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她一轉學就上了熱搜,家長群聊天記錄曝光:歡迎漂亮的小公主

2024-10-05教育

作者:瀟雨

不久前的開學首日,安徽亳州一所幼稚園迎來一名特殊的轉學生,引發關註,還上了熱搜。

這個名叫莎莎的小女孩,今年5歲,因患有先天性Ⅰ型白化病,有著一頭白發和一雙藍色的眼睛。她戴著小墨鏡走進校門時,在一群黑發黑眸的小孩子裏,顯得那般不同。

莎莎在轉校後的第一天,並沒有受到同學們異樣眼光的審視,反而迅速擁有了人氣,成了「團寵」。

這樣和諧的場面背後,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原來,在今年8月,莎莎因搬了新家而不得不轉校。臨近開學,她的媽媽桑女士很擔心女兒與眾不同的外表,在新環境下不被同齡人接受,所以提前聯系了新學校的老師並告知了女兒的特殊情況。

開學前參加家長會時,桑女士主動在家長群裏向所有家長打招呼。她發了女兒的照片,還強調女兒身體很健康,希望群裏的家長們幫幫忙,提前給自己的孩子說明一下莎莎的情況,盡可能地關照她。

群裏家長們的回復很暖心,他們對莎莎的加入表示歡迎。

開學當天,莎莎打扮得漂漂亮亮來到新學校,度過了非常順利的一天。

她去哪裏,她的同學們就跟去哪裏。他們搶著和她坐在一起,爭著和她交朋友。

桑女士十分感動:

「她和我說,媽媽我好開心,同學們都說我是小公主,他們都喜歡和我玩。」

莎莎能這麽快適應新環境,少不了媽媽的鼓勵,和平時有意識地培養她的自信。

「我會在周末帶她到人多的地方,鍛煉她的膽量,讓她大大方方走到公共場所,同正常孩子一塊玩耍。」

久而久之,莎莎變得不怯場,遇到主動和她攀談的人,她也會積極回應。

由於疾病,莎莎的視力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出門時需要戴墨鏡保護眼睛,上課時也需要佩戴特制的眼鏡才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但並不影響她在學校學習玩耍和與人交流。

學校和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也為莎莎創造了一個溫暖和包容的環境。在他們的引導下,孩子們的純真、熱情、善良也幫助莎莎更快地融入群體。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在於能夠尊重和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這種尊重和接納,包括尊重人與人的差異、理解別人的困境,並在別人需要時給予支持和幫助。

對於白化病患者而言, 群體和社會的尊重和接納是他們融入社會、享受正常生活的重要前提。

無論是白化病小女孩,還是其他特殊群體,他們都值得尊重和關愛。

文豪托爾斯泰曾說:

「每個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它的芬芳。」

雖然「被選中」的人有缺陷,並不影響他們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不久前剛結束的巴黎殘奧會上,00後遊泳運動員蔣裕燕,一人狂攬7枚金牌,重新整理了兩項世界紀錄和3項殘奧會紀錄。

蔣裕燕/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在4歲時,蔣裕燕因車禍失去了右臂和右腿,但在殘奧會的泳池裏,獨臂獨腿的她將對手甩開了一大段距離。這屆殘奧會,她一口氣報了9個專案,即便身體不適、家人都勸「身體頂不住就別比了」,她還是拼盡全力讓【義勇軍進行曲】奏響了7次。

「我覺得這麽大老遠來巴黎,而且我的比賽狀態還是比較好的,有這樣的機會很難得,我要把握每一場機會。」

學過遊泳的人都知道,精準連貫地保持身體上浮的難度較高,肢體運動的節奏一旦混亂,身體就容易下沈,更別說蔣裕燕這種只能依靠單側發力的運動員了。

從8歲開始,每天遊1萬多米的訓練量,她只為了一個目標—— 即使折翼,也要在泳池中自由馳騁 。她每天不間斷地練習,只為保持「水感」和力量,哪怕放假回家,也要在水裏遊一遊。

身體缺陷讓親朋好友時常為她惋惜,但蔣裕燕卻並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什麽遺憾,「我始終覺得,好的壞的都是人生」。

她始終相信,在自己熱愛的事上全身心投入,抓住每一次機會,不僅讓自己「閃閃發光」,更是生命中最大的幸運。

脫口秀演員黑燈,作為【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黑馬,卻是一位身患「眼疾」的選手。

12歲時,黑燈意外被查出患有「青少年黃斑變性」。這是一種遺傳性罕見病,發病後,雙眼視力下降,眼球黃斑區迎來病變,色素紊亂、血管萎縮,最壞的結果是失明。

他一邊長大,一邊感受自己的視力一點點喪失,直到23歲入職體檢時,視力被徹底「判了死刑」,到現在他的視力僅為0.02 (0.05以下就是盲人了) 。

雖然他大學學的是心理學,還有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但這卻不能幫助他修復一次次崩塌的心態。大學畢業後,他做過很多工作,但只要有暴露眼病的風險,他就會換工作。

除了調整心態的不易,他還要抵禦病恥感的折磨。

「就像被重錘擊打,你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迎接下一錘,可當遭遇重擊時,人還是會疼。」

直到他在4年前意外與「脫口秀」這個行業結緣。在透過【脫口秀大會】火了之後,他開始嘗試做全職,不管是去開放麥 (免費演出,供演員測試演出效果) 趕場,還是去全國各地開個人專場,他已經表演了上千場。

工作之余,黑燈還營運著一個關於黃斑變性的公眾號「青少年黃斑變性關愛中心」,專門科普這類病癥,尋找跟自己有相同病癥的病友,分享一些盲人使用手機電腦、上班通勤等日常生活經驗的影片。

因為這類罕見病的患病人數相對較少,在全世界只有70萬人,患者數量達不到一定體量,就沒有醫藥公司會針對性地研發藥物和療法。

所以黑燈想透過「攢人頭」的方式,湊齊1000名病友,再自籌資金捐贈給研究機構,推進醫學研究開展。

無論是做脫口秀,還是營運公眾號,他都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消除正常人對於殘障人士的誤解。

黑燈說,殘障群體出行不順利,不是因為沒有殘障通道,而是因為那些器材不經常使用。工作人員也不熟悉如何為殘障人士服務,每當面對他們的時候,往往就會「當機」。

圖/【喜劇之王單口季】第3期

「心靈的視窗」被關閉,不影響他輸出犀利的觀點、思想、價值,更不阻礙他的自救行動。

笑對沈重,是對生活保持誠實;表達真實,是超越視覺限制;聚集能量,是尋求突破新生。

美國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

「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離得再近也無法連成一片陸地。」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情感生活和價值觀。它們塑造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形成了各自的「意義之網」,也構成了我們內心的世界。

這種獨特性讓我們在與外界產生連線時,即便身處群體之中,也可能會 感到孤獨和難以被人理解,同時也會讓我們的認知具有某些局限性。

這也讓人們更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

世界上的每一種不同,都源於一個獨特的認知。

而每一個獨特認知的後面,都是一種獨特的人生際遇。

圖/【勿言推理】截圖

即便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也並不是真的孤立無援。

每個新團體組建後,會展開一次「破冰行為」,目的是打破人與人之間初次見面時的陌生感、隔閡或緊張情緒,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聯系。

想要實作「破冰」,需要表現出友善的態度,耐心嘗試互動,容許對方害羞和出錯。

前不久,江蘇南通一個名叫賁 (bēn) 悠悠的小男孩,也迎來轉學後的第一節課。

10歲的悠悠左臂先天殘疾,所以在進教室之前,他表現得有些緊張。

圖/dy@賁(ben)悠悠

哪知他在踏進教室後,面對的卻是滿堂掌聲。

我想,悠悠的同學們表達出的友善和熱情,一定可以安撫治愈一顆忐忑的心。

善良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份,它驅使我們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善待他人。這種驅動力,也讓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被溫暖和友愛所取代。

在這個充滿差異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貴存在。從患有白化病的莎莎,到獨臂獨腿卻在泳池中破浪的蔣裕燕,再到視力僅余微光卻用幽默照亮人心的黑燈,他們的故事如同一束束光芒,穿透了世間的偏見與隔閡。

這些故事共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差異不是障礙,而是造就多彩世界的基石。

正如每一片獨特的雪花,每一顆閃耀的星辰,正是因為它們的不同,才構成了這個浩瀚宇宙中無盡的美麗與奇跡。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陷與挑戰,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讓我們學會了堅韌、勇敢與自愛,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尊重彼此的不同。

在追求理解、接納與尊重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同行者。

打破心中的壁壘,用愛融化隔閡,用善良傳遞溫暖。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本 文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