臨近,喜慶的「年味兒」漸濃。除了豐富的年貨,紅火的各色春聯年畫,必不可少的,還有一盆年宵花。而論起買年宵花的去處,則要說起位列「中國十大花鄉」之一的倉山區建新鎮。近日,海都記者來到福州倉山區建新花卉產業園,追尋福州「花鄉」的故事。

閩江沃土

灌溉小鎮千年花香

福州曾有「金山、建新、左海、鰲峰」四大花市,承載了不少老福州人兒時的美好記憶,但說起其中的佼佼者,建新花市當屬第一。作為福建省花卉產業的重要產區,閩江與烏龍江在此交界,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壤松軟、肥沃,按照老建新人的話說,「扁擔插下都會活」。如此地利就像是「老天賞飯吃」,由此,建新鎮位列「福建省三大花鄉」之一,也是中國著名花木之鄉。

原建新花卉市場全景圖

建新鎮的花卉種植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據【建新誌】記載,建新鎮種花,始於唐而盛於明。到了明清時期,建新鎮就有許多花農受雇於教堂或在國外從事花工職業;到清乾隆年間,建新雁濱村的清龍商號,經營的香花和觀賞花卉、苗木、盆景等已經遠銷蘇州、上海、天津等地。聞名全國的著名花種有建蘭、木蘭、金粟蘭、茶花等。

在上個世紀末,老福州人談起印象中的建新花卉,建中百花場是繞不開的記憶。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建中百花場,選址於福州倉山區建新鎮上雁村。據資料記載,1958年,由雁濱村八戶花農合辦起了建中百花場,到了1965年,建中百花場的花地面積已經達到287畝,除培育果苗、綠化苗外,還種植各種花卉、制作盆景等,花農也從蘇州、揚州等地引進花種,遠銷京津滬等十幾個省市。20世紀60年代是建中百花場最興盛的時期,花場固定工加臨時工就有幾百人,花卉盆景品種達到幾千種,年收入有一兩億元。到1981年,原建新苗圃場被改建為建新園藝場,建新鎮花卉業進入快速發展。80年代末,全鎮花卉生產形成規模經營,有在冊花卉企業28家,栽培面積達4100畝,其中個體花卉栽培園圃近百個。

種花傳統

經營代代幸福生活

建新花卉商戶「金枝園藝」的主人,老花農王金枝,自上世紀80年代從閩侯嫁到建新鎮以來,就紮根在此。王金枝的夫家自祖上就開始種花,她嫁過來之後也接過家中重擔,繼續著這個芳香的事業:「女孩子哪有不喜歡花的呢?」在王金枝的回憶中,20世紀80年代的建新鎮處處鳥語花香,遍植茉莉花與白玉蘭:「原來的鎮上到處都是池塘,邊上還種著荔枝樹、番石榴、福橘,還有成片的稻谷,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她的女兒也耳濡目染,大學畢業後就接續了母親的事業,還為之前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深造,跟隨花卉專家林聲春學習盆栽組合造景。

以淡雅的花卉裝飾家居,也是建新花卉的產業範疇

而今,王金枝家的生意涉及了花卉銷售、園林景觀工程、室內綠植軟裝等園林產業的多個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而她與無數像她這樣「祖傳」種花的花卉商戶曾「駐紮」的建新花市,如今已發展為福州規模最大的花卉產業園,依舊吸引著無數福州人來此選購花卉。福建華威建新花卉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春芳向記者介紹,與老花市‘前商鋪,後苗圃’的經營模式不同,如今產業園主要承載花卉交易的功能,苗圃種植則遷移到閩侯、旗山等市區周邊,「但建新鎮這裏依然保留了最為濃郁的花卉銷售氛圍。」

花卉創新

裝扮人們的新生活

喜慶的冬青深受市民喜愛

垂絲茉莉成為福州人的年宵花新寵

春節將至,建新鎮的花卉銷售旺季又將來臨。除了蝴蝶蘭、冬青、水仙花這些老牌爆款,垂絲茉莉、澳洲杉等花卉也正成為福州人的年宵花新寵,勤勞的商戶們早已備足了貨。「兩個月的年宵花銷售季,是一年中建新鎮花卉銷售最旺的季節,也是很多賣花商戶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曾春芳說。

將花卉融入家居生活

時代在變,建新的花卉設計也在創新。在商鋪一間間明亮的玻璃房內,傳統花卉與多肉、山石結合,形成盆栽造景,正成為建新年宵花的潮流新趨勢。而在花卉銷售旺季之外,不少商戶也承接花卉與山石園林設計相結合,或者融入生活場景的室內綠植設計,希望透過不停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趣味,也持續為建新鎮的花農與商戶們帶來新商機。

編輯:小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