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6月寶寶心臟術後難拔管,醫護攜手為其重建氣道

2024-10-14教育

文章轉載自:廣醫一院

兒童先天性氣管狹窄 是一種因氣管自身發育存在病理問題而致的先天性梗阻性氣道疾病,嬰幼兒期即可發病,輕者在平靜狀態下沒有明顯癥狀,運動或哭鬧時出現喉鳴、喘息;重者在新生兒期就開始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反復肺部感染、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多數患兒需要生命支持或急診手術。

滑動氣管成形術重建氣道

六個月大的小洋(化名)因先天性心臟病在外院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多次試圖拔除氣管插管,但均沒有成功脫離呼吸機,為了尋求進一步診治,在當地醫生的推薦下,將其轉入我院心臟外科接受治療。

經過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小洋聲門下狹窄,且在氣道內狹窄處前端有肉芽腫形成,屬於「先天性氣管狹窄」。「患兒主氣管為O型環,是非常典型的環狀狹窄氣管,氣管狹窄段長度超過了主氣管總長度的50%。」心臟外科主任謝少波結合實際病情考慮,建議采用滑動氣管成形術(slide手術),這是目前重度氣管狹窄患兒得以存活的唯一方法。

滑動氣管成形術是充分利用狹窄段的氣管,在狹窄段的中點將氣管截斷,近、遠段分別在前後壁縱行剖開,修剪後形成兩片舌型滑片,再透過精巧的縫合技術將其吻合在一起,重建新的氣道。

為了盡量減少氣道內肉芽組織的生成,謝少波主任帶領團隊采取外翻縫合的方式,利用心包膜為這段擴大的氣道進行了加固。

手術成功後,護理團隊接過「接力棒」,制定個人化護理方案和24小時排班表。「在術後護理過程中,我們做了非常詳細的排班,保障24小時都有護士在小洋身邊,時刻關註他的體溫、尿量等體征變化。」 心臟外科護長葉桂連介紹,傾心、細心、用心,心臟外科護理團隊手拉手為小洋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橋」,幫助這個才6個月大的寶寶平穩渡過康復期。

心臟血管外科重癥監護室護理

精心治療與護理,終於成功拔管

術後第4天,小洋各項指標趨於平穩,成功拔除了氣管插管,重新建立起的呼吸「通道」非常通暢,支氣管鏡檢查結果也無異常。患兒的CT結果顯示,他的氣道最狹窄處明顯擴大,手術效果和護理效果顯著。

氣管滑動成型術後氣管管徑直接明顯擴大

拔除氣管插管後,護士們給小洋寶寶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給他進行撫觸按摩,幼小的他感受到醫護人員濃濃的愛,每每露出可愛的笑臉讓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治愈與感動。

「臉上長肉了。」時隔多日,小洋媽媽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寶貝,從監護室到普通病房,從胃管餵養到患兒可以抱著奶瓶大口吮吸,從吸氧濃度逐漸減低到不再需要吸氧,每一步都傾註了醫護人員與患兒家屬的努力和堅守。

患兒家屬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這份情感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醫護患的心田,也溫暖了這段共同走過的艱難旅程!

心臟大血管外科醫護團隊

專家簡介

謝少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點選進入專家個人頁面)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擔任廣東省醫學會理事,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心血管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市醫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