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北京四中語文教研組長:高中回頭看, 小學初中最要抓的是這件事…

2024-07-26教育

北京四中語文教研組長:高中回頭看, 小學初中最要抓的是這件事…

楊誌剛 新校長傳媒

2024年07月25日 07:05 重慶

作者丨楊誌剛

北京四中高中部語文教研組長

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和要求

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很難!

為什麽說很難呢?和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相比,現在的高考語文變得難度很大。

難點1: 題量變大了,做不完是常態。

很多學生語文成績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寫作文時剩不了半個小時,

那你想一想,作文肯定寫不好。

作文寫不好,就比別人多扣了5、6分,前面如果做的再不好,就比別人低10分,這很正常。

難點2: 題型變難了。

以北京高考試卷為例: 科技文閱讀由原來 1 篇短文,變成 2~ 3 篇 ,還增加了主觀題,難度非常大。

2024年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材料

文言文由人物傳記,變成議論性文本。 今年北京卷文言文考的是墨子,這對 孩子文言文的理解、思辨能力的要求很高

文言文原來都是選擇題,頂多畫橫線、斷句、轉譯轉譯。現在開始 考主觀題了 ,6分一個。孩子根本看不懂,還得硬著頭皮寫。

再比如說詩歌鑒賞,一方面詩歌本身就很長;另一方面, 為了考所謂的遷移能力,不考詩人的典型風格。

高考語文考查的就是要避免讓你貼標簽。你一貼標簽就說明沒真正的讀懂這個詩,而是在套路。

不是說考試故意難為孩子,我覺得出題老師沒有那麽損,這樣的考試就是告訴大家套公式不行了,必須得真正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拿不到分: 一切套路都沒有用,考試就是反套路。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應該從小重視語文,培養真正的閱讀能力,避免臨時抱佛腳。一切以高中為起點開始的語文學習都學不好。

不閱讀,高考語文超不過110分

一句話, 讀得好,便能學得好。

在語文學習中,讀課外書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語文考試,考的不是智力,是一個人的眼界和境界。 總之,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不超越考試,就不能贏得考試,人不行,語文成績也肯定不行。

第一,小學階段,最核心的就是培養閱讀習慣,做事的耐力。

這兩條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有閱讀習慣,就得坐得住。做一件事情不能坐一會兒就起來幹幹別的,這就沒有專註力。

從閱讀習慣倒推要做什麽?一定要給孩子選合適的書,選孩子喜歡的書。

孩子有時候不愛閱讀,並不是天生的不愛閱讀,而是讀著覺得很無聊。所以,特別我建議多買書、買好書。再好的學區房, 也不如一間好的書房。不一定必須有書房,但書架要充實。

每年買 50 本適合孩子的,十年下來就有500本。

還有很多人問我,小學娃讀了不少書,閱讀理解總是扣分,要不要做些題。

我的看法: 別說小學不用刷題,高中階段都沒太大必要。

為什麽呢?因為如果只把一些非常沒有營養的題來作為孩子主要的訓練,孩子會非常煩躁,不利於往高端發展。

如果中小學就盯著考試這件事不放,自然會擠占閱讀的時間。

其實,越是愛學習的孩子越痛苦,甚至質疑人生,為什麽我做了這麽多題還依然達不到所謂的標準答案。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做了太多的題。

第二,初中階段,不要放棄讀書,廣泛涉獵。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是學一些才藝還是其他興趣班,一到初中就全給孩子掐了。小學時候隨便學,到初中就沒了。

為什麽?因為課業負擔重。沒時間參加什麽跆拳道、圍棋、足球等興趣班了。

我認為這恰恰是不好的選擇。如果你覺得到了初中就應該成為一個每天只學習的人,這個孩子的成績不會太好。

我有一個經驗,就是特別優秀的學生,什麽都好。 語文學得好,文理兼備,人情練達,多才多藝。 在各項活動中,最能折騰的,往往是最頂尖的。

所以,到初中的時候,首先不要放棄讀書。而且,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可以不用很專,初中的階段一定要廣泛的去讀。

第三,高中階段,更不要放棄讀書。

可能有好多家長初中還能堅持閱讀,但是到高中覺得馬上就要高考了,一定要不能讀「閑書」了。讀點教輔可以,但是閑書就不要讀了。

但到了高中呢,我覺得從語文學科也好,從一個孩子的精神成長也好,更要閱讀。

一個人到了高中階段,就可以有自己比較獨特的閱讀領域了,比如說就喜歡讀哲學類的,或者歷史,或者科普類的書...

到高中如果放棄了讀書,語文就很難過110分了。 因為過110~115分以上,不是靠課內的知識能夠解決的。

如果大家有更高的追求,說語文要考125分、考130分,那一定是課外閱讀的加持。

為什麽?因為語文考卷,看似它是個考題,實際上它不像那些數理題目,不是一個所謂測試智力的問題,它考的是精神世界。就是這個孩子,你的精神世界是否夠飽滿?

因為語文閱讀理解問的問題,問的都是一些作者經過了深思熟慮,經過了精致表達所呈現出來的文字。

如果只看表面,你理解的很膚淺,本人就很膚淺,怎麽可能理解到一個很深入的一個靈魂呢?

西方有一句諺語,要想讀懂神麴,就要站在和但丁一樣的高度。我們可能達不到但丁的高度,但你努力去接近是可以的。

在高中階段大量的閱讀,才能保證你能和人類成熟的靈魂對話,透過對話去理解它。 否則的話,你想想,就孩子那十幾年的小經歷,除了刷點題,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閱歷,怎麽可能理解到位呢。

所以,閱讀實際上是讓我們自己的判斷更準確,讓我們的靈魂更豐滿。

讓人生更有價值,這樣的一個邏輯,才能把閱讀題做好。

以閱讀促進孩子心靈的深刻發育

為什麽要讓孩子多閱讀,並且多讀經典?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做了回答: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有義務讓孩子接觸一下中國最優秀的經典文化。

再功利點說,面對語文考試,那些題的材料都是老頭們寫的,平均年齡肯定40歲以上,理解這些人精的話,就靠孩子那個小簡單小腦瓜能行嗎?

但是看得多了,見得多了,我連秦始皇的大腦是怎麽想的都知道,怎麽會答得不好。

所以,語文如果要考好,一定要認真地讀讀人類精華。

那孩子從小讀經典呢?讀原文肯定不適合,可以從故事出發去讀。

我小時候,就特別愛聽歷史故事。三十多年前上小學時,我幾乎每天都要聽收音機,聽評書聯播。寧可不吃飯,不落一回書。至今我仍會非週期性重溫其中的最愛。單田芳先生講張作霖父子的【亂世梟雄】,便百聽不厭。

喜歡上故事後,才有興趣把原著翻出來看來。而且,閱讀會產生連鎖反應,讓我們順藤摸瓜,從武俠小說【三俠五義】對接到【史記】。這樣,閱讀面就開啟了。

當然,我們還可以把閱讀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用「玩的方式」向美的深處探索,解放閱讀的嚴肅性,讓閱讀變得美好有趣。

把一本書變成一套玩法,可以是一場挑戰、可以是一場戲劇、可以是一個創作、可以是一場遊戲……透過「體驗+玩創」,寓教於樂,寓讀於創。

比如,孩子閱讀傅雷的【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時,就可讓其透過閱讀初探名畫的內涵,再找到一張名畫,用一周時間探索這幅畫的創作背景、繪畫風格、表達涵義等等,像偵探一樣分析它美在何處,有哪些價值。

然後,鼓勵孩子用他所擅長的方式重構這幅畫,進行名畫再創作,將作品展示給周圍的人看,說說自己的創作思路。

AI 的到來,一方面加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讓人在目不暇接的過程中流於淺表化。而「慢慢讀書」,卻是一個促進思考與心智成長的最佳方式。

對處在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讀書意味著讓思維沈浸在一個相對復雜而完整的邏輯中,借助整本書的思考,幫助心靈向縱深延展和發育。

當孩子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展開閱讀,獨立的思考與判斷就會發生。透過分析和批判性地思考所閱讀內容,並對作者意圖、文本結構、主題和背景的深層次挖掘,在總結和反思、討論和分享中,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促進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生長。

來源丨小花生網

責編丨黃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