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麥收尾聲!產量價格雙降,農戶選擇:囤糧自食,不賣?

2024-06-06三農

金風送爽爽,麥浪翻滾。盡管今年小麥收獲基本告一段落,但河南這片熱土卻沒有絲毫的喜悅之情。相反,一股悵然若失、憾然重重的情緒在當地彌漫開來。原來,今年小麥不僅產量一般,價格也不太理想,讓不少農戶一籌莫展,犯了愁。在他們眼中,糧食就像自身的"命根子"一般,哪能就這樣無可奈何地賣掉?於是一個看似"瘋狂"的做法應運而生——不賣了,統統囤起來自己吃!看來當年"吃自己的畝分田"的日子還要重來啦!

要說起這事,就不得不從河南今年的小麥生產情況說起。作為全國小麥產量的"策源地",河南省小麥在今年的收獲期可謂是"一場遭遇戰"。

一方面,從5月開始的旱情讓小麥產量大受影響。眼見著田間的麥浪漸漸矮了身子,農戶們的心也一起垮了下來。對比前年那個大豐收年份,今年的畝產量只有900斤出頭,可比前年的1300斤少了許多。

另一方面,進入6月後小麥價格又一路走低。基層農村的糧食收購點,從6月初就一直將小麥的收購價格固定在1.2元/斤,這在當地可謂是相當低的水平了。畢竟,去年雨水過多影響收成,小麥都發了芽,遭了滑鐵盧,尚且有0.7-0.8元/斤的價格;而前年受天氣眷顧,不僅產量高達1300斤/畝,價格還高達1.58元/斤,當時一畝地的收入能超過2000元,對農戶來說可是筆不菲的收入。

面對著既不高的產量,又不太理想的價格,很多農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要麽就這樣出手,眼睜睜看著血本無歸;要麽選擇囤糧待價而沽,只是囤糧這事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卻頗有難度。

不過,對於我采訪的當地村民高大爺來說,他已經下定決心,今年的900斤小麥統統不賣了,直接曬幹後存進了家裏的糧倉!"今年的小麥就不打算賣了,囤起來留著自己吃吧。"高大爺說,"900斤的產量,夠一家人一年吃的了。直接拉到面粉廠,自己種的小麥吃著也放心。"

原來,在高大爺看來,囤糧自食不僅能省下買面粉的錢,更重要的是吃自己種的糧食,吃著心裏也踏實。去年由於遭遇"爛場雨",小麥都發了芽,他家什麽都沒留,平時吃的面粉也都是從外面買的。如今終於有了個好年景,他當然得好好把握住了。更何況,如果農民都不種地了,那還能叫農民嗎?"

高大爺這番話著實讓人醍醐灌頂。對於作為一代農民來說,土地就是自己永遠的家園和根基。不種地難道就活不下去了嗎?當然不是。但如果真的選擇了這條路,恐怕就會讓"農民"這兩個字,從此失去了它應有的內涵和意義。

由此看來,高大爺及很多當地村民們的想法,其實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出於基本生活的需求,更多的則是出於對農民這個行當的一種執念和堅持。在他們看來,哪怕只剩下一畝三分地,也一定要自己親自去耕種才算是名副其實的農民。不賣糧只是他們表達這種執著的一種方式而已。

相比之下,現在有些地方的"舍家走人"現象,著實讓人有些擔憂。比如,在一些戶籍人口持續減少,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的農村,出現了大量閑置的耕地和空心村的情況。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整個村莊無人耕種的情況。這不啻於是在親手掐滅了鄉村文明的"生命之源"。所以在一片聲音高呼要振興鄉村、重振農村這個行當之時,高大爺們的堅守之心著實讓人感動,也讓人充滿希望。

如果說傳統農耕文化是指一代又一代人對土地那份樸素而執著的熱愛與堅守,那高大爺們無疑就是這種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和踐行者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對於一個真正的農民來說,或許會經歷一時的困難和仿徨,但永遠不應該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是要對自己的那份耕作之心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和追求。正是這些遍布在全國各地的"高大爺",才能真正將中華農耕文明這座宏偉的長城築起,點點滴滴匯聚成永不幹涸的永恒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