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說著不想繼續種地,他為何又承包了200多畝?

2024-01-17三農

1月10日,寒風凜冽,路上的積雪還未化盡,侯呈義麻利地收拾繩子、袋子等工具,往車鬥角落裏一放,駕駛農用三輪車小心翼翼往鎮上趕去。為農服務站裏,化肥、農藥各類農資裝滿了倉庫,一旁,采購物資的農戶正忙著裝車、算賬。

今年52歲的侯呈義是德州市慶雲縣尚堂鎮北侯村種糧大戶。村子位於黃河支流馬頰河南岸,全村145戶,600余人,耕地535畝。作為該縣最大的鄉鎮,尚堂鎮人口多、耕地廣,是傳統農業大鎮,可就是這裏,也曾有過農田荒蕪的「尷尬」。

侯呈義在田裏介紹今年小麥的生長情況。

侯呈義家種了20多畝地,分布在7個不同地塊,每年夏秋收,只有像他一樣的「大戶」起早貪黑忙,沒了戶戶忙秋收的景象。到了數九隆冬,更是家家「貓冬」。

「不敢也不想繼續種了,這些都累夠嗆,兒女也勸過,跟著去城裏享福,可咱農民不種地,總感覺心裏缺點啥。」跟腳下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侯呈義最有發言權。耕地零散,種啥的都有。即便有好品種,成不了規模,效益也不高。再就是地塊小,機械施展不開,種地成本居高不下。曾有農戶之間租種耕地,產生糾紛,許多農戶寧肯閑置,也不願意出租,侯呈義一語說中了鄉村產業發展的瓶頸。

眼下,鄉村變了。【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要求穩定糧食生產,各級政府支持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經營規模,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尚堂鎮農業幹部跟侯呈義了解冬季麥田管理情況。

有法作依據,振興有底氣。去年以來,慶雲縣認真學習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結合地方實際,創新實施「五增+五減」行動,推進「小田變大田」,鼓勵農戶透過互換地塊、租種、入股等多種形式,依法依規將耕地出租經營。

「有法作保障,出租還有收益,耕地流動性大幅提升。」慶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國輝介紹,該縣在每個鎮街都建起了為農服務站,幫助引導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慶雲縣確立了一年示範推進、兩年全面推開、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發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縣新增成方連片耕地10萬畝。

慶雲鹽堿地水稻豐收。(資料圖)

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實施兩年多來,一條條溝渠被疏通,一座座泵站被重修,田間路縱橫交錯,水網密布,大條田一眼望不到邊。侯呈義申請了助農貸款,又承包了200多畝地,個人種植規模超300畝,成了名副其實的「種糧大戶」。好政策加持下,今年糧食大豐收,小麥和玉米加一起,累計畝均超過2800斤,昔日零散的「巴掌地」,成為了高產田。

「冬閑」不再閑,都是豐收年。現如今,種糧大戶從冬到夏,一點也不閑。備化肥、修農機、學知識……為開春兒做準備。有了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侯呈義幹勁更足了,今年,在縣農機補助幫助下,他添置了玉米收割機、播種機等3台新家夥。

「以後農田會越來越多,有了它們,孩子們一點不用擔心,再有100畝,我也種得過來。」看著老侯瘦弱的身軀,問他還能不能種,侯呈義咧開了嘴,笑得像朵花。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張超 通訊員 馬俊良 李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