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四川萬畝稻田喝上 自來水,裝水表按方收水費,農民是否心甘情願?

2024-05-30三農

今年的豐收季節,四川綿陽市一個傳統農村裏出現了一幅新鮮景象;萬畝良田浩浩蕩蕩喝上了直通供水管線的自來水。乍一看,這無疑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標誌 ,但當農民發現每滴用於澆灌的自來水都要被計費後,一場圍繞"水費公平"的討論與爭議由此引發。

說起這塊萬畝良田,綿陽當地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裏不僅土地肥沃,氣候也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素有"江南水鄉"的美譽。而眼下,隨著城市化行程的加速,這塊田園在被高樓林立包圍的同時,曾經靠天吃飯的傳統灌溉方式也出現了轉機。

去年冬天,經過幾個月的管網鋪設,綿陽城區的自來水正式"入駐"這塊萬畝良田。來年春耕時節,當地政府便推行了"城鄉同價"的自來水計量收費政策。按照規定,農戶從自來水管網抽取的每一滴水都將被精準計量,並按每立方米1.85元的市場價格繳納水費。

對於長期習慣免費使用農渠水、塘水的農民來說,自來水入田並被計量收費確實讓他們感到陌生和不適 。盡管政府表示此舉能大幅提高用水效率,還能為農戶節省灌溉成本,但價格公平性的質疑卻難以避免,

"1.85元每立方米,用來澆地的水費可不算便宜啊! "家住綿陽城鄉結合部的老農陳伯伯面有慍色。按他的估算,澆一畝水田至少需要500立方米的用水量,那就是近1000元的水費支出。而按照往年,他種植一季水稻僅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新政策下,水費就得占去一半了!"

不過,政府辦事人員對此並不認同。他們解釋說,雖然自來水入田後"量費並重",但其實只要適當調整澆水頻次,預計每畝地只需幾百元的水費就能滿足全年用水需求 。這比以往的防滲渠費、維護費和抽水電費還要節省不少。

"關鍵是要改變老觀念,學習節水新理念。"辦事人員說,"自來水是集中處理過的,質素有保障,澆灌收成也會更好。我們會派技術人員指導農戶按需精準控制用水量, 而不是象征性地下大水漫灌。"

隨著討論的深入,爭 議的核心似乎不只關乎計費價格,更多的是關於如何合理配置水資源、保障公平用水的利弊權衡。

在老陳等農戶看來,蓄水池塘和自然渠道從來就是他們澆灌莊稼的惟一水源。即便透過消耗電力抽水需付一些成本,但畢竟比自來水便宜太多。自來水通常是優先供應城區居民生活用水的,如今讓農田也用上自來水,實際是將喝水資源"占為己有",合理性和公平性受到質疑。

相比

之下,政府方面更看重的是水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事實上,以往農田防滲渠、塘堰都存在大量滲漏和蒸發損耗的問題。如果能最佳化供水管網布局,吸納自來水集中供給農田,簡直就是殺兩只水資源節約的鳥。不僅有利於提高用水效率,而且還能調劑城鄉供水矛盾、確保生活飲用優先權。

"老百姓喝水、農田澆地是兩碼事,但現狀已證明需要統一調配。"辦事人員說,我們設計了分級分類的計費政策,居民飲用水和工農業用水價格將保持區別,努力做到效益增加、公平可及。也會定期評估調整,讓惠及農民的新政盡快被接受。"

這種兩全其美的做法是否可行,還需要更多的時日和實踐去檢驗。但無論如何,這場圍繞"自來水入田"而引發的爭議,已經將水資源高效利用、公平分配的課題擺上了城鄉發展的議程。我們期待在算計成本和效益的同時, 更有利民的、科學的水管理之策能夠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