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假種子在農村咋如此有「市場」?種糧大戶都上當:莫貪便宜!

2024-02-14三農

農民種地,除了對土地的打理外,重點就是如何選種子了。種子也被農民稱之為農業的「芯片」。不過,在秋收冬種的時節裏,一些地方卻出現了「三無」小麥種子問題,「三無」種子「橫行」鄉村,這種種子包裝沒有生產日期,沒有生產廠家,沒有國家審批號,但外包裝的名字卻高大上,很「國標」,以淮麥46、徐麥35等等名義銷售。農民也把此類小麥種子稱做是「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

由於今年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物資的漲價,水漲船高之後,種子價格也處於高位,但這也從另一方面削薄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畢竟種糧的收益這些年都是相對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了,成本也就增加了,但收入還是那些,農民心裏肯定是有情緒的。

在網上論壇,就曾看到有網友分享了自己今年種了2畝麥子的成本和收入,最後粗算除去人工費用外,成本為945元,這兩畝小麥一季下來,也就能勉強掙800塊。他是這麽算的成本:種子60斤花了120元;化肥一袋175元。按照常理說種子站是派車送到農村家裏的,不過因為數量不多,所以是要花錢的,為了省錢,這位網友自己摩托車帶貨多跑了幾趟,也就省了一筆費用。然後就是犁地和播種,他說自己也是下地自己幹,這樣費用也就省了。可種完之後,農藥總是少不了的,必須的有一次除草和一次除蟲,就算100元。

到了收割的時候,兩畝地250塊錢,這時候運回家摩托車就沒法幹了,雇車120元。在家晾曬裝袋,就可以賣了。這樣花銷在完全不計算人工費用的情況下,是515元,但種麥期間頻繁往返老家地裏和打工縣城,少說也有430元。舉個例子吧,打藥一次,就意味著往返兩次的車票,雖然盡量避免花錢,可錢還是花了不少。

上面網友所述,雖然掙得不多,可不管是種子還是化肥、農藥,還是實打實的真貨,但「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就有相當大風險會出現農業事故了。如果按照種子法等法律規定,種子的種類、品種、標簽標註內容不符或沒標簽的,都是假種子。這也就是說,買到了假種子,一旦出現農業事故,不受法律保護,吃虧的只有農民自己了。

在安徽靈璧,就有一個種糧大戶圖便宜,從外地農場購買了一批種子,他還聯絡周邊村民,一起「團購」,以每斤2.4元,低於正常價格7毛錢的價格共買進5萬多斤種子。也正是因為比正規包裝種子便宜不少,有些村幹脆就上千斤,上萬斤的組團購買。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亂了市場,坑了農民。

在市場上,正規包裝種子銷量明顯不是「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的對手。以華成865種子為例,一般每年銷量在5-6萬斤,而今年的銷量才區區兩萬斤。這中間的差額,幾乎都被「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拿下了。那這些假種子到底是怎麽走進農民家的呢?原來這些從事「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銷售的商販,在農村走街串巷,甚至發展農民介紹熟人,以數量達標打折,或者返點等方式,吸引農民跨區域買種子。

最後鋤禾園小編提醒農民朋友,買種子一定不能只看價格,光圖便宜,該檢查的包裝、標簽,以及種子的質素,一點都馬虎不得,尤其是低於預期便宜的種子,更要瞪起眼睛,謹防被騙,那便宜種子背後可能是騙局!對於「皮包種子」或者「白皮袋種子」,您遇到過嗎?用過嗎?歡迎文末流言,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