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維成長 陪你走過第 2875 天
定律不知道大家都聽過幾個?
今天主題開始之前,和大家先聊聊它,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定律——「踢貓效應」
其核心思想就是:
當強大的一方對我們造成傷害後,我們會不自主地將氣撒到比我們弱小的一方身上。
本來是一點壞情緒,但情緒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用一個例子講解:
某天,一個老板因為工作不順,心情糟糕。
於是在辦公室大發雷霆,訓了下屬一頓。
下屬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蹦跳,火氣又上來了,對著孩子就是一通「輸出」。
孩子被訓得一頭霧水,正在這時,家裏的貓咪悠悠走過…
於是,貓咪悲催地成了「情緒發泄器」,被踹了兩腳。
更不幸的是,貓咪嚇得跑出了家門。
孩子追出去,結果正好遇到一輛車經過……
你猜,司機為了避開貓,撞上了誰?
沒錯,就是孩子。
這個故事聽上去荒誕,但情緒的連鎖反應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常見。
1
家庭情緒的多米諾骨牌
在家庭關系中,父親長期的情感缺位容易讓母親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
當壓力堆積如山時,「情緒垃圾」往往不知不覺就傾倒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因為年紀小、承受力弱,
便成了這種家庭內耗的最終受害者。
正如一句老話所言:「父親是屋梁,母親是墻,子女是花,根基穩固,家才繁花似錦」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不失控,孩子不失能,才是一個幸福家庭的基石。
「高配」爸爸 家庭穩定的頂梁柱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
「人類的性格和行為在幼年時期受到極大的影響」。
也就是說,孩子的性格在其最關鍵的成長歲月中,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
家庭氛圍、父母關系、相處模式,點點滴滴都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這就是我們部份中國家庭的縮影:
父母總是為了大事小事爭吵不斷。
或許父親忙著賺錢,長期不在家,
或許父親忙著應酬,不參與孩子生活,
而母親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忙碌的生活變得更加頻繁,
母親的怨氣也在慢慢累積。
父親對家庭的缺席讓母親心力交瘁,
最終也把壞情緒發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安全感一再受挫,變得敏感又不安。
就像美國心理治療師米爾頓·艾歷森曾說過的:
「家庭關系的和諧與否,決定了孩子是否能走上正軌。」
所以,爸爸們,請別缺席!
你們的陪伴不只是一種物質保障,更是一種精神力量。
高配的爸爸,才是一個家庭的情緒定海神針。
3
孩子精神世界的源頭—媽媽的情緒
情緒,是家庭裏的「傳染病」 ,尤其是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
正如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指出的那樣:
「 孩子的心靈深處,藏著媽媽的影子。
想象一下一個典型的家庭場景:
母親在廚房忙活,父親在客廳裏刷著手機,孩子在房間裏做作業。
母親忙完了,走進客廳,看到孩子作業進度緩慢,又看到丈夫在一旁悠閑地刷手機,怒火一下子就燃燒了起來。
於是,家裏的「怒吼大賽」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孩子挨訓,丈夫被吼,家裏瞬間變成了負能量的集散地。
這種情緒的爆發,其實源自於家庭中不平衡的情感付出。
媽媽的焦慮源於父親的忽視,而孩子往往成了「情緒傳遞鏈」中最脆弱的一環。
正如美國教育家赫爾·博爾丁所言:
「養育孩子不只是養育孩子,也是養育自己。」
媽媽的情緒平穩了,孩子的世界才會陽光明媚。
4
停止內耗,攜手共育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
家庭是每一個人的最初學校,父母是最初的老師。
想要培養一個樂觀積極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互相理解包容,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
1、共同擔責,親密陪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雙方都是第一責任人。
別總是把責任推到對方頭上,該陪伴的時候要積極參與,該引導的時候不要缺席。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關註他們的情緒變化,才能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源。
2、少一些焦慮,多一些理解
過度的焦慮和犧牲只會引發更多的家庭內耗,擁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減少對孩子和伴侶的責備,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溝通,才是促進家庭和諧的最佳策略。
3、言傳身教,共同成長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導師,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別忘了也要求自己。
平時要求孩子不玩手機的時候,自己做到了嗎?
平時讓孩子早點休息的時候,自己是不是還在刷手機?
只有要求自己也能做到,把生活和自己經營得好,孩子才能看到未來更美好的風景。
每個家庭都是一座正在建造的橋梁,通向未來的彼岸。
家和萬事興,停止內耗,做彼此的支持者。
陳老師講過:
「一個家庭中夫妻關系最重要,只有爸爸媽媽關系好,才有愛的養分去滋潤孩子」。幸福的夫妻關系才能托舉出孩子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