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點贊|雲南省農文旅融合發展參考案例——曲靖市宣威市東山鎮芙蓉村

2024-03-29三農

曲靖市宣威市東山鎮芙蓉村

一、基本情況和成效

東山鎮芙蓉村地處烏蒙山系東山之巔,地理風貌特殊,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地勢平坦,旅遊資源豐富,景區景點獨特,人文歷史豐厚,被譽為宣威城市的「後花園」,烏蒙山上「一枝花」。國土面積13.9平方公裏,轄7個村民小組461戶1440人,其中彜族人口1196人,占總人口的83%,是典型的少數民族村。

近年來,東山鎮狠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透過專案整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式籌措資金,積極打造芙蓉彜族特色農旅融合村寨,以點帶面,為全鎮鄉村振興提供示範引領樣板。2021年,芙蓉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先後被評為雲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示範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級生態文化村。

二、主要做法

(一)豐富彜族文化活動體驗。 利用傳統節日和農閑時節舉辦農民運動會、農民豐收節、廣場舞比賽、山歌比賽等活動。以每年舉辦大型火把節為契機,適時舉辦小型火把節,延伸至「天天火把節」,不斷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廣大遊客。挖掘利用祭龍樹、祭火神、安土司等民族特色文化,推動民族特色旅遊蓬勃發展。充分發揮彜族同胞能歌善舞技藝特長,成立村業余文藝演出隊,創作一批文藝精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遊客文化體驗;著力培養文藝人才,壯大工作隊伍,選派愛好者積極參加市裏組織的舞蹈培訓,聘請專業舞蹈老師進行教學,在全村掀起民族舞蹈學習熱潮;在學校開設彜語、彜族舞蹈、禮儀禮節等課程,弘揚彜族特色文化。

(二)做強芙蓉彜繡品牌。 結合本地特色,突出芙蓉村「一村一品」建設,大力發展芙蓉彜繡產業,做強芙蓉彜繡品牌,探索「黨建+企業+合作社」模式,2016年7月成立彜族刺繡專業合作社,組織村民制作彜繡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實作品質與銷量雙提升,拓寬富民增收渠道。曾經只在村間縫縫補補的刺繡技藝,繡出了讓彜繡文化走出大山的錦繡路。組織本村人員外出學習彜繡技藝,不斷提升產品精美度和文化內涵。積極申報彜繡非遺傳承人,本地村民李穩存被評選為宣威市級彜繡技藝傳承人、曲靖市級彜繡傳承人。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以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為目標,以環境整治為重點,推進特色村寨基礎設施建設,做足「特」字文章,提升彜族韻味,突出彜族文化氛圍。重點推動道路硬化、旅遊公廁建設、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以彜族文化為核心,建成芙蓉彜族特色民居安置點、太陽歷廣場、鬥牛場、遊客接待中心、小石林觀光步道、星星露營地等設施,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服務功能。

(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在芙蓉村內投資建立一個火腿傳統莊園,圍繞火腿傳統莊園專案的建設從人居環境、兩汙治理著手,對村內傳統民居進行針對性改造。結合彜族民俗文化,統籌協調村民閑置土地、房屋、閑置資金等資源,和村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特色民宿、生豬養殖、火腿加工、彜族文創產品研發、精品伴手禮、火腿特色餐飲產業等特殊產業。推廣萬壽菊種植,植入觀光觀賞功能。以農業為核心,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農產品深加工業,深度開發鄉村旅遊、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服務業,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三、經驗啟示

(一)發揮特長,積極轉化。 充分發揮芙蓉村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的優勢條件,將傳承繁榮彜族文化與發展旅遊產業、增加群眾收入相結合,相互推動,相互促進,摸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路子——發展彜族特色文化旅遊,建立精品旅遊彜寨。

(二)節慶牽引,創新發展。 自2009年以來,先後在芙蓉村內舉辦了彜族火把節、宣威市火腿美食文化節、音樂節、鬥牛賽、秘境芙蓉露營體驗等特色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遊客接待量逐年遞增。

(三)產業帶動,促進增收。 興建「彜繡坊」特色工藝品等扶貧車間,投入資金50萬元,購置器材10台,組建成立芙蓉「彜繡坊」,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守婦女等參與,年產值純收入達60萬元。農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將生態、文化、政策和社會各方面資源實實在在地轉化為經濟資源,帶動村民、村集體增收和人居環境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來源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