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高考800多分!人大畢業如今四處流浪,父母:他扔掉手機全國溜達

2024-01-13教育

前言

高考800多分,畢業於人大,本應是人生贏家的他如今卻選擇了四處流浪,丟棄手機漫遊全國。究竟是怎樣的心路歷程和決策過程?父母對於這個曾經的優等生如今的生活選擇有何看法?

農村出身,高考狀元

1979年,常學福出生在一個河南農村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以種地為生。家中兩個兒子,常學福排行老二。盡管生活貧窮,但父母對兩個兒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常學福從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學習出類拔萃,小學開始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

初中老師發現他在語文、歷史等文科學科上特別出色,經常能在班裏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數學和物理雖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總是名列前茅。常學福淡然處之,並不在意自己的天資,只是每天勤奮用功,渴望透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高中老師見過常學福的數學試卷後贊嘆道:「這孩子的理科基礎很紮實,文科成績又那麽出眾,簡直是文理兼顧的尖子生!」同學們也敬佩常學福的多才多藝,雖然他性格內斂,但大家私下裏都爭相向他請教各科問題。初中、高中一路高分透過,被稱為學校的「尖子生」。

1997年,18歲的常學福高考以800多分的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成為汝南縣那一屆的高考文科狀元,一時間家鄉沸騰,村民們都以他為榮,常學福也成了那個年代農村家庭的希望。

那一年高考的文科考題對歷史和地理的要求很高,正好常學福的強項。他在試卷上發揮出色,最後總分高居全縣第一。父母欣喜若狂,高興得合不攏嘴。常學福看著他們激動的樣子,心裏也升起一股暖流。

大學畢業,社會飯碗

大學時光在常學福的努力學習中悄然流逝。他不像其他新生一樣花很多時間適應環境,而是從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宿舍裏熬夜準備考試的場景屢見不鮮。有同學感慨道:「常學福真是讀書機器,他好像天生就適應這裏的學習生活。」優秀的刻苦功夫很快得到了回報,大一就獲得了二等學業獎學金。

原本以為大學畢業就能分配工作,常學福卻在畢業前得知國家取消了這一制度。自己找工作對常學福來說並不困難,憑借優異的履歷,他先後在威海、北京等地工作。從業余時間攻讀研究生到專業技能的進一步磨練,常學福刻苦努力,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

但常學福心中卻始終惦記著自己的事業,這是他在大學時就萌生的想法。經過幾年的工作積累,常學福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自己創業實作理想了。

回歸故鄉,種水果

終於,在攢夠了第一桶金後,常學福毅然在上海創辦了一家電腦公司,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僅憑一己之力在陌生的大城市打拼,常學福用智慧和毅力將公司經營的很成功,獲得可觀收益。員工從幾個人發展到幾十人,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本以為他會一路高歌,事業達到更高峰,卻不想,就在事業達到高峰時,常學福突然關閉了公司,不告而別。對於這個莫名其妙的決定,員工和家人都不解,紛紛勸他再考慮考慮,但常學福的決心已定。「我想回老家過另一種生活,這些名利我都不在乎了。」他如是說。

離開上海後,常學福回到了老家河南。面對家人的詫異,他卻三緘其口。在村子裏搭了個棚子居住,過起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白天在村口賣起了水果,一邊還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村民解決電腦上的問題。

村裏人都誇獎常學福學富五車,見多識廣。常學福也不在意賺多賺少,只要能糊口就行。偶爾村裏有扶貧專案招工時,他也會去幹幾天活兒,然後拿著工錢買幾袋好吃的回家。「人只要心想事成,錢再少也足夠用的。」常學福這樣告訴好奇的村民們。

後來,常學福娶了村裏一個叫李梅的女子,兩人都是1980年出生的,正好年齡匹配。李梅家境不是很好,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奶奶生活。她本來很羨慕能出去打工賺錢的人,沒想到常學福說過去的都過去了,賺再多錢也換不來幸福,重要的是當下的生活質素。

李梅被常學福這種與世無爭的人生哲學震撼到,欣然答應了他的追求。兩人很快結為連理,誕下了女兒小芳。偶爾,常學福會抱著女兒在河邊釣魚,一家三口溫馨其樂融融。恬靜的生活卻沒能持續太久,三年後兩人便離了婚。原因很簡單,李梅實在受不了常學福這種無欲無求的生活,她還年輕,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

常學福也不強求,爽快同意離婚,但請求監護權。誰知李梅不顧諾言帶走了女兒,從此杳無音訊。女兒被帶走後,常學福變得更加沈默寡言。村裏的父老鄉親都不禁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曾經村裏引以為傲的高材生,如今860萬人思念,親人少。

一去不返,從此流浪

離婚後不久,常學福告訴家人自己想要獨立流浪世界,世界那麽大,他想去看看。家人們大為震驚,紛紛勸他打消這個念頭,生活才剛剛穩定下來,怎能再次選擇流浪呢?常學福卻很堅決:「我的人生道路,只有我自己最清楚。你們不必擔心我,我會照顧好自己的。」見他誌在必行,家人也無可奈何,只能目送常學福離開。

那一天,常學福帶著一個背包,踏上了流浪的旅程。之後的歲月裏,常學福走南闖北,在大街小巷間漂泊。他非週期性搭乘火車和客車,每到一個地方就四處遊蕩數日。有時路過孤兒院,他會留下索要的錢;有時碰到上學的窮苦兒童,也會資助他們買課本。

偶爾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其他時間與世無爭,過著自在逍遙的生活。一年中,常學福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外面流浪,只有過年過節時才會短暫回家省親。家人見他衣衫襤褸卻神清氣爽,也漸漸明白這就是他選擇的生活。

直到近期,常學福在山東街頭被人認了出來,那破爛衣衫下的文科狀元身份震驚四座,一時間沸沸揚揚。本已淡忘的往事重新被提起,家鄉的父老們也紛紛唏噓,沒想到當年最優秀的學子會淪落到這個地步。然而常學福卻從未覺得自己在流浪。他說:「我不叫流浪,我是在旅行,欣賞世界的美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命運多舛,他卻微笑

從農村走出的高材生,靠自己的雙手在上海闖出一片天。正當事業達到巔峰時,卻又放下成果,回歸田園。之後家庭破碎,選擇上路流浪。坎坷的人生,卻無法磨滅他眼中對生活的熱情。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但常學福用他30多年的人生踐行了自己的人生信條。

也許常學福的選擇確實匪夷所思。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生命的精彩。我們又有什麽資格評論一個人的人生選擇呢?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與眾不同的生活。常學福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只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他用獨特的生活解釋了什麽才是成功。

結語

常學福用他獨特的人生闡釋了一個道理:快樂從心生,與外界無關。也許正因為明白這一點,他才能在風餐露宿的日子裏,仍然面帶微笑。多少人為了所謂「成功」而壓抑自己的本性,喪失了生活的樂趣。而常學福則敢於與世界針鋒相對,走自己的路。這種勇氣和氣度,也許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地方吧!