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一句話,道破了7歲男孩周末肚子痛的真相 原創2024-04-01 07:44·育兒有方
文/AI小編
小明是一個7歲的男孩,聰明懂事,在學校裏也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但最近,小明的父母發現他有一個奇怪的」毛病」——每到周末,他就會捂著肚子說疼,整個人蔫蔫的,食欲也大不如前。
起初,小明的父母以為他是吃壞了肚子,可是仔細回想,周末的飲食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於是,他們帶著小明去醫院檢查,可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就這樣,一連幾個周末,小明的」肚子痛」如期而至,可醫院卻查不出任何毛病。
這天,小明的父母再次帶他來到醫院,向醫生描述了小明反復肚子疼的情況。醫生聽完後,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小明和他的父母,然後說:」我能不能單獨和小明聊聊?」
得到家長首肯後,醫生帶著小明來到一間獨立的診室。在醫生溫和而真誠的目光註視下,小明終於說出了實情:原來,小明的父母平時工作都很忙,基本沒時間陪他。只有到了周末,爸爸媽媽才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陪他玩一會兒。
可是,讓小明感到失望和難過的是,爸爸媽媽每次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在吵架。從生活瑣事到工作壓力,從性格差異到價值觀念,兩人似乎總能找到爭吵的由頭。夫妻倆劍拔弩張的樣子,讓小明感到害怕,也讓他覺得自己是爭吵的」罪魁禍首」。
漸漸地,小明發現,每當自己說肚子疼的時候,爭吵的父母就會停下來,一致地關心自己的病情。於是,」肚子疼」成了小明阻止父母吵架的」秘密武器」,盡管他清楚這只是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父母感情不和的問題。
了解情況後,醫生將小明的父母叫進診室,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透過和小明的交談,我發現他的肚子疼完全是心理因素導致的。你們的爭吵讓他感到不安全,甚至產生了自責的想法。作為孩子的父母,除了物質供養,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情感的滋養。如果你們實在無法和睦相處,不如就痛快地分開,也好過讓孩子在爭吵中承受傷害。」
聽了醫生的話,小明的父母面面相覷,一時陷入了沈默。他們這才意識到,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因為彼此都太在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他們決定再給這段婚姻一次機會,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重,努力溝通磨合,學會互相理解和包容。
小明的故事給所有的父母提了個醒: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家庭的狀態。他們的身心健康,離不開父母的善意溝通與積極互動。為人父母,與其將不睦的夫妻關系強加於孩子,不如用愛與責任鑄就和諧溫暖的家。也許,分開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一種明智而負責的選擇。
給孩子一個安全而溫暖的成長環境,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從小明的故事中汲取教訓,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用愛與責任滋養孩子,為他們構築一個美好而有希望的未來。
註:文中案例源自現實,為保護當事人私密,小明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正文12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