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高考狀元自曝尷尬現狀:考上北大後,人生一直都是下坡路

2024-07-12教育

大家好,這裏是「羅曉曉說事」!高考狀元是我們學生時的巔峰存在,今天來聊一聊高考狀元?

對於高考,大家給予很高的期望。

有人把高考當作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人把高考當作終身奮鬥的目標。

實際上,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無數的學霸在走過高考之後告訴我們:

就算有幸進了清北和985,後面的人生也不一定就是走上人生巔峰,也可能是個下坡路。

01

2013年,河北唐山的高考狀元小趙以全省第一的成績,順利被北京大學錄取。

然而,小趙得知自己是狀元的那一刻,內心卻充滿了忐忑和不安。

她坦言,第一感受是"很不開心"、"完蛋了"。

小趙解釋道:

"因為我之前人生的這18年,就是按照這樣一個社會的安排,大家說你上學你就是好好學,你考了好的成績你就一切都擁有了。但是我心理隱隱地對這件事持否定態度,我覺得一旦我考砸了,我反而可以更無所畏懼地去嘗試那些我沒有嘗試過的東西。但一旦我依舊考好了的話,我反而要在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我要繼續扮演一個可能並不是我本人所希望的樣子。"

這種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像一根刺,紮在小趙心裏,伴隨著她度過之後的十年人生。

其實,以小趙的高考成績,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並非難事。

但是,為了滿足家人和學校希望她進北大的期待,小趙最終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也並不了解的日語專業。

缺乏興趣和語言天賦,小趙發現學習變得異常吃力。

即便付出比其他同學多幾倍的努力,她依然感到難以跟上學習進度。

大一下學期,小趙甚至連考試試卷都無法完全看懂。

曾經的學霸,到了北大卻淪為墊底的學渣。四年的大學生活,在小趙的形容中,是一片平淡的灰色。

畢業後,她既沒有收到任何一份工作offer,也沒有參加任何校園招聘,最後兩手空空地離開了這個令她傷心的地方。

02

小趙的經歷並非個案。

一位人大附中的畢業生在網上吐槽,從這所中學畢業,似乎就註定了他人生下坡路的開始。

憑借優異的成績,她考入了浙江大學電腦專業,在眾人眼中無疑是人生贏家。

但她卻覺得這還不夠,畢業後又考入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然而,藤校畢業後,為了離家近一些,她放棄了國外的工作機會,選擇回國進入科研崗位。

面試時,領導對她的簡歷贊不絕口,承諾會優先保證他的學術課題和科研資源。

但入職後,現實卻給了她當頭一棒。

領導表示,資源有限,一切都需要她自己去爭取。

這種巨大的落差,讓她感到無比失落和迷茫。

在學生時代,她習慣了輕松拿第一,習慣了眾星捧月般的優越感。但進入社會後,她發現學歷再好也不過"只是個普通人"。

社會的評判標準和學校完全不同,成績優秀、學術出眾,並不能代表一切。

她不得不承認,曾經的驕傲,如今卻成為前行路上的枷鎖。

03

還有一位北大醫學院本碩博連讀八年的博士,畢業多年後依然買不起房,最終被迫轉行做了股票分析師。

他坦言,醫學院班裏的同學大多成了普通打工人,沒有年薪百萬,絕大多數都買不起北京的房,除非本來就是富二代。

以他的學歷和資歷,在北京三甲醫院工作,月薪大約2萬,一年收入不到30萬。

而北京的房價動輒上千萬,即便一年不吃不喝,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積累足夠的購房款。

即便如此想留在北京發展,也談何容易。

因為他的競爭對手幾乎清一色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

在這個圈子裏,學歷成了最基礎的配置,八年寒窗苦讀換來的,是讓人沮喪的低回報率。

04

縱觀這些昔日的高考狀元和名校畢業生,他們如今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曾經的優秀,並不能保證一生的優秀。

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競爭中,僅憑一張考卷、一紙文憑,是遠遠不夠的。

情商、智商、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都是職場和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而長期浸潤在應試教育中的尖子生,往往在這些方面能力匱乏。

他們習慣了別人來適應自己,卻不懂換位思考,不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當進入社會,失去了優越的標簽和資源傾斜,一旦遭遇挫折,就難以從容應對。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無論過去有多麽優秀,生活總會給每個人出難題。

與其徒嘆命運不公,不如腳踏實地去開拓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應試教育的窠臼,可能讓孩子們暫時站上人生的頂點,卻也可能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桎梏。

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向後看走了多遠,而在於向前看還能走多遠。

感謝您讀到最後。這裏是「羅曉曉說事」,點選關註。

希望可以點個「贊」+「分享」,給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