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寧縣:「牛」勁十足產業興 「畜」勢騰飛正當時

2024-01-10三農

近年來,寧縣堅持走「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路子,透過實施「甘肅省肉牛產業集群專案」,使肉牛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讓農牧業開啟一路狂「犇」模式。

標準化養殖 降本增效產業「犇」起來

日前,記者在寧縣良平牧青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看到,一輛自駕式撒料車正在寬敞的牛棚裏來回投撒飼料,運輸、攪拌、投餵一氣呵成,百余頭早勝牛和西門塔爾肉牛的投食工作僅用了十幾分鐘就完成了。

「現在廠子裏有青貯機、鍘草機、自動攪拌機、駕式撒料車還有鏟車。從鍘草、攪拌、到投餵、清圈……全程基本實作機械化。和之前相比,現在每月能省一萬多元的人工勞務費呢!」寧縣良平牧青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豆前鋒告訴記者。

這種養殖模式,不僅降低了育肥成本,減少了資源浪費,還提高了養殖效率。近年來,寧縣透過發展規模化養殖,推廣標準化養牛模式,套用各類「農機」裝備,提升畜牧業機械化的潛力和空間,肉牛產業煥發新的生機,讓農牧業開啟一路狂「犇」模式。

增收又致富 帶動群眾過上「牛」日子

在寧縣早勝大莊永永養牛場,記者看到,圈舍裏小牛犢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育肥牛和繁殖母牛正咀嚼著飼草,不時發出「哞哞」叫聲,好生「熱鬧」。 走進飼料倉庫內,飼養員賴道濤正在用粉碎機粉碎草料。賴道濤說:「我在這兒上班每個月3500元,還管吃管住,主要負責給鍘草、撒草料等工作,總體來說還是比較輕松的,賺錢又顧家。」像賴道濤這樣在牛場內務工的村民還有十幾個。

「我們牛場成立於2020年,占地面積20畝,目前有育肥牛230余頭 ,生產繁殖母牛有170余頭。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擴寬銷售渠道,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致富。」寧縣早勝大莊永永養牛場負責人王劍告訴記者。

寧縣早勝大莊永永養牛場以大莊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組,已初步形成了集肉牛養殖、繁育、銷售、飼草種植為一體的「牛」字號產業鏈條,帶動了周邊養殖大戶和散養戶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肉牛養殖產業。

種養迴圈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

距離早勝大莊永永養牛場不遠的新寧鎮南橋村,今年4月份透過招商引資,引進寧縣博達牧業有限公司,現已經建成博達牧業早勝牛養殖基地,目前存欄早勝牛380頭。博達牧業按照「三元雙向」迴圈模式,結合自身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創新綠色養殖模式,不斷提高生態農業發展水平,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子。

博達牧業利用農作物稭稈作為飼料,今年按照每噸500元的保價收購青貯稭稈飼草4800余噸,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戶門前"三堆"治理難題、美化了環境,也使農戶增加了收入。

「今年收青貯一共是3600多噸,收農戶玉米稭稈一共是800多畝,收小麥稭稈200多噸,每噸按600元收購;青貯玉米稭稈每噸按400元收購,每畝玉米地能收4噸玉米稭稈。」博達牧業董事長安占存告訴記者。

良種驅動 賦能產業高質素發展

在寧縣,以養殖早勝牛而聞名的牛場並不少,慶陽澤溢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之一。合作社負責人鄒新龍介紹說:「早勝牛特點就是耐粗飼、疾病少、用肥成本小、繁殖能力比較好、繁殖率高。養成後,它的出肉率相比來說也好一點,他最大的優點是能產出雪花肉,比較受大家的青睞。」

近年來,寧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堅持「立足本土、以我為主,適度引種、精準選育」的原則,制定出台【早勝牛保種方案】、建成富興源牧業、時代有為2個早勝牛保種場和博達、藩源2個核心繁育場,力推進早勝牛保種繁育工作,使瀕臨滅絕的早勝牛品種起死回生。

寧縣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徐昭昭說:「早勝牛保護群數據庫已成功納入國家遺傳資源庫,寧縣優選3頭純種早勝牛種公牛,送往省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站代管飼養,已取得了全國凍精生產合格證,每年向我縣提供早勝牛凍精3萬支,用於早勝牛的純種繁育和擴群增量,並在全省範圍內予以推廣套用。」

截止2023年底,全縣累計建成千頭以上標準化肉牛規模養殖場(合作社)7個、百頭規模以上養殖場(合作社、家庭農場)41個,發展早勝、中村萬頭肉牛養殖鄉鎮2個,以「九龍川」「平道川」等川區為重點區域培育九峴左家川、金村蘭莊等肉牛養殖專業村35個,發展存欄6頭以上的規模養牛戶1665戶。截止目前,全縣肉牛飼養量15.04萬頭,其中存欄8.97萬頭、出欄6.07萬頭。繁育早勝牛1.5萬頭,早勝牛存欄達到3.5萬頭,其中新增基礎母牛8000頭,早勝牛良族群數量不斷擴大。據悉,寧縣計劃到2025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其中存欄達到12萬頭(早勝牛存欄3.8萬頭)、出欄8萬頭(年對外提供銷售早勝牛種牛10000頭以上),實作牧業產值16億元。

「牛」勁十足產業興,「畜」勢騰飛正當時。如今,寧縣正闊步邁向肉牛產業高質素發展的新征程,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通訊員 張偉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