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_600567749
這兩天,關於武漢蘿蔔快跑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以無人駕駛為代表的智能網聯賽道,已然拉開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下半場。
要實作自動駕駛的產業化,不僅要研發「聰明的車」,還需要「智慧的路」「強大的雲」。過去幾年中,頭部車廠和互聯網大廠是這一賽道的主角,而眼下地方政府正在越來越積極投身其中,推動套用場景逐步實作規模化以及商業化閉環。
不久前,工信部等五部門釋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套用試點城市名單,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成都、杭州—桐鄉—德清聯合體等20座城市(聯合體)上榜。在外界看來,「車路雲一體化」是解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的關鍵,而試點建設將推動智能駕駛從小範圍測試驗證到加速邁入規模化落地階段。
多地車路雲一體化示範專案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密集啟動,如北京近100億元車路雲一體化新基建專案規劃公布,武漢市170億元車路雲一體化重大示範專案獲有關部門批準備案,福州、鄂爾多斯、沈陽、杭州等相關專案啟動招標……
這也將是各地撬動智能網聯汽車賽道的重要抓手,而基於「車路雲一體化」也釋放出互聯網、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測,203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車路雲一體化」相關市場規模超14萬億元。
在這場智能駕駛的城市競爭中,誰在領跑?哪些城市正在彎道超車、逆天改命?
復制「武漢模式」?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在武漢市全無人訂單量正在爆發式增長,單日單車峰值超20單。這也再次引發外界對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的熱切關註。
7月10日,國泰君安研報顯示,「蘿蔔快跑」已在11個城市開展載人測試,計劃2024年在武漢實作全覆蓋並投入1000輛無人車。預計隨著規模擴大,成本將降低,有望在2024年底盈虧平衡,2025年盈利。
倘若「武漢+蘿蔔快跑」可以率先實作商業閉環,百度就可以將「武漢模式」復制到更多城市,而更多的自動駕駛車企也勢必加速推動套用的落地。這對於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尤其是自動駕駛套用的加速落地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武漢「蘿蔔快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淡忠奎 攝
「這裏面有很多因素,包括特斯拉的FSD入華等因素也使得消費者對無人駕駛的信心提振了很多。」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認為,特斯拉以及國產的廠商無人駕駛技術大家越來越接受了,這是市場爆發的前提。
他認為,一些政府或者平台公司積極參與到無人駕駛業態來也很重要,前期肯定是需要投入大量補貼的。考慮到前期運維投入的資源,檢驗檢測,車輛租賃等資源投入,「我不認為它可能馬上就會盈利,但就像剛剛出現的共享單車一樣,有可能透過接一些廣告或合作,流量帶動下可能會有一個更好的增長」。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釋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推薦標準,自動駕駛分為L0到L5,分別對應「應急輔助、部份駕駛輔助、組合駕駛輔助、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共6個等級。
其中,L0—L2屬於低階別的駕駛自動化功能,由系統輔助人執行動態駕駛任務;L3—L5為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作自動駕駛,讓使用者在特定場景從駕駛任務中解脫出來。在競速智能網聯賽道背景下,高階智能駕駛已經成為各大車企爭奪的焦點,如奔馳、寶馬、智己、長安、極狐、深藍、塞力斯、比亞迪等汽車品牌都已經宣布獲得L3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從牌照發放到準入上路,高階自動駕駛套用正加速落地。今年6月,工信部等4部門首批確定9個聯合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包括長安(車聯科技+重慶)、比亞迪(東潮出行+深圳)、廣汽(祺宸科技+廣州)、上汽(賽可出行+上海)、北汽藍谷(北京出行+北京)、一汽(一汽出行+北京)、上汽紅巖(友道智途+海南儋州)、宇通客車(鄭州公交+鄭州)、蔚來(上海蔚來+上海),除紅巖和宇通外均為乘用車。
不難發現,試點聯合體車企和執行城市、使用主體高度相關,除一汽、紅巖外、蔚來外,執行城市皆為車企所在城市,並且大部份的使用主體皆為車企旗下網約車平台,比如車聯科技、東潮出行、祺宸科技、賽可出行、北京出行、一汽出行等。
從這一維度來看,這可能意味著目前國內對於L3級自動駕駛的初步套用場景會以網約車為主,其中Robotaxi比重會更大。
「因為自動駕駛包括城市場景的套用,除了汽車本身的技術外,還需要依托像網約車平台等成熟的營運平台,比如及時派單、後台計算等。這種能力可能是百度、高德這種平台化公司才有,最開始肯定還是依托他們,後期也必然會有很多初創型企業參與進來。」馮雷說。
誰為場景「開路」?對於無人駕駛專案而言,運用場景決定著專案的未來營運情況,直接決定著能否跑通商業閉環,乃至發揮對智能網聯賽道的撬動作用。而眼下,「北京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跑網約車」被各地視作自動駕駛套用場景加速落地的訊號。
不久前,北京市經信局就【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
這是北京對自動駕駛的首次立法,也使其成為繼深圳、杭州之後第三個出台自動駕駛地方性法規的城市。【征求意見稿】涵蓋車路兩端,在「創新場景活動」方面提,自動駕駛汽車可套用於除危險貨物運輸外的道路貨物運輸;擺渡接駁、環衛清掃、治安巡邏等城市執行保障;以及國家和本市支持開展的其他套用場景的開放。
圖片來源:攝圖網507610672
從2022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首次為自動駕駛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提供了法律依據,2024年5月,【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套用促進條例】首次以地方立法明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具體流程,到此番北京【征求意見稿】助推產業鏈升級,成為各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重要參照。
在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鄭飛看來,從技術角度來講,現在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從L2到L3,技術路線已經成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缺少立法推動,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它需要有路權,它需要有上路的特許,需要有相關的規範去規定。
這也是各地落地商業化套用場景,競逐自動駕駛之城努力的方向。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裏,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裏程超過1.2億公裏,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雲控基礎平台建設。
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無錫、蘇州、杭州等多個城市宣布在一定區域內實作全域開放,推動測試示範規模化發展,加快探索智慧出行服務的商業閉環模式。
在北京、深圳、杭州自動駕駛的政策探索領跑的同時,上海、武漢等城市也正在加速自動駕駛套用的商業化落地。公開資訊顯示,武漢、上海、蘇州、重慶、廣州、北京、合肥、深圳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長度分別為3379公裏、2000公裏、2000公裏、1800公裏、1624公裏、1160公裏、1096公裏、944公裏,其中武漢和上海開放道路裏程最長。
上海作為國內首個實施自動駕駛政策的城市,以洋山港東海大橋場景為依托,友道智途智能重卡已實作常態化營運,三年內形成近三百台智能重卡車隊,超兩百萬標準箱運輸能力和全球規模最大的智能重卡商業營運車隊,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0萬公裏以上自動駕駛營運裏程。
與此同時,武漢憑借著開放區域的優勢,被稱作蘿蔔快跑的城市樣板間,有望在全國率先沖刺完成Robotaxi的商業閉環。截至2023年底,武漢全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裏程已突破3378.73公裏(單向裏程),覆蓋12個行政區,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裏,觸達人口超770萬,開放裏程和開放區域數量保持全國第一,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區。
「像北上廣深的人才、產業基礎都很好,也是智能網聯做得比較好的城市。」馮雷說,二線城市中像武漢、杭州,以及成都、鄭州等城市也都做得很有特色,「比如杭州的視覺智能領域很有優勢,有大華、海康威視等企業」。
如何實作規模化?在多位行業專家看來,要想實作真正的智能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是重中之重。具體而言,就是在單車智能的基礎上,增加路測感知,車端、路端數據相互補充、形成協同,讓「聰明」的車行駛在「智慧」的路上,從而解決單車智能長期無法突破的長尾問題。
不過,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各地「車路雲一體化」建設處於初級階段,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備的系統架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碎片化」現象,難以支撐自動駕駛技術和網聯功能的規模化套用。
車路雲一體化系統說明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不久前,工信部等五部門釋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套用試點城市名單中,包括北京、上海、重慶、鄂爾多斯、沈陽、長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桐鄉-德清聯合體、合肥、福州、濟南、武漢、十堰、長沙、廣州、深圳、海口-三亞-瓊海聯合體、成都,被外界視作進入智能網聯的「國家隊」。
這些城市大都是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大多具備「雙智」試點和示範區的基礎,並且具備良好的汽車產業生態,對於智能網聯汽車尤為重視。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合肥、濟南等12個雙智試點城市全部入選「車路雲一體化」套用試點(其余4個雙智試點城市未申報)。
「在不足6個月的時間內,五部門協同30余個城市完成了試點方案申報、匯總稽核、專家評審等多項工作,推進‘車路雲一體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彰顯出中國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決心和效率,也側面反映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同盟發文表示。
從一定程度上而言,試點城市承擔著推動更大規模、更大範圍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實踐,為全國積累經驗、路徑。
在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武漢、建安、十堰等城市已經提出「全域覆蓋」,比如武漢提出「車路雲一體化」將覆蓋全市13個行政區和武漢經開區、東湖高新區、東湖風景區等功能區域,對全市路口進行智能化改造;
在提升車載重點搭載率方面,上海、武漢、無錫、濟南等地明確提出,試點執行車輛將100%安裝C-V2X車載終端和車輛數碼身份證書……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以來上述城市已經開始密集啟動百億級「車路雲一體化」示範專案,以此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6月以來,武漢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車路雲」一體化重大示範專案總投資超170億元,已於6月開工建設;北京市「車路雲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投資近百億元,將對6050個道路路口進行智慧化改造。
與此同時,福州、鄂爾多斯、沈陽、杭州等車路雲一體化相關專案啟動招標,後續還將迎來更多重磅專案落地。這也意味著「車路雲一體化」已經從前期的分散探索,逐步過渡到套用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在馮雷看來,這個過程中動輒百億級投資對各地的財政壓力也是比較大的考驗,「首先要避免重復建設,如算力資源、智能燈桿、網絡攝影機等新基建應該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同時,數據庫、雲端運算演算法芯片的需求量將十分龐大,要在場景影響下加大國產替代力度。」他說。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