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村·節之風俗

2024-04-03三農

春節前,這裏家家戶戶都會懸燈結彩,頗有新年氣息。這裏不像城裏,馬路上車水馬龍,路燈閃爍,寫字樓和商場更是霓虹多彩,甚至徹夜通明。平日裏的村子是有些淡然無味的,畢竟農忙的時候家家戶戶幾乎都整日泡在地裏,養牛羊的更是大半天在外面;而且大多數村裏的人都上了年紀,三十歲以下甚至是四十歲以下的人們仍然從事從業或者養殖的,幾乎每個村子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妻子所在的大家族中,目前仍在從事農業的,除了嶽父母這個年齡段的人們,下一代已經沒有務農的了;而養牛羊的親戚們中,除了一個本家哥哥的大兒子子承父業養牛之外,其他的下一代也不會再從事這一行當。

不過現在種地要比十幾年前輕松許多,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功能和機械被普及,包括滴灌技術、無人機技術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作付出;一方面聯合作業和流程化作業,比如聯合收割機收割作業,糧站集中收糧作業等,也讓農民能夠不再擔心關鍵時刻「看天吃飯」。但農民仍然是最為辛苦的人群,農忙的時候仍然要長時間在地裏勞作。

比起農民,養牛羊或許要更辛苦一些,除了家裏長期布滿了牲畜的氣味和帶來的灰塵糞便等汙穢外,更重要的是幾乎全年無休。他們是不分農忙還是農閑的,除了極端天氣,都要帶著牛羊出門覓食,畢竟能夠自給自足一日,就可以減少不少囤積草料帶來的成本。

在這裏要多說一句, 農村的臟和我們認為的臟其實是不一樣的,農村更多的臟,是灰塵和泥土;但這裏並沒有城市裏的尾氣、重金屬和噪音。 他們從事的本身就不是幹凈的工作,自然很難用城裏的標準來要求,甚至是來評價。如果我們能還搞不明白這個道理,那恐怕不幹凈的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吧。其實作在的農民們基本上都會有專門用於務農或養殖的衣物、裝備和操作空間,盡可能地和自己的生活區域相分離;多數人家裏飲食起居的地方都窗明幾凈,和城裏沒有什麽兩樣。或許唯一不足的,就是旱廁會多少有點讓人頭疼吧,夏天蚊蟲飛舞,氣味難聞;冬天又極其寒冷。

拋開這些,農村的生活便是極好的了。除了吃喝純綠色無汙染無添加之外,住在東北農村,享受熱炕頭的生活也是很愜意的。東北的熱炕極其舒適,即使屋外是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屋子裏也能夠感受到溫暖,尤其是熱量自下而上遊走全身,確實是別的什麽都不可代替的。盡管農村已經有了很多現代化的炊具,但大鍋大竈仍然是標配,除了做飯,也是保持熱炕溫度的主要力量。當然,今年回去後發現,村裏的爐子也都標準化了,比各自家裏的爐子更加保溫、易操作,而且看著還挺美觀。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把年夜飯放在了子夜前夕,大家吃了下午飯之後,就會一邊看電視,一邊包餃子。一般除夕晚上會吃韭菜雞蛋的餃子,雖然樸素但也十分可口。到了大年初一再包餃子,一般就是肉餡兒的了。年夜飯也都是硬菜,自不必說。

除夕夜、初一晨以及初五、十五,大家都會放炮,年前買到的各色花炮派上了用場。有的人放得早,除夕晚上八點多鐘就開始燃放了;但我嶽父母家還是比較傳統,要一直等到快近子夜時分。除了各色煙花之外,二踢腳和大盤的鞭炮也是必不可少。把所有的炮仗在院子裏擺開,寬敞的院子就顯示出優勢了。先放幾個二踢腳熱熱場子,一聲接一聲的脆響讓人耳膜發漲,頓時心中升騰起一陣熱鬧的意思來。鞭炮至少也要放一千響,甚至現在還有數量更多的鞭炮,一大盤可以從院門口一直鋪開到家門口。

當鞭炮放棄來的時候,一連串的爆裂聲讓大家彼此之間靠近了都聽不到叫喊,火藥的氣味也瞬間在空氣中蔓延開來,被爆炸撕裂的鞭炮紙屑和火藥灰,有的時候也會飛濺到自己的臉上和身上。享受炮聲的人們並沒有在意,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快樂和興奮的表情,這聲音代表著新年即將到來,也代表著來年的風調雨順,更代表著合家團聚。鞭炮放完,還得放幾個煙花助助興,這時候沒有鞭炮時的那麽緊張,就連害怕放炮的小孩子們也會興高采烈地出來,看煙花一顆顆升騰在半空,綻放出絢爛的色彩。我們在集市上買的「格林」也拿了出來,一人一個對著天空,霎時間數十顆各色彩蛋拖著焰尾飛向夜空,把這山村的夜照耀成一片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