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試點8年後,如何推進建立適合中國的長護險制度?

2024-05-29三農

作為健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是中國繼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之後又一項全新的社會保險制度,旨在透過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迫切且重要

中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日益普遍。近年來,因年老、疾病、傷殘帶來的長期失能問題越來越受到關註,亟需建立有效的制度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緩和「社會性住院」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需要一項新的保障機制來滿足出院患者的長期護理需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21年3月全國「兩會」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又作出部署安排。

2022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首次突破2億人,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14.9%。按照國際標準,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超過1.3億個,其中近3000萬戶是獨居老人,超過5000萬戶家庭中有2位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是長期失能風險的高發群體,一些已開發國家(如德國)的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長期失能率超過20%,8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這一比率超過40%,90歲及以上達到了70%。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看,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已經達到了3580萬人,90歲及以上超高齡老人接近460萬人,全社會因年老體衰造成的長期失能風險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保障制度,對長期特別是重度失能的社會風險加以化解。

試點地區已經探索了有益經驗

為了妥善解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的相關保障問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016年,國家組織15個城市統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國家醫保局成立後,在跟蹤評估並認真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探索力度,並於2020年會同財政部將制度試點擴大到49個城市。截至2022年底,全國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億,累計有195萬人享受待遇,累計支出基金624億元,年人均支出1.4萬元。經評估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可以享受每月數百元至數千元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或入住機構接受專業長期照護服務,或居家接受專業機構的上門照護服務。從試點地區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僅有效減輕了失能人員所在家庭的照護和經濟負擔,也顯著緩解了醫院的「占床」問題,一些試點地區的失能人員在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後,節省醫保基金支出達到四成以上。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開展至今,各地已經探索了不少有益經驗。 第一 以重度失能人員為重點保障物件, 促進形成了一大批能夠提供機構照護或居家上門服務的長期護理機構,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夯實了專業服務基礎。 第二 以商業保險公司為主要經辦機構 ,創新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協定委托、定點管理的服務營運機制,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探索了經辦管理模式。 第三 以分級評估為依據, 整合出台了涵蓋日常生活活動、認知、感知覺與溝通的全方位失能評估標準和失能等級評估管理辦法,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統一了評估標準體系。 第四,以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為核心保障內容 ,建立了包括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喘息照護、安寧療護、心理慰藉、輔具支持等在內的全面保障專案,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摸索了有效保障範圍。此外,一些試點地區在籌資可負擔、制度可持續的前提下,探索將保障物件擴大到中度失能和失智人員,將參保範圍擴大到包括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在內的全部參保人群,嘗試了機構專業照護、居家上門照護服務包、親屬照護、誌願服務等多種服務形式,探索了專業服務、照護津貼及其組合的多種待遇形式,打造了包括評估專家和評估人員的評估隊伍,規範了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辦法和評估流程規範,建立了失能等級評估結果的跨部門認同機制,並積極探索醫保、財政、人社、民政、衛生健康等多部門的相關制度整合機制,完善長期護理保險經辦、評估和服務的定點管理機制,為建立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打下堅實基礎。

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議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目的,是補齊社會保障制度短板,切實解決失能人員護理保障問題。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妥善做好從試點到全面推進的準備工作。

第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為指引,以保障基本為原則,合理確定保障範圍和待遇標準。應以重度失能人員為重點保障物件,以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為重點保障內容,推動形成適應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糊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 當前,中國仍處於減稅降費大環境,財政壓力依舊較大,在不增加企業、單位、職工、居民家庭負擔的前提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采取多方分擔機制,單位出一些、個人繳一些、財政補一些,福彩公益金拿一些,鼓勵社會捐贈。做好政策宣傳,引導社會理性,低水平起步,繳費負擔可承受,盡快實作制度統一和全國推行,讓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盡早享受到待遇保障。

第三,完善長期護理保險的各項服務管理機制。 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委托社會力量參與的經辦機制,在保障基金安全前提下,合理確定經辦服務費率,鼓勵采取全流程委托經辦模式,提高經辦服務效率;完善失能等級評估機構的定點管理機制,提高評估隊伍專業度和穩定性,盡快建立一批獨立、權威的失能等級評估機構;規範發展長期護理服務市場,做好專業機構照護服務稽查、居家上門照護服務監督、親屬照護服務監管,盡快培育一大批懂政策、強專業、職業化的長期照護師隊伍。

第四,加強跨部門的制度銜接與整合機制。 當前,民政、殘聯、人社等多部門均有針對失能人員的保障制度,高齡津貼、殘疾人護理津貼、養老服務津貼、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等存在保障物件重合、保障內容積比重疊的問題。為了規範保障機制,提高公共資金和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應加強制度銜接與整合。以長期護理保險為核心制度,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對自付能力有限的較低收入家庭輔之以長期護理救助待遇,不符合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的失能人員仍由原有政策加以保障。各部門之間采取統一的失能等級評估標準,政策覆蓋資訊共享,避免重復保障和保障空白。

總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黨中央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承諾兌現,是實作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安全網保障的重要舉措。在面對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加速趨勢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處理好當前保障有力與長期制度持續的關系,穩妥起步,紮實推進。(ZGYB-2024.03)

• 失能等級評估日趨完善,長護加速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難題
• 「長護險」如何護長遠 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護」• 給他人撐傘!3個長護險護理員的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