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強基礎、配師資 重慶秀山鄉村薄弱學校「破題」發展

2024-03-22教育

中新網重慶3月21日電 (記者 鐘旖)「舊校址只有一棟教學樓,廁所也是土木結構的。兩個教師擠在一間平房住宿……現在,校園不僅建起了綜合樓、教學樓、教師周轉房,還成立了音樂、美術、書法、足球等多個社團,搖身一變躋身秀山大體量農村小學行列。」21日,談及這些年校園的改變,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貴措小學校長劉愛華很是感慨。

位於武陵山脈中段的秀山縣有79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其中鄉村55所。另外還有71個小規模學校分布在各個鄉村中。由於布點分散、規模偏小等問題,鄉村薄弱學校一度缺乏提升後勁。

記者采訪獲悉,近年來,為有效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秀山縣把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水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透過強基礎、配師資、抓質素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鄉村薄弱學校從困境中突圍,打通了農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後一公裏」。

圖為學生在完成智慧光環境改造後的教室內上課。秀山縣教委供圖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秀山縣走的第一步棋。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該縣落實資金7223.71萬元,完善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學樓及運動場19所、建設教師宿舍樓2376平方米,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護好孩子們的視力,秀山縣重視最佳化校園照明環境,於2023年底完成29所學校共計1100余間教室的智慧光環境改造。曾經昏黃的教室不復存在,頭頂的熒光燈全換成了全光譜的護眼燈,講台上也為老師們配備了側發光的黑板燈。校園廣播建設、教學環境數碼化升級等改造同步推進,一系列「煥新」舉措不僅「盤活」了學校硬件資源,還改善了教育環境和學生成長環境,使更多鄉村家長願意讓孩子就近入學。

破解薄弱學校發展難題,人才是關鍵一環。長期以來,秀山縣將「配齊配強幹部隊伍」作為切入點,透過縣管校聘、掛職鍛煉、梯度培養儲備等路徑,把任薄弱學校掛職鍛煉作為提拔使用的激勵條件,鼓勵城區中層幹部先後到鄉村薄弱學校擔任校級管理幹部,提升鄉村薄弱學校的管理水平。

洪安鎮中心校地處渝、湘、黔邊區結合部,基礎設施、教學質素均薄弱。2019年,秀山縣教委選派縣城迎鳳小學副校長陳小雲出任洪安鎮中心校校長,學校凝心聚力抓課堂質素,教師開展全覆蓋式家訪,定期組織教師去外校交流學習,全面提升教學質素。3年後,該校教學質素從同級同類倒數第一穩步提升至同級同類學校第一名,不斷吸引湖南、貴州等地孩子到校就讀。

為解決城鄉教師水平不均衡問題,秀山縣還透過集團化辦學、捆綁幫扶、「三區支教」等,推動教師隊伍交流輪崗「大迴圈」,並透過農村全科教師培養、捆綁幫扶、名師課堂建設、農村教師生活補助、鄉鎮工作津貼等措施,不斷改善鄉村教師工作待遇,最佳化鄉村薄弱學校教師學科結構。

截至目前,秀山縣建成10個教育集團,涵蓋義務教育學校和學前教育學校55所,受益學生近4萬人。當地正逐步形成「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全面育人新格局。

秀山縣委教育工委書記楊文光表示,前述舉措不僅為鄉村薄弱學校擴優提質註入了新的生機,也加快了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均衡分布的步伐,增強了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