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從「靠天種田」到「靠科技種田」 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農業創新升級

2024-03-19三農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訊息: 中國南方的復雜地形一直在給水稻機械化種植提出挑戰,也成為中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一大短板。在水稻第一生產大省湖南,今年把集中育秧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程,並將在春耕生產期間正式投入使用。新專案、新器材、新技術正在給當地糧食生產帶來巨大變化,這實際上正是新質生產力在為農業註入煥然一新的動能與活力,促進傳統農業升級,創新蝶變、面向未來。

這是中國南方水稻生產的最新一代自動化育秧流水線,一個個秧盤「坐電梯」「穿山洞」,實作了育秧的全程機械化。上面的31個傳感器不停地感知每一個關鍵部位的即時狀態,發出一個個精準指令。

據介紹,這個自動化育秧流水線只需要1.8秒就可以出一盤,一天時間可以滿足500畝以上大田面積的需求。

此外,機器上的幾組傳感器可以把以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的經驗全部以機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傳承。

在湖南益陽市迎風橋鎮,四個村的村集體共同出資籌建的育秧工廠已經完成了主體結構搭建,將從今年春耕開始,徹底改變當地的大田育秧模式。今年,湖南將在全省117個種糧的區縣市新(改)建集中育秧設施共3797個,面積超1800萬平方米,新增服務大田面積550萬畝。

農業農村部南方智能育秧(苗)重點實驗室由湖南益陽的這家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與湖南農業大學共同承擔,院校負責前沿課題研究,企業負責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僅是水稻,其他糧油作物及蔬果的創新型裝備也在同步開展研究。他們使用AI學習、仿真模擬、影像辨識、自動避障等數碼技術,為未來農業的育苗、采摘、品質鑒定等場景探索新的可能。

農業農村部南方智能育秧(苗)重點實驗室結構設計與仿真功能室負責人劉大為稱:「我們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可能都會出現機器代替人,從事這些復雜作業決策的過程。一個方面可以減低勞動強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於國家的糧食安全我覺得是有促進作用的。我想這就是新質生產力對現代農業的推動。」

農業農村部去年遴選了150個重點實驗室,聚焦不同品種,聚焦種植養殖等不同領域,圍繞突出短板全面開展科技創新。

智慧農業、數碼農業也在國家專案的支持下,為第一產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目前累計支持建設31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和97個國家智慧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去年還遴選認定了94家農業農村資訊化示範基地,有效示範帶動農業產業數碼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