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雪中返鄉記:雪中訪祖

2024-02-10三農

雪中返鄉記:雪中訪祖

王守本

行至韓家坪,見有男子背著雞蛋從旁邊經過,其後跟著一個婦女,我鬥膽一問:「所買何處?」

一中年婦女轉身遙指而答:「下面停車的地方就是。」

「上面沒有賣東西的嗎?」

又答:「上面沒有。」

相別相謝,二人往西,我則向東。從上面順路,但是沒有商鋪,只好斜彎而下,以購其貨,轉出拐角,還真見其店,黔人純樸,從不虛言相誆。

入店而購,鞭炮一扁二十,一扁五十,其下還有一扁三十,拿個三十的吧!

一把香,一帖紙,一個打火機。店家本欲用一個塑膠袋裝好即給我,但是被我拒絕了,考慮到路途遙遠,且途中路況不定,或陡坡,或泥蕩,或樹枝,或鐵刺,什麽情況都有可能,還是小心為好,周全為備。

只好讓商家換一個牢靠的袋子,裝上東西,掛在竹竿之上,折返而上,以奔前路。

橫行至堡,彎曲之頭,高處立定,以觀四方,遠及天邊,雲雪之白,山梁橫列,河溝浩蕩,時有山頭峰立,或圓或尖,或橫長或細扁,交錯相連,以及天邊,天蓋兩山,地載萬山,起伏如浪,山頂如巨礁,峰聳如桅檣,雲霧似波滔,浩瀚天地,寬及兩山,上下一貫,左右相連,河溝一體,山水相依,草木成片,田地鑲嵌,黔中大地,山石特色,峰林滿野,縱橫有度,交錯有界。

過了包豐槽的彎道,又立山頭,可見大田溝,可見永安楊華,可見邱家關及九嶺十三彎。白雪覆蓋,山是山,如壁似墻,永立千古。房是房,白色之頂,或平或斜,或尖或方,清晰可見,歷歷在目。平者方也,是為平房。尖者斜也,是為木房。房屋之變異,亦為時代之前進演化,觀念之更新,人心之向前,此中之進,潛移默化,不催而行。

大路橫山,半腰而過,如帶如線,橫貫對山,極為顯眼,東西而行,連線數村,大寨,天子坪,永安,楊華,(身小)家宅,樃樹坪,邱家關,一路橫貫,或上或下,或大或小,都是人家,與河相平,與山相望,與天相距,環護六井溪。

橫斜而過,途遇一人,遙指前山開墾之處,以言相問:「大哥,那裏是青雲寺嗎?」

「是的。」大哥雙臂相抱,身後跟著一只黃狗。黃狗十分乖巧,緊跟其後,且默不作聲。

「從這裏能下去嗎?」我勞煩一問。

「這裏下不去,這裏下去是大田溝。去青雲寺要從前面的冷草巖下去。」

言而相別,以奔前路。

周圍山堡,峰林環護,溝壟縱橫,交錯如梳,茶山之地,應為青雲寺是也。

陽光正照,奪目顯眼。祖居之地,正在其中。

路上之山,冰雪覆蓋,樹枝銀棍,草木冰封,大地凝凍,滿山白色,如披白紗。

橫行而過,途遇一筆,此中之妙,實難外言。

前路菜地,護欄半圍,以護其地,尋路而下,以達大道,堅冰似殼,硬而光滑,稍有不慎,必定摔倒。躡步而行,提神而言,援樹拉枝,抓草依地,或緩或速,終抵其道,半途而悔,難以返回。硬頭而下,繞過水池電塔,安全而至。

大道首選,寬路而行,過人家,相語辭別,至王貴陽處,見有人房前樓頂掃雪,相言以擾,前面已餓,虛汗直冒,冷及全身,乞及紅苕,主人以實,恐有潰爛,此其實也,寒冬臘月,紅苕難以保存,經常有潰爛之時。

樓下站立,時過數秒,男人相催,女人扔箒轉身進屋,不一會兒,手握兩個白色的紅苕而來,相言以酬,女人一笑以相拒。

小時候,經常吃生紅苕,其中甘甜,至今回味。

言及父母,皆都相識,言別而前,以趕前路。

紅苕已洗,白凈甘甜,質地堅實,如黔人之純樸品性,素而質美,味之甘醇。

斜上山頭,穿過峰林,松樹積雪,雪地松針,紅白相間,滿地皆是。

路轉峰回,視野開闊,前有盆地,四圍青山,上下不齊,高低起伏,上斷下連,看似分離,實為一體。

前山而下,登庸先生生母祖居之地,細砂小堡,路已斷裂,雪中難登,跪而以別。

橫斜而上,雪中青雲寺,草木金黃,田地成台成片,由近及遠,以至山腳山頂,邱壟縱橫,雜草枯枝覆蓋。

山野靜闊,曠而無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中之妙,更宜此景。

千山白雪,鳥無蹤,人無跡,萬賴俱寂。

靜立山頭,遙望前山,山勢奔騰,群山眾壑,皆著白紗素衣,一望無垠,遠及天邊,雪霧縈繞,空曠無聲。

邊行邊食,一手持苕,一手扶竿,行而遠望,眺望前峰,雲霧繚繞,山間白素,大氣磅礴,浩蕩而東,近有松林,遠則青黛,群山起伏,中含溝溪,山藏人家,青白之間,或為樹林,或為人家,或為田地,別無其它。

斜下反彈,再而斜上,登庸先生祖居之地到矣。後有一人,相見而問,巡山野兔,恐為借言,豈有徒手逮兔之人?

前有一池永綠之水,兩山夾及,左有一路,路下是為田地。路上峰林,青㭎檀木生長其間,雜有黃草雜木,青松翠柏。

池水之右,圓堡孤峰,已開墾成蛋糕狀,其形如圓環之狀,層層疊疊,遞進而上,越上越小,或為古之錢幣,銀圓相疊而壘,以示財富。

遠及前山,千裏之外,萬丈之廣,青黛之色,雪白縈繞,外婆之地,爐塘後山。視及千裏,遠而無邊,確為寶地。

登山踏草,破冰而上,越障而前,繞道平地,斜坡而進,以至墓前,放下竹擔,放之墓上,除草折枝,以凈前庭,後院左右,任之自然,燃香化紙,散放鞭炮,香有十六,略有剩余,分而全化,紙厚兩磚,點燃鞭炮,中有斷裂,其意已知,分而為二,以示兩人。祖宗之意,晚輩心知。

環顧四周,山水相依,遠山青黛,白霧茫茫,腳下堅冰,路又較滑。

坦誠示意,所帶之物,所遇之物,所食之物,全部敬獻。

跪而以別,繞行而下,遠見老屋,後有一路,松林之中,連及兩山。

沿路下山,繞過懸崖,斜上山頭,斜下嶠上,對面群山,由近及遠,視線清晰而變模糊,峰林成壁,群山靜臥,如飲綠溪,萬山如馬,靜而無聲。

嶠上之地,荒而復墾,種植油菜,間或菜蔬,我家之地,已難辨識,折返斜下,竟有監控,還有鳴器,其聲不息,科技之用,遍及山野,神通廣大。

野地巨石,草屋一間,中有雜物,耕耘機器,勞而有歇息之地,雨而有避水之處,閑而有存物之所,甚好!

尋而可知,大田仍在,在路之上,已有墾植。小田無存,掘而成場,或為收種之地,停車置器,以為大用。

有水滴流,位已大移。嶠上之地,形已大變,唯變不變。

大自然與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後家底。嶠上之悟,山川之饋,心靈之獲。

腳底壅土,厚及數寸,行而不便,尋路出山,黛石而下,翻越橫木,以至小徑,彎腰曲身而前,落葉滿徑,積雪其上,嚓嚓之聲,不絕於耳。

一路而行,滿地落葉,少有行人,才致荒蕪。

荒遠之地,落葉滿山,其實自然,滿徑積葉,亦為一景,曲行而下,以至大坡,左右遠眺,上下遙望,冰雪消融,大霧彌漫,青山依舊,綠水不改,林之茂密,更甚於前。

紅籽野生,其色火紅。

山頂山底兩重天,一為冰雪覆蓋,一為青山綠水。一則千裏冰封,一則綠意盎然。

大地之景,橫豎不同,上下各異,同域異象,此地兩可,包羅萬象,於此可見。

出泡桐灣,本可沿舊路下山而回,然,上次回家,明朗伯伯讓我去看他,因水大而阻,棄而不渡。今此下山,正好如願,沿階而下,擇徑而行,茅草掩路,橫行入林,越溪而過,願有其路,若不能下,折返而回,另擇其期。

還未入路,狗已狂吠,幸而尚遠,不與計較,聲驚天地,卻無人束。

幸而有路,可抵其家。狗已嚇退,遠遠相及。

高聲叫喊,只見明文伯伯伯娘,喊之數聲,皆之不應,明文伯伯見我之後,棄之編織,竹簍背篼,出門相迎,爽朗相邀,言及數言。

野路而來,滿腳泥汙,怎好入屋。

來而不見,甚是可惜,十足遺憾。

強起入庭,推門而見,靜坐觀影。

此為明朗伯伯,數日不見,依然健朗。

另有別文,尚未動筆,甚為慚愧。

數言留步,別後下山,渡河而歸,竹擔上岸,小包滾落,重下拾起,再而上岸。

前有一人,背有蘿蔔,不知是誰,未戴眼鏡,誤人不淺。

走近才知,應為明生叔叔,叫了一聲,果然是他。

斜上而歸,雪路行蹤,不及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