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三池兩壩」尾水生態化處理,花都赤坭鎮漁業加速綠色轉型

2024-03-26三農

綠色,是高質素發展的鮮明底色。花都區赤坭鎮作為漁業大鎮,天然水域廣布,有超過3萬畝魚塘,淡水養殖年產量超4.2萬斤,是漁業養殖的重要產區。對於產業而言,加快綠色、低碳、高效轉型發展是必由之路。

據悉,由中央財政專項補助,涵蓋2181畝的集中連片內陸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示範基地選址於赤坭鎮門口坑村,透過種植養殖模式創新,引進推廣新技術,正加速推進赤坭漁業由生產型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迴圈型轉變,全面提升漁業綠色發展水平。

農業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

門口坑村位於赤坭鎮河西片區,南臨蓮塘村,西接佛山三水,九曲河蜿蜒流過,有著「千重山護拱,九曲水來朝」的美譽。一直以來,這裏種養殖業發達,魚塘連片,是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

據村委會負責人介紹,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門口坑村人勤地不懶,加強整治排灌系統,稻谷一年兩造豐收,帶動漁業產量高,農副產品供應充足。在1958年,門口坑村農業生產社曾獲得「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狀。

由於該村地處巴江河流域,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地域特點,村內池塘、河湧錯落有致、排灌方便。不少村民以桂花魚、筍殼魚、四大家魚為主集中連片發展內陸養殖。目前,已成立醉鮮種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水面2100余畝,年產值約2600萬元。

尾水生態治理,建設綠色「蓄水池」

生態環境是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於門口坑村來說,當前漁業養殖普遍采取高密度投放、大量投飼的粗放模式,存在養殖水劣化、病害頻發、養殖效率不高等諸多問題,加快現代漁業養殖示範建設,推動漁業向綠色化、現代化轉型發展已刻不容緩。

為更好地處理養殖池塘的尾水,2022年赤坭鎮申請中央財政補助專項資金687.72萬元,在花都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積極打造綠色發展試點專案。在池塘升級改造基礎上,對養殖水域進行科學規劃,采用「三池兩壩」尾水處理工藝,建設5個生態治理區,對2181畝養殖尾水進行一體生態化處理,實作養殖用水迴圈利用。

「魚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示範基地的建設,是一項重大民生利好工程。透過池塘清淤、溝渠清理,有效改善了養殖水質水環境。同時,村內產出的魚更健康、更安全、更有品質。最為明顯的是,直接帶動村內魚塘承包價從每年1千元躍升至1500多元一畝,真真切切形成聯農帶農富農的良好效應。」門口坑村黨支部書記駱允潮高興地說道。

據了解,經改造的池塘能減少尾水排放和廢物積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平均節水30%-70%,部份可實作養殖用水100%利用。透過全面提升漁業養殖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控能力,將帶動漁業產業和綠色發展的「雙贏」。

種養結合發展,加快智慧「監測力」

在門口坑村綠色迴圈試點專案中,該村融合生物、化學、生態、工程等領域技術,積極開展池塘整體清淤、護坡改造、生態道路、看護及管理用房提升、水質智能監管等一系列設施建設,具有迴圈型、集約型、生態型、多功能等特點。

在池塘升級改造過程中,該村探索種養結合模式,嘗試種植美人蕉、銅錢草等一批水生植物,將水產養殖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最佳化提升水生態、水環境,構建良性迴圈、互相促進的水陸物質迴圈體系。

「在一個村內,連片集中試點開展漁業綠色迴圈試點,作用效果明顯,示範帶動性強,將以點帶面,打造一批美麗漁場,有效促進全鎮漁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示範鎮、綠色低碳先行鎮。」赤坭鎮黨委委員李劍在現場介紹道。

除此之外,坑口村以尾水科學治理為契機,按照「功能完善、質素安全、環境友好」的方向,加快科技驅動、技術興農,在綠色迴圈試點示範展示區內,逐步設定智慧監控、進排水迴圈系統等,切實將先進裝備、先進技術引入現代化漁業養殖生產之中,加快「會養漁」向「慧養漁」轉型。

據悉,該專案預計2024年5月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後既達到尾水處理實施效果,也達到池塘升級改造要求,實作提質、增效、穩產、減排、綠色的高質素發展目標。

赤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赤坭鎮門口坑村尾水生態治理為示範推廣,切實加快漁業現代化、綠色化、智慧化發展,逐步構建起「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產業生態環境體系,增強了赤坭這座美麗城鎮建設的內生動力、創新活力。以「治水」倒逼轉型,以「生態」興漁業,正講述著一個個綠美、產興、民富的生動故事。

文|記者 冷霜 通訊員 古能文 林郁倩圖|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