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
一個人的脾氣,就像一面鏡子,透過它能找到許多答案。
脾氣有時難以控制,它甚至說來就來,讓人有些捉摸不透。
一個人要有脾氣,但不能毫無克制地發脾氣。壞脾氣,只會讓氛圍變差,讓事情變得復雜。
而在一個家庭裏,父母的脾氣,不僅影響著家庭的發展,也影響著子女的成長。
父母渴望子女健康成長,也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孝順。
其實,兒女孝不孝順,從父母的「脾氣」可以看出來。
02、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家庭不和睦
看過一個影片:
一個老師讓學生寫作文,我最愛的某某。
有好多孩子說最愛媽媽,也有說愛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只有一個孩子,面無表情地說:「我誰也不愛,爸爸喝醉了就罵人,還打我和媽媽。媽媽受不了去外地打工了,也不管我了,我沒最愛的人。」
這個孩子也就是十來歲的年紀,他的心被父母的爭吵傷害的千瘡百孔。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家庭氛圍便不會好。子女,對於愛的表達變得迷茫、麻木。
在子女小的時候,沒有與之培養出深厚的感情。他長大了,很難真心地去愛護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原生家庭】中寫道:「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但孝道讓我們只看到前者,而否認後者但存在。」
很多人,總是指責不孝順的兒女:你怎麽這麽冷血,為什麽不愛父母。
可是,你不知道他在什麽樣的環境下長大,你不了解他受到過怎樣的傷害。
先有懂得如何愛的父母,才有懂得如何愛的孩子。
03、父母脾氣越大,兒女越是不孝順
【知否】中的顧廷燁,與父親的關系就很復雜。
他的父親臨死前,為他謀劃,給他留下了很多財產。可見,並不是真的不愛他。
但他的教育方式,只是責備、打罵,不給顧廷燁解釋的機會,父子之間有特別大的隔閡和誤會。
顧廷燁不停地闖禍,其實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想讓父親註意到他。哪怕是罵他,也有與父親互動的機會。
他的叛逆,其實是當父親的不懂如何表達愛造成的。
顧廷燁不是不孝,而是父親的脾氣,讓他沒有辦法表達愛。
外界的人,都以為是他把父親活活氣死。
父親臨終,他都沒見上一面,成為他此生最大的遺憾。
父母脾氣越大,兒女越不懂得如何與父母相處,越不懂得表達愛。
脾氣大,沖動之下說出傷人的話,會讓彼此的關系越來越惡劣。
管住自己的脾氣,心平氣和地與子女相處,才能教出一個懂禮貌、品行善良、孝順的孩子。
04、好的脾氣,能傳遞愛、安全感
父母的好脾氣,能滋養孩子的內心,也能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什麽是愛。
美國作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裏所說:「孩子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復制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若是,在生活中,父母習慣了一味地發脾氣,鎮壓孩子,並不會讓他心服口服。
子女屈服,只是他沒能力反抗。
父母管得越兇狠,孩子的叛逆心就會越重。
若你懂得尊重、理解,給孩子更多的鼓勵、信任和支持,他也會回饋給你更多正面的能量,與你的關系也會更親近。
好的脾氣,讓人相處舒適,能傳遞愛和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子女感受到父母的愛有多深,他們便會更愛父母,更願意去做一個孝順的人。
05、總結
達爾文說:「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脾氣能毀掉一個家庭,也能壞掉家庭成員的人生。
好的脾氣,能讓子女在健康、溫馨的環境下成長。
人生在世,作為父母,要學會經營好家庭,管理好自己的脾氣。
父母脾氣好,子女才會更孝順。用好的脾氣面對家人,家才會更和諧,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感。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註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