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孩子睡得晚、睡不好,可能是家長挖的坑,自檢視看你家中招沒

2024-11-04教育

晚上10點多了,小明家的燈光依然明亮。客廳裏,小明正與手機遊戲大戰,而一旁的父母也在追劇。這樣的「夜生活」,在很多家庭中並不罕見,但隨之而來的一個現象卻常常被忽視:孩子睡得晚、睡不好。眾多父母未察覺到,自己在不經意間給孩子設下了一個「陷阱」。

孩童緣何難以安睡?家宅氣氛的「潛在作用」是緣由。

孩子睡眠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床鋪的舒適度或臥室的安靜度,更深層次的因素是家庭的整體氛圍。如果父母在晚上依然燈火通明、娛樂活動不斷,孩子往往也難以放松,內心處於「興奮狀態」,很難迅速進入睡眠。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和行為有很強的模仿和依賴,家長的夜間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生物鐘。

借鑒「先輩頤養之道」來洞察孩童的睡眠模式。

其實,早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已經有對睡眠規律的講究。【內經】所言:「陰陽調和,心神自安,方能康健。」這表明人體內部陰陽平衡的狀態,對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重大影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身體正在快速發育,晚上正是「養陰」之時,充足的睡眠對於其生長發育、免疫力提升至關重要。當代科研結果亦表明,缺乏足夠睡眠會削弱孩童的記憶能力、專註度乃至身體防禦機制。

電子器材帶來的「假安靜」

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安頓到床上,然後自己繼續看手機、玩遊戲,彼此互不打擾就算「皆大歡喜」。重點在於,手機、平板等電子螢幕所釋放的藍色光譜會擾亂人體自身褪黑素分泌的平衡狀態。人體中關鍵的「安眠荷爾蒙」是褪黑激素,其能促進人們進入睡眠狀態。一項研究顯示,電子螢幕的光亮即使在臥室外,也會透過光線反射影響室內,從而使孩子難以進入深度睡眠。即使「表面安靜」,也可能是孩子睡不好的「元兇」。

家長的「急躁性格」易致子女產生緊張情緒。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家長白天忙碌,晚上才有時間與孩子相處,於是常常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任務,比如輔導功課、檢查作業、解決問題。家長一著急,孩子也會跟著緊張,結果,孩子不僅情緒焦慮,睡前的狀態也難以平靜。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心神不安則難眠」,孩子如果在睡前受到批評、責罵,心神不寧,夜晚便難以入睡或多夢易醒。

古人講究的「作息有常」,孩子更需要規律

古時保養之道著重「晨光初現即起身,夜幕低垂便安眠」,這樣的作息習慣對身體的自然恢復與平衡大有裨益。現代科學表明,生物鐘紊亂不僅會影響睡眠質素,還可能導致註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等問題。針對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生理節律尤為細膩且易受影響。經常熬夜或作息不規律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白天嗜睡、精神不振,還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身高發育。

讓孩子提前半小時「靜心準備」,是提升孩子睡眠質素的秘訣所在。

與其讓孩子和家長都在睡前忙個不停,不如設定一個「收心」時間。所謂「收心」,就是在睡前的30分鐘到1小時,逐漸減少刺激,進入放松狀態。家長可以陪孩子讀讀書、講講故事,營造一個寧靜的氛圍,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逐漸「歸於平靜」。還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溫柔的按摩,有助於孩子放松緊張的肌肉和神經。

要讓孩子養成優質的睡眠習慣,父母應先自我實踐,成為他們的良好示範。

孩子的睡眠習慣,與家長的行為密切相關。許多看似「無害」的家庭習慣,可能正是孩子睡不好、睡得晚的「幕後推手」。父母應從自己做起,改善生活作息,營造優質的睡眠氛圍,同時輔助孩子建立穩定的起居規律。

孩童的成長發育與健康維護歷經持久時段,其中,優質的睡眠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長們不妨反思一下,家裏的作息安排、電子器材使用、家庭氛圍是否真的適合孩子的成長。與其糾結於如何「讓孩子早睡」,不如從調整家庭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讓孩子在平靜與放松的環境中自然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