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我最近總有一種,周圍人人手一個心理咨詢師的錯覺。
朋友結束群聊時說:「我先撤了哈,一會約了心理咨詢。」
同事開會會提一句:「上周和我的心理咨詢師聊天,她有個思路我覺得挺好。」
互聯網上,看心理咨詢師的經歷也在脫口秀、綜藝裏被很多人談起。
我發現,人們越來越頻繁地提起這個角色,就像提起自己的 Tony 一樣自然。
它已經漸漸形成了一種【新型關系】——
付費建立;
按需建立;
在陌生人之間,圍繞著清晰的邊界而建立。
關於這種關系,我有很多的好奇: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在看咨詢師?
他們在這段關系裏想要獲得什麽?
和戀人、朋友、家人這種日常關系比起來,這段關系有什麽不同?
我去采訪了 12 位有過或正在做心理咨詢的人,他們的咨訪關系,最長的維系了 7 年,最短的 3 個月,有人甚至花了快 10 萬去維系這段昂貴的關系。
采訪中,我發現, 【我和我的心理咨詢師】 ,不僅是一段關系,也是一個課題。
一個無論我們看不看心理咨詢師,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
「我的生活好像出問題了,你能不能告訴我怎麽辦?」
大部份人幾乎是帶著一種「求救」的心理,找到心理咨詢師的。
朋友 @ Sony 去咨詢之前,低落的狀態已經持續了一個春天,每天早上起來就開始哭,哭完去上班,晚上回家繼續哭。
@ 樂多 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軀體化反應,在醫院確診了抑郁後開始吃藥,她覺得只靠藥救不了自己,藥只能應急,她必須要找一個心理咨詢師。
@ 不想再當嗎嘍了 打電話給咨詢機構的時候,情緒已經崩潰了,她幾乎是大哭著、顫抖著發出求救訊號:我需要做咨詢。
大家都比我想象得還要迫切。
迫切需要被渲泄的情緒。
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
迫切希望被拯救的人生。
►
與心理咨詢師建立關系,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建立關系的前提是:有可支配的心理療愈預算。
@ 請叫我仙紫大人 去找心理咨詢師時,剛失業,回老家後兜裏就剩了 1000 多塊錢,而那次咨詢就花掉了一半。
她不得不跟咨詢師坦白:「雖然我很需要你,但我很窮,我負擔不起這麽貴的咨詢。」
維系關系的平衡木,也是錢。
經濟狀況會像一個潛在的杠桿,調整你們見面的頻率、咨詢時的狀態,甚至這段關系持續的時間。
@ 微微醺瓊瓊子 經濟困難的時候,會主動找咨詢師商量,想要把原本一周一次的咨詢換成半個月去一次,或者一個月去一次。
即便這是一件有點尷尬和窘迫的事情,但也是這段關系裏無法跳過的話題。
@ Sony 跟我提起自己結束咨詢時的狀態,是 「松了口氣」 。
替自己的錢包松了口氣。
「公司降薪的制度一出來,我就知道我無法負擔這樣一段奢侈的關系了,好在我的咨詢師因為自身原因率先提出了結束,我當時只覺得慶幸。」
►
在采訪時,@ 樂多 提到了一個很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花錢買到一段親密關系。
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只要踏入心理咨詢室,每一分鐘,每一句話,每一滴眼淚,甚至你們雙方的沈默,都是明碼標價的。
共鳴是要錢的。
傾聽是要錢的。
陪伴是要錢的。
讓一個人來了解你,也是要錢的。
►
但我發現,對於「付費建立一段關系」這件事,大家的接受度都很高。
「如果我能買到一段親密關系,在這段關系裏你是被看到的,被理解的、被高度認同的。那本身就很值啊。」@ 咪寶
甚至有人會想要用「錢」來給咨詢師更多的回饋。
@ Echo 處在失業的低谷時,咨詢師明顯感受到她的壓力,會主動提出降低一點費用,等境況好一點再恢復原價,而她進入事業上發展好的階段,心裏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想給我的咨詢師漲一漲薪金。」
某種意義上,這種「金錢關系」反而帶來了更多的確定性——
只要經濟情況允許,它可以比你身邊很多的關系都穩固、都要長。
「多好,反過來還能給你一些賺錢的動力。」@ Echo
►
在這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關於和咨詢師關系的形容,無一不是美好的:
溫柔的詢問和關懷、毫無保留的坦誠和信任、無條件的接納與抱持。
但采訪後我發現,沒有一段信任的建立是輕而易舉的。
尤其抱著高預期建立的關系,反而最危險、最不穩定。
@ 堿水 和她的咨詢師,就是一個信任建立失敗的例子。
她們的關系只維系了 3 個月,10 次咨詢。
「我對她的能力已經失去了信任。她太不敢冒犯我了,即便很多次我提醒她可以問得更大膽一些,但依然沒有推進,我就沒有耐心了。」
和很多親密關系一樣,前三個月,同樣也是一段咨詢關系的關鍵期。
很多關系會在這個時期結束,一個重要原因, 是祛魅。
有人抱著 3、4 次就「藥到病除」的想法來,但接觸過發現,咨詢師沒有答案、解決不了問題,甚至不能很快了解自己,信任就會頃刻崩塌。
►
即便有耐心繼續,向另一個人完全地敞開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Sony 在剛開始咨詢時,會下意識地修飾自己講出來的經歷,細節的東西會跳過,隱秘的感受會跳過, 「 只給她講一個 50% 的故事。」
撒謊是這個過程中的常態。成年人的防禦,有時候是無意識的。
@ 樂多 為了突破這種防禦,幫助自己袒露得更多,有時會專門在做咨詢前先喝點酒。
►
我還發現,建立信任的過程是伴隨著大量傷痛的。
@ 樂多 跟我分享,在咨詢前期,她有過很痛苦的一段時間。
一些內心潛在的傷痛會一遍遍被提起來。出門被媽媽被丟下的經歷,在公共場合被謾罵的羞恥,甚至很多不願承認的感受。
出於對痛苦的應激反應,她甚至把矛頭轉向了咨詢師。
她會在每次咨詢後,寫很多的「攻擊」郵件,郵件名直接用 「一封想翻白眼的來信」 這樣的字眼。
我在她的郵件裏,看到了很多對咨詢師的 不滿——
不滿她提問題的方式。
不滿對方一次次戳她的痛點。
不滿對方很早就開始討論「分離」這個課題。
甚至不滿對方對自己的期待。
質疑——
質疑她不像想象中那麽溫柔。
質疑她思考問題的方式並不客觀。
甚至直白的 挑釁——
「我知道你對我的反應有期待,但我偏不想順從你的期待,你能拿我怎麽樣?」
直面內心時感受到的痛苦,會直接轉嫁到那個陪你一起的人身上。
►
咨詢師和來訪者的親密,某種程度超過了很多日常關系。
她知道你所有的經歷,以及經歷背後的心路歷程,即便是那些異常隱秘的、不會被宣之於口的,比如嫉妒,比如羞恥。
@ 哈哈 甚至把自己寫的遺囑分享給了咨詢師。
但即便如此,你依然能感受到,一些顯性的邊界冷冰冰地豎立在雙方中間——
親密是有時限的,咨詢之外的其他時間,你們和陌生人沒有區別。
親密是單向的,對方知道你的全部,但你卻對對方一無所知。
@ 咪寶 開玩笑形容,南瓜馬車從咨詢室回到現實,她們就會從極度親密的人變成陌生人。
►
但總會有那麽一個瞬間,你想要打破這個邊界。
@ 微微熏瓊瓊子 和咨詢師從來都不私下聯系,但有次在寧波,遇到無法處理的人際關系,她腦子裏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咨詢師。
「我不知道怎麽辦了,我只能想到她,只想找到她。」
@ 哈哈 說,她有段時間總忍不住想要給咨詢師分享生活。
告訴他我鼓起勇氣質疑了不合理的安排。
發給他我拍到的很好看的秋天。
去了雲南,有新的心情和感受也會想分享給他。
甚至咨詢結束,她還是會開啟聊天框,想要給對方傾訴一點自己的現狀。
「我最近搬到上海了,我把房子布置得很漂亮,新生活要開始了。」
但那個邊界的東西每次都會在腦子裏出現,所以她不得不把發出去的圖撤回,打出去的字刪掉,把分享欲一點一點收回。
這樣的時候,會覺得遺憾,甚至痛苦。
「你好像找到了一個能聽懂你的人,但是你又不能跟她分享那麽多。」
►
我印象很深的是,很多人都在咨詢結束的時候帶著試探的意願問過咨詢師:「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朋友?」
即便她們知道答案會是否定的。
►
情感的溝通讓彼此越來越親密,但邊界是一個會被反復拎出來講的東西。
對方會直白地告訴你:
「難受的時候你想找我我很開心,但是我要嚴肅地跟你說,咨詢期間,我們只能在那一個小時裏說這個事情。不能發展其他的東西,不然我們看待對方就都不會是那麽客觀了。」請叫我仙紫大人
@ 二糖 每次表現出想要多了解咨詢師,或者想確認對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的時候。咨詢師都會把重心拉回來:
「如果你在咨詢中把關註點放在我身上,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錢。」
紅燈一次一次地亮起,直到雙方退回安全地帶。
►
我發現,在所有人對這段關系的描述中,一個反復被提到的詞是: 「安全感」 。
被人接住情緒的安全。
「每次跟家裏人或者愛人有沖突去找她,情緒像是一個黏糊糊的球,被她掏出來,我會恢復一些思考。」@ 請叫我仙紫大人
知道有人在你身後的安全。
「我是那種想做什麽就奮不顧身的人,有時候經歷一些比較糟糕的事情,我可能就掉到裏面去了。咨詢師會像一個安全帶,我就算往深淵底下跳,也不會真的觸底,她會拉住我。」@ 二糖
甚至,擁有這段關系和這個人,就是一種安全,一種確認:
確認你是會被認真傾聽的。
確認你的秘密會真的被當成秘密。
確認你不會被評判,對方不會拿自己的價值觀,來給你的行為畫上對錯。
確認不管發生什麽,你都可以去找他,對方也都會給你回應。
確認不管你遇到什麽,你都不是孤身一人。
►
關於安全感,我還想分享一個特別的故事。
@ momo 曾和她的咨詢師有過一次完全「沈默」的咨詢。
從她進門,整整 50 分鐘,兩個人沒有說一句話。
她沒有像往常一樣訴說那個星期的經歷,咨詢師也沒有問她問題,他們只是對坐著。
但她依然會覺得那是一次有效的咨詢。
「其實每次說話的內容不重要,就是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地點在那裏,然後有一個人陪伴著你,給你提供情緒上的支持,這件事反而是最重要的。」
►
我問過所有采訪的人,咨詢師對你的意義是什麽?
有一句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周圍的世界裏,除了我自己,可能只有咨詢師知道我發生著什麽。」
@ 請叫我仙紫大人 覺得,在最開始咨詢的那幾次,她告訴咨詢師的東西和告訴朋友的東西其實是一樣的。
但只有在咨詢師那裏,她感覺自己的痛苦是被看到的。
「她會指著自己的腦袋、心臟,一點點地跟我確認,你是不是這裏有情緒,是不是這裏堵住了。
那一刻的感受是,對方不僅感受到了我的悲傷,還看見了我悲傷的細節。」
►
咨詢師也會先一步看到你身上的力量,以及自救的意願。
@ 咪寶 在咨詢師那裏聽到了最多的肯定。
「你長得很好看。」
「你已經突破得非常棒了,很少有人能有這樣的勇氣。」
「你身上其實有很大的能量。」
她從小被打壓著長大,「覺得自己不夠好」是常有的感受,但在咨詢師那裏,「覺得自己足夠好」是她重新找到的感受。
@ Echo 一直被自己的高敏感人格困擾,是咨詢師讓她慢慢確認,這不是一種缺點,而是一種天賦。
「如果沒有她,我無法擁有這樣的對自己的認知,也不會在工作上有這麽大的突破。」
如果說,被看見是我們在一座城市裏最缺失的感受,那我們在心理咨詢師身上找到的,是一種被深入理解、完全看見的確認。
他不僅會看見你,他還會幫你看見自己。
►
但無論如何,咨詢師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分離是必然降臨的。
關於這種時刻,@ 請叫我仙紫大人 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斬斷。
情感斬斷、依賴斬斷、routine 斬斷。
「就像一段親密關系的結束,其實很難受。」
對 @ 樂多 而言,分離的情緒來得更早。
她意識到自己能獨立走一段路了,掌握了一些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已經能明顯地感受到一些分離的難過。
「每當感覺自己又有了一點力量後,心裏都會湧現一種強烈的恐懼,我們的關系會不會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了?」
她和咨詢師甚至專門花了 5、6 節咨詢的時間來討論分離的這個課題。
哪怕分離是必然的,她們還是決定給這個分離更長的時間。
一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一個月一次,最後做到真正的分離。
►
一個讓我意外的點是,在所有的接受采訪的人中,幾乎沒有人給這段關系完全畫了句號。
更多的是:結束了,又沒完全結束。
暫時結束了心理咨詢 4 個月的 @ Echo ,還是很懷念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她說,「我們的關系可能會是一輩子。」
她不知道未來什麽時候還會聯系對方,希望對方陪自己走一段路。
@ 樂多 至今還是會時不時想到自己的咨詢師之前說過的話,也包括她們爭論過的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無條件的愛」。
她會記起對方那句曾經戳到她痛點的話: 所有的關系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置換。
這句話或許也可以用來說明咨詢關系本身。
時間的置換、錢的置換、問題的置換、成長的置換。
但置換不一定是脆弱的、淺薄的,情感的流動都是真實的,長久的影響也會留存下來。
最起碼,你會記得。
有一個人曾和你一起在背陰處凝望過你的月亮,並邀請你去有陽光的地方,曬曬太陽。
【寫在最後】
【欲望都市】裏 Carrie 曾說,沒有人不需要心理咨詢師。
或許治愈我們的從來不是心理咨詢師,而是這樣的一段深入的關系。
一段你能被看見、被理解、被無條件包容和支持的關系,一段讓你照見自己的關系,一段讓你相信你不是一個人的關系。
它讓每一個長期漂泊的人,擁有一個可以停留的岸。
你可以在這裏清清記憶體、緩緩思緒,再出發。
撰稿:陳醋
實習:交交
責編: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