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阿勒泰牧民為什麽要轉場?冬牧場和夏牧場、前山和深山,都有區別

2024-05-19三農

關於李娟寫的書和拍出來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有人是先看的書,然後才看了劇,也有人是看完電視劇覺得不夠看,才去看書的。

不管是看書還是看劇,都有人不理解牧場上的一些生活方式,尤其是大城市長大的,從來沒有接觸過草原牧民的人。他們會滿腦子都是疑問,比如牧民為什麽要轉場,冬牧場和夏牧場是同一個地方的不同季節嗎?前山和深山又是什麽,他們吃飯喝水都是怎麽生活的。

阿勒泰地區四季牧場分布圖

本文一並解答這些問題,首先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牧民至少要有4次大規模的轉場。從春牧場到夏牧場,再到秋牧場、冬牧場,這裏面的春秋牧場是同一個。也就是說其實只有三個牧場,牧民就在這三點一線來回轉場,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

所謂逐草而居,就是牧民趕著牛羊追隨牧草,哪裏的草長得好,能讓牛馬羊吃飽肚子,就去那裏放牧,牧民也跟著搬家,一切都跟著牧草來決定。舉個例子,冬天山上大雪封山,雪厚的有幾米深,溫度也非常低,此時牧民和牲畜無法在山上生存,厚厚的積雪蓋住了幹枯的牧草。

山上的夏牧場

戈壁灘上的冬牧場

而阿勒泰地區南部的戈壁荒漠裏,冬天不太冷,很少下雪,稀稀拉拉的幹草可以露出來,牲畜就吃這些幹草過冬,這裏就是冬牧場。從冬牧場到夏牧場的距離有上百公裏,牧民每年就趕著羊群來回遷徙,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天黑就搭帳篷休息,白天繼續趕路。

通常夏牧場和冬牧場都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夏牧場是在阿爾泰山上,而且是在深山地帶,那裏人跡罕至,雨水多,牧草長得特別好,夏天也涼快,沒有蚊子。羊群在夏牧場可以放開了好好吃,都是新鮮肥美的牧草,空氣水質都是優質的,這也是牧民最舒服的季節。

牧民轉場

冬牧場上的冬窩子

冬牧場是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這地方雖然荒蕪,但並不是寸草不生,有一些灌木叢和牧草,適合當冬牧場,羊群要在這裏吃一冬天幹草。

相比之下,春秋牧場一般都在山腳下有人的鄉鎮村落附近,也就是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的平原地帶。這裏的生活條件好,可以住在定居點圈養羊群,也可以當天趕著羊群出去,晚上再回到定居點,算是半固定放牧。

春秋牧場的時間比較短暫,牧民過渡一下就要繼續遷徙,向著山區或者戈壁灘出發。眼下正是五月中旬,牧民會趕著羊群從春牧場往前山夏牧場遷徙,前山就是阿爾泰山的丘陵地帶,也就是雪山前面比較低矮的山坡,這裏的溫度比較高,牧草長得快,適合春夏交替的時候放牧。

夏牧場的河水

再過段時間,牧民就要進入深山夏牧場,也就是阿爾泰山北部,越往北越深山,牧草長得越好。那裏的水源也多,有雨水匯聚成的溪流,也有山頂冰雪融水流淌下來的河水,這些都是牧民和牲畜的飲用水,做飯、喝水、煮奶茶、洗衣服、洗臉、洗澡,都是用山裏的河水,其實很幹凈。

最苦的是冬牧場,在戈壁灘上冰雪很薄,要搜集這些冰雪拿到冬窩子裏化成水,然後澄清一下當飲用水。遇到下雪少的年份,就要去戈壁灘北面的河流取冰塊,這在李娟寫的書裏提到了,就是冬天烏倫古河結冰,把冰塊背回去融化成水。

牧民喝奶茶

除了春夏秋冬四季轉場的牧場,書裏還著重寫了喀吾圖和阿克哈拉,這裏的喀吾圖其實是恰庫爾圖鎮,有s11公路經過。從恰庫爾圖往福海方向還有s324公路,在路牌32公裏處有個良種隊大橋,過了大橋繼續往前2公裏就是良種隊的民族隊,這就是阿克哈拉村,在烏倫古河邊上。

我的阿勒泰轉場路線

時至今日,阿勒泰依然還有一些遊牧民族,他們遵循著古老的轉場規律,還在逐草而居。也有牧民順應時代的變化,在鄉鎮定居,把牛馬羊交給合作社的現代化養殖場,從此不再奔波,就像電視劇裏蘇力坦說的那樣,世界在改變,牧民也要順應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