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除了回到農村,再也看不到穿木屐的人!傳承或者很快中斷

2024-06-24三農

周末回到鄉下趁圩(外地好像叫趕集)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年近七十頭發花白的老人在賣木屐。木屐是是用花心木、松木、案木或者桐木制作的。再配上橡膠當鞋耳。然後用小釘子從邊緣訂好就可以穿了。在我們那,這算是就地取材,相當很正常。只不過,這木屐生意並不好做,我特意觀察了好半天,才有一個老人過來買走了雙雙,一雙三塊錢。

木屐

看著眼前的木屐,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穿的木屐,那是因為那時候家裏比較窮根本買不起鞋子!家裏人都是用自家砍伐的花心木鋸出來鞋子的模樣,然後用手工刨不斷刨平整,然後用三角挫打磨光滑,最後剪一塊廢棄的單車外胎磨平用火燙一會再拉直,松開瞬間就會彎曲,最後用釘子訂上就是一雙精美嶄新的木屐。

那時候在我的老家,不管春夏秋冬都會穿木屐,哪怕冬天也不算是太冷。只要穿上一雙襪子再穿木屐多冷的天氣都可以熬過去。一方面是因為做木屐比較簡單而且耐穿。穿壞了也不可惜大不了重新做一雙。另一方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時候太窮,買不起塑膠鞋。更別提其它什麽款式了!

家鄉的山比較多,到處長滿了茂盛的大樹,有花心木,松木,案木,桐木等等,每個山嶺或者私人土地都種了很多樹木。為的就是蓋房子的時候使用。那時候修建泥磚房都會用很多木材。還有些人開始建水泥樓房也要用很多木材。所以家家戶戶都種了很多樹木,可以說木材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些木材鋸下來後用池塘的水泡上一年耐用韌性十足,至於為什麽我至今不懂!只知道父親每次鋸回來的樹木逗放在自家池塘泡上一年再撈上來曬幹使用。據說特別耐用。這些木材讓人感覺它天生就是用來做木屐的。家鄉的花心木和案木做出來的木屐是最耐用的!

為什麽舊時老家穿木屐的人那麽多?自然是因為窮困,買不起布鞋、膠鞋,波鞋。現在老家的人穿木屐更多地成了一種習慣,或者是為了方便或者幹凈。家鄉的泥路到處是石頭或者坑坑窪窪的,上山幹活也到處是倒刺,穿其他鞋子不耐臟也不耐磨,木屐只要在鞋底奪鋸些紋路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穿壞了也不心疼,大不了隨手一扔,鋸些木頭,再剪些塑膠或者廢棄的牛皮再釘一雙就是。

穿木屐也成了村裏一些老人的專利,年輕人不是運動鞋就是皮鞋,再也沒有人碰木屐了。家裏大伯,一生儉省,每年水裏搬出來的木材曬幹第一件事就是做上一家的木屐,樹木曬幹他立馬拿出珍藏箱底的鋸子換上新的鋸條,拿出他那用了幾十年的刨子和銼刀。他開始將樹木一段段分開,再用鋸子分成一片片。於是開始用鉛筆畫出尺寸和腳的大小,接著用刨子不斷刨平整到最後再用銼刀磨平。如果鎮上有砂紙還會買兩片砂紙回來再次打磨光滑。再剪上塑膠釘裝好就行了。他一做就是十幾雙,一年四季基本除了下田地就是穿木屐。

大伯除了種地,種果樹就是放牛,每天趕著七八頭黃牛在山間遊蕩,出村到山上到處都是硌腳的石子和長滿倒刺的植物,自然很費鞋,穿木屐就不用心疼鞋了。我小時候經常看見大伯做木屐,也嘗試過自己做木屐,但總是沒有耐心刨到平整磨到光滑。

做了一輩子木屐,大伯做木屐的手藝精湛,主要是沈住氣耐心一點點刨去多余的木片,再不斷打磨去多余的木糠,直到木屐該光滑透亮的地方光滑透亮,該增加摩擦的地方增加摩擦,看似簡單的一雙木屐卻包涵很多學問。

大伯說得沒錯,包括我的父母在內,很多鄉親慢慢都出城裏打工了。年輕一輩的基本也就過年才會回來。大冷天的個個都穿布鞋皮鞋等等五花八門的鞋子。就連我年紀大了也要穿一雙布鞋才行。慢慢地就沒有人再穿木屐了!我也只是閑得慌才每年做這麽多。你看看你們都不穿回來堆在那裏還全新的,搽去灰塵就可以用。

大伯現在放牛也是走的水泥路,現在路上再也沒有石子硌腳。前幾年國家搞「三清三拆」早已經把山路河邊修整得平平整整,這兩年還做成了水泥路。木屐真的再無用武之地。

看到村裏人去幹活,聽到噠噠噠的響聲,那一不用猜了,往往都會會心一笑,說一句:「你大伯的木屐」。

村裏穿木屐的人越來越少了,大伯也老了,也放不了幾年的牛了,就算以後在家頤養天年。我想大伯還是會每年做一批木屐。用他自己的話說,穿木屐腳舒坦,幾十年了早習慣。穿其它鞋子會感覺到別扭!

穿木屐的人越來越少了,大伯可能是十裏八鄉最後一個穿木屐的人?大伯送給我那幾雙我也只是帶回來放在櫃子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