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老家的路越修越好,為什麽人卻越來越少?出門打工的人心裏更清楚

2024-07-21三農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曾經泥濘蜿蜒的小徑已被瀝青大道所取代,在鄉村的廣闊天地間,一條條嶄新而寬闊的道路如彩虹般橫跨田野,連線著遠方與故鄉。然而,在這現代化道路背後,卻有著一道難以言說的傷痕——「路越修越好,人卻越來越少」。

中國是有名的基建強國,這些年來大力推動鄉鎮農村基礎工程建設,實作了村村通路、縣縣通高速的壯舉,無論偏遠窮僻,公路網都基本覆蓋。

然而當你走在寬闊的老家鄉路上,老家卻不比以前繁榮熱鬧,昔日熱鬧非凡的村落,如今只剩下老人和兒童,青壯年勞動力紛紛湧向城市,留下一片片靜謐而略顯荒涼的土地。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城鎮化的加速,繼續分化鄉村和城市的發展。

由於鄉村人口分布零散,設施不健全,地方為了降低管理成本,在不增加醫療、消防、安全等設施建設的情況下,更進一步覆蓋到廣大人口,實行攤大餅的發展計劃,讓更多的村民進鎮、上縣、入市。

例如,就有不少地方推行政策,獎勵5萬元以鼓勵農民進城買房生活。

地方算了算經濟賬,降低支出,增加收入,那讓農民進城就是當下不賠本的買賣,所以撤點並校,讓孩子們進城,然後成人也越來越多為了照顧子女的需要進城,以多種方法漸進式地將人口集中在城鎮。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是主要推手。

城市作為經濟活動的中心,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同時也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元地文化精神生活,加上城市生活的極高便捷性,讓越來越多地農村居民了解到城鎮的魅力,也會漸漸地告別枯燥地農村生活,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逃離,去尋找熱鬧氛圍,去追尋夜生活。

農村人口的流失是以年輕人為主的群體推動的,年輕人進城打工,留下老小,而後小孩逐漸長大也會因學習的需要而離開,最後老年人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曾經的生活氛圍,也會去醫療更好、生活更方便的地方。

道路的發達是方便農村人回家的,當然也是方便農村人離家的。

當交通工具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了汽車、摩托車,這時候,便捷的交通讓更多人可以自由地來往。在城鎮常住,偶爾回一次家,看看家鄉的果園、看看菜園,也有的人當天來回,白天回老家,晚上住新家。

農村人口的漸漸流失,也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農村的田地誰來耕,農村的林地、菜地等自留地如何利用?城市人口壓力增加讓資源矛盾凸顯,基礎設施是否足夠,醫療資源等的擠兌風險是否可以控制?當然也有進城農村老人的生活適應問題,如何讓一個曾經每天串門串戶的獨棟生活者,適應鴿子樓裏的陌生社會呢?

當代的問題有不少,留給後代解決的問題也很多,希望鄉村的路越修越好的同時,讓鄉村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