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圓桌討論|醫保戰略性購買賦能醫藥技術創新之——院長篇

2024-09-20三農
上篇(圓桌討論(上):醫保戰略性購買賦能醫藥技術創新之局長篇)我們采訪了三地區的局長,就「如何看待醫保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支持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方面發揮的作用」、「近年來各地醫保部門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等問題做了詳細探討。

下篇我們邀請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楊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錢菊英、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宋寧宏 ,就「醫保政策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支持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方面發揮的作用及做出的努力」、「醫學新技術納入醫保或進行價格調整後,以臨床實際套用的角度來看效果如何」等問題繼續為我們解答。

Q1:您如何看待醫保政策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支持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方面發揮的作用?

楊帆:

醫保政策對促進醫學技術進步、助力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具有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醫學技術的良好發展前景有助於國家增加在醫療衛生經費上投入的信心,醫療衛生經費投入的增加反過來也能進一步促進醫學技術的發展。

醫療保障制度強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確定保障範圍和標準。這也就意味著,醫保要聚焦臨床需要、合理診治、適宜技術去實施有效率的支付,既要為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套用提供穩健有力的支持,又要時刻把握好「新」的尺度,透過政策完善、加強監管實作醫保對新技術發展方向的把控。以DRG/DIP付費改革為例,在不斷增強醫保對醫藥服務領域的激勵和約束作用的同時,也對特殊病例、新技術予以「豁免」,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醫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

錢菊英:

當前,中國已經轉向高質素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在持續快速增長。國家各級醫保部門在最佳化服務、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

例如,上海市醫保局重視促進新技術、新專案進入臨床套用,在2023年出台了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28項措施,並將支持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作為2024年重點推進的十項工作之一。不僅如此,醫保部門在DRG付費改革中也對臨床新技術套用給予了較多的政策支持,旨在充分保障疑難重癥患者救治,助推臨床醫療創新發展。此外,為確保新技術套用病例得到有效補償,醫保部門還進一步推進新技術專案獨立成組,適度上調相關權重。這些政策都很大程度上為醫療機構套用新技術、新專案解除了「後顧之憂」,在助力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敢創新、能創新」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宋寧宏:

近年來,醫保在助力醫院高質素發展、鼓勵醫藥企業創新、支持創新藥械臨床使用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實踐。

首先從保障臨床使用方面看,各級醫保部門均建立了招采交易平台,這既對藥械價格、采購流程、專案備案等環節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時也能督促醫療機構及時做到對國談藥和創新藥的應采盡采。

其次從醫保支付方面看,目前中國DRG/DIP付費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付費效能顯著提升。為了有效保障新技術的開展,各級醫保部門在持續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時還推出了各類單議補償、支付傾斜、專項補償等支付調節政策。現如今,在醫保政策和支付方式的引導下醫院與臨床的發展也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

最後從患者受益方面看,以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為例,這不僅是一次醫保政策的探索與完善,更是一項惠及民生的重要舉措,可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Q2:您如何評價醫保部門近年來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新技術投入臨床套用方面做出的努力?

錢菊英:

中國醫保部門一直以來都是圍繞著「解除全體人民疾病醫療後顧之憂」這個重大政治使命,透過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打造「群眾享實惠、基金保安全、醫院獲發展、企業得成長」的多贏局面。近年來,國家醫保局更是積極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醫藥技術創新,透過開展集中帶量采購、動態調整醫保目錄等措施,支持具有創新性的藥品、器械快速進入臨床,推動醫藥行業高質素發展。

作為國家首批DRG/DIP付費試點城市和支付改革綜合示範點,上海市醫保局十分註重對醫療機構創新技術(包括新專案、新藥品、新耗材等)套用的合理引導,在確保符合國家規範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支持創新技術的有效套用,並在改革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政策。例如,新增納入醫保的創新藥實行除外按實支付,提高新技術套用病例支付標準,新技術套用高倍率費用病例不設控制比例全部按實支付,成規模新技術套用可以獨立成組,等等。這些舉措都獲得了較好的成效,不僅使創新技術得以套用、參保人員獲得實惠,也為醫療機構的高質素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助力與保障。

宋寧宏:

在DRG付費改革初期,新技術和新專案往往面臨缺乏準入規範、醫保支付不足、臨床使用受限等挑戰。中國在快速推進DRG/DIP付費改革的同時,充分考慮新技術補償支付制度的設計和醫療機構院內績效考核平衡機制的建立,助力創新發展。

醫保在對新技術新專案付費時除了考慮專案的套用價值,也很強調成本效益與基金的承受能力。目前醫保對於是否納入報銷範圍的創新技術評價標準包括:臨床療效確切、在國內外技術和數量走在前列,獲得國內醫療技術開展特許的醫療機構首創技術、引進技術,國家或省重點扶持專案,兒童用藥與罕見病診療。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在2022年推出醫保DRG付費之初,就對機器人輔助治療等高新技術賦予了高新技術系數。

不僅如此,醫保部門還在推進衛生經濟學評估研究,完善推進集采政策,標化醫保新技術的準入、評估與結束機制,探索商業醫療保險補償等方面開展了很多深入的工作,旨在進一步完善支持新技術發展的醫保相關配套政策。

楊帆:

大量新藥、新手術器械的湧現,在給患者帶來更長生存時間和更好生存體驗的同時,在經濟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進口原研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高昂價格往往會讓絕大多數患者望而卻步,而國內企業研發的同類產品雖然能夠很好地拉近價格與療效之間的距離,但這些產品能否真正投入市場並得到廣泛套用,則是決定企業會否持續投入研發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國家和省級醫保部門透過集中帶量采購、價格談判等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一方面保障了低收入人群對創新藥和新醫療器械等新技術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也平衡了企業的研發投入,激發了企業研發和新技術推廣的積極性。

Q3:這些醫學新技術納入醫保或進行價格調整後,從臨床實際套用的角度來看,您認為效果如何?

宋寧宏:

以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外科的「精準肺亞段切除手術」技術為例,肺段切除術是治療早期肺癌的重要術式,醫院在2010年開展胸腔鏡肺段切除治療早期肺癌時,國內還鮮有類似技術套用。該技術有著改良膨脹萎陷法、套用3D-CTBA、開發3D重建、適形裁剪技術等多個創新點,因其在根治性切除的基礎上保留了更多的肺組織,既符合微創外科的發展要求和方向,患者在術後也可獲得更好的生活質素。

2023年,經過高新技術申報和專家論證後,江蘇省南京市醫保局正式批準將「精準肺亞段手術」納入DRG高新技術專案,全年對江蘇省人民醫院此類手術補償共計340例,補償金額達到76.85萬元;不僅如此,DRG高新技術專案發生的醫療費用也不納入醫保範圍外費用考核。醫院胸外科的醫生們都認為,醫保高新技術傾斜政策釋放了醫生的雙手,讓好技術、好專案能夠切實被參保患者所用。

楊帆:

先看肺癌治療,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靶向藥和針對ALK融合的靶向藥,將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從此前的10個月延長到3年甚至5年,可以說創新藥將原來的「不治之癥」逐漸變成了「慢性疾病」。但是因為價格高昂,這些靶向藥一度讓人「望塵莫及」。原研的三代EGFR靶向藥剛上市時每月的治療費用約為5萬人民幣,醫保談判後,患者每月報銷前的費用大約為5000元,報銷後僅需自負1000元左右,疾病負擔只有原來的2%。

再看輔助生殖,自北京市將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專案納入基本醫保門診甲類報銷範圍後,不僅提高了輔助生殖相關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群眾的生育率也出現了大振幅的提升。據不完全統計,新政推出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科門診量增加約20%,周期數增加約30%,成功孕育的案例明顯增多,對於提高適齡人群生育意願、緩解需要技術備孕家庭經濟壓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錢菊英:

上海市醫保局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十分註重對醫學新技術的推廣和套用,納入激勵付費範圍的創新技術得以廣泛套用,不僅為醫療機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也在很大程度上惠及到了更加廣大的參保患者。

例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展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這項手術套用了心臟導管微創技術,這是繼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藥物治療後的第三種模式。這項技術無需開胸,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等特點,為那些常規治療手段不能延長其生命或緩解痛苦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特別是高齡患者帶來了希望。近年來,TAVI技術發展突飛猛進,醫院的手術量也在不斷提升。在DRG支付方面,醫保部門經過綜合評估後,將該技術單獨成組,確定了更高、更合理的權重和支付標準,從而在根本上保障了套用這項新技術的病組可以獲得足額支付補償,並且納入了更加規範的新分組評價管理體系。此舉不僅使該項新技術在臨床得以更好的套用,也讓醫療機構得到了適當的補償、讓廣大參保患者獲得了實惠,取得了十分顯著的多贏效果。(ZGYB-2024.07)

圓桌討論(上):醫保戰略性購買賦能醫藥技術創新之局長篇
發揮醫保戰略購買的引導性作用,促進醫藥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再提三明醫改,國家醫保局又釋放了哪些新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