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農村留守老人為什麽還拼命幹

2024-05-28三農

如今,大部份農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留守老人們種著自己及在外工作兒女們的承包地,少則幾畝,多則10幾畝。他們成年累月,起早貪黑,一刻也不停歇。到底有動力,讓他們這麽拼?

1、寸土寸金,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手中有糧,心裏不慌,從那個忍饑挨餓年代過來的老人,對土地有著深深的依賴與感情。即使日子過得再好,兒女們再富足,他們也不肯讓土地荒廢。72歲的鄰家三叔,兒子是經營石材的小老板,年入幾十萬,2個女兒都在城裏工作,有車有房有存款。按理說,他無任何負擔,可盡享清福。然而,老兩口舍不得放棄這5畝土地。2畝口糧田能自給自足,年年有余糧。3畝大田蔬菜、瓜果,讓大叔5天趕2集、3集,售賣自種的蔬果。即使寒冬臘月也不落集,蔥姜蒜是他常年的賣貨。

2、兒子上學、買房、娶妻生子,經濟壓力過大。如今,兒女們都去城裏工作、買房,小縣城企業職工薪金在3000至4000元,很多年輕人還上房貸,所剩無幾,只好靠父母接濟。還有些中老年人,即使子女未成家立業,也要盡可能多掙錢多攢錢,將來為兒子在城裏買房、娶妻。56歲的鄰家小妹,因是獨生女,娶男方來家(倒插門),她所種的14畝承包地,大都是西瓜、南瓜、大蔥、大姜、大蒜,一年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還常常戴著頭燈夜戰。每當見到他們兩口子,都是渾身泥土,幾乎沒見她穿過一天像樣的衣服。她有2個兒子,大兒子碩士研究生畢業,剛剛在北京工作,小兒子上私立高中,正是急需用錢的時候,經濟負擔較重。如果不拼命幹,哪裏來錢?

3、趁著身體好,多掙點錢,省得向兒女們伸手要。這是中國式父母的優良傳統。俗話說,誰有,也趕不上自己有;丈夫有,老婆還得伸伸手。76歲的前鄰大叔靠著2畝大棚韭菜,每年收入近4萬元。靠這些錢,老兩口能夠衣食無憂。自己舒坦,兒女們放心。

再過10幾年、20幾年,這一代老人故去,土地由誰來經營?鄉村振興由誰來擔當主力軍?鄉情故土還存不存在?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朋友們,你說呢?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